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玉笛公子】⑧(1 / 1)
首先,来谈谈明朝灭亡的过程。对于明朝,这个论坛上的许多网友总是有很多的感慨。
最令人感到费解的就是,他们竟然会认为没有,明朝会中兴。这本该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事实——没有李自成,明朝还是要灭亡的!
其实,懂得一点中国古代史知识的朋友们应该明白,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一个王朝建立的时候就注定了几百年后他将被另一个王朝所替代。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衰焉,这就是所谓的。如果不是一个朝代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们揭竿而起,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一呼百应?
就像陈胜、吴广之后还有项羽、刘邦;、之后还有、。在明末那样的大环境下,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在他之前有王二、王嘉永、、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神一元、不沾泥、可飞天、红军友,与他同时有、、惠登相、、左金王、革里眼、大天王高见、翻山鹞高杰、,在他之后有、。
即便没有李自成,终究还会有另外的一个人完成近似于李自成的事业,明朝的覆灭是政治糜烂的结果,这是历史的必然。
最说明问题的一个事件发生在崇祯十七年初。的部队已经从陕西进入了山西,直逼北京。
面对李自成咄咄逼人的攻势,皇帝与大臣筹划了出征、南迁、勤王的三项对策,没有一项成功。
代帝出征,还没有到达山西的土地,就做了起义军的俘虏。南迁议而不决,大臣们谁也不肯承担放弃京都
“逃跑”的责任。
“勤王”阻力重重,因为唯一可以
“勤王”的只有外的的关宁铁骑,但是抽调吴三桂入关就意味着放弃关外的大片领土,大臣们借口
“一寸山河一寸金”,推诿拖延,说白了还是在逃避责任,或者是愚昧到了极点,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已经准备见风使舵做大顺的
“从龙之臣”可能。总之,尽管崇祯自己下令征调吴三桂入关,但为时已晚。
三月十六日吴三桂入关时,李自成的部队已经到达了北京附近的昌平,当三月二十日,吴三桂抵达唐山西面的丰润时,北京早已在前一天陷落了。
三月十八日,指挥农民军冒雨猛攻北京城。此时北京城的防御状态可谓是糟糕至极。
一个月前,崇祯为了筹备防卫北京的军队的军饷,提出了让勋戚大臣捐银救急的办法。
要求周后之父嘉定伯周奎拿出白银120000两。然而,周奎只肯出3000两。
北京守城士兵饥疲不堪,明朝尽朝廷所有,只发出了白银4500两,每兵仅发银五钱,以致官兵倒卧城头,
“鞭一人起,一人复卧”,根本无法抵抗农民军的攻势。城破之后,李自成在北京开始全面的追赃活动中,从那些勋戚之家里抄没了21000000多两白银,占追缴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率先打开彰义门的却是崇祯最亲信
“家奴”——东厂提督司太监曹化淳。崇祯也只能吊死煤山。有这样的大臣、亲戚、家奴,明朝安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