9 第一节 婆娘堆(1 / 1)
这一章字数太少了,惭愧惭愧。倒不是说每章有字数指标,非完成不可,以至于胡乱写些来滥竽充数。这一章本该是重头戏,阿枚未来的敌人和盟友们荣幸登场,何等大事!无奈现在连偶也搞不清谁会是盟友,谁是敌人,所以这附笔芸芸就以后再不上吧,全当偶事后诸葛亮。不过这样也好,给大家留点悬念。免得一开始就知道该恨谁爱谁了。
至于皇上,大家只要看了最后的后记就知道偶并没有太贬他,现在固然将他写得有些不堪,但这并不意味什么。(好像偶在越描越黑了,嘿嘿!)转眼进宫已经一月有余,我还在望君阁“思过”。
每天的生活规律而单调:起床、练功、吃饭、看书、睡觉。既然是思过,就该足不出户,皇后那儿的请安也免了,只十天半月地去报到一下就算完事。
记得那天头次去凤鸾殿给皇后请安,宫中有头脸的嫔妃们“正好”都在那儿小聚,数了数约有二十二、三位。加上随身的宫女丫鬟,花红柳绿地把个凤鸾殿塞得满满的。我头一晚就惹得皇上愤然离开,只被封了常在,她们想必都已知道,分明是来看我笑话的。也真难为皇上好精神,一人能伺候这许多佳丽。
崔皇后端坐在正中宝座上,气度沉静雍容,虽已是快奔三十的年纪,依然是国色天香。我跪下请安,口道:“皇后娘娘千安。”她微笑着让我平身。
接着内监又将殿上重位娘娘引荐与我,反正都是封位比我高的,我得一个个地跪下请安。等拜完着二十多位娘娘,总结下来只有一个字:累!
各位嫔妃的封好内监都报过,我忙着行礼,也没全记住,只捡那脸熟的记了几位。
崔皇后左手边第一位是德妃沅氏,一身月白,不带一丝鲜艳颜色装点,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仙下凡。我从未听说过朝中有哪个官员姓沅,这位沅德娘娘来路不明,但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需要对她留点神。她只是淡淡地点点头就让我起来了。
皇后右手边的位置空着,她垂目于我:“贵妃娘娘有孕在身,懒见人。等以后有机会再补拜她吧。”
“是。”
贵妃苗氏,出生海南州令。以前偷进宫时我曾见过此女,姿色在后宫众佳丽中也只能算中偏上,家世寒微人又老实,唯一的过人之处是她很能生。进宫不到七年,她已生了两位小皇子和三位小公主。皇上一半的子嗣都是她出的。按皇家惯例,后宫嫔妃有孕进半级,生子则再进一级,生女则只进半级。她光靠生孩子就连进六级:-S 如今她已身列四妃之首,又有了第六胎,再要升就该换皇后了。
其余两位正一品妃都虚悬着,一直无人。
蒅姐姐已是夫人,她倒还记得我,没等我拜下就亲热地拉我起来:“多年不见,玫丫头长这么大了。上次在舅舅家见到妹妹才丁点儿大,一转眼这么高了。还记得蒅姐姐吗?”
故人相认,我心头一热:“自然记得。后来姐姐就进宫了,小妹我还想念得紧呢!”
头一天见到觉得面熟的那位姓冷,位居美人。我向她参拜时她居然微侧了下身子,没受我的礼。看她不自然的样子,估计她原是宫女出身。她即有这自知之明,以后就好相处了。
昨天看到的四人中最后那名女子乃是张荣华。这么普通的姓氏,我可猜不出她是哪家的。
其余的都与我关系不大,不记得了。
按理说刚新人进宫该被分配到某一位资深的娘娘名下,同住一宫殿。为的是方便管教,又可兼当保护人。无奈皇上一句话把我分到望君阁,就不算在任何一位娘娘的名下,无人管教也无人保护。他大概是希望我像那被空投进狼群的羊,被吃的滴血不剩吧?
不去理这些,既然无人管教,我乐得独自在望君阁逍遥自在。这地方还真有点登高望远的意思,以前在家时就喜欢没事坐在屋顶上看风景。如今皇上送我这么好个了望台,我不用白不用。若是赶上清朗日子,能看到我家大将军府前的车水马龙。
我进宫时所作所为,爹爹并不知道,皇上好像也没告诉他。实际上从那天起再没人提起过这件事,就好像从未发生过一般。皇上自然是不来我这儿的。爹爹这些天了也没有一丝消息,我还真有些不习惯。也不知娘和爹是否已和好如初,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