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一次怨恨(1 / 1)
** 第二卷:风吹雪舞苞暗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第一次怨恨
吉宝宝的突然消失,给了丁小二重重一击。
丁小二怎么也想不通,这个人怎么能这么过分,走时都不记得和自己告别一下,有没有礼貌?
愤怒,愤怒之后就是难过。原来人家都没有想过你呀,丁冬,你真失败。你把人家当朋友的,人家才没这么想。付出不对等啊。
丁小二开始反省,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够好,让那个臭丫头这么轻易就忽略了自己。从开始到最后,骂过她,也陷害过她,可,那都多久的事了,难不成她还记着?
丁小二得出以下结论:吉宝宝同学严重的伤害了我的自尊心,不是因为我做的不好,而是因为她很没有礼貌。既然她不记得我,那么,我也要忘了她。恩,就这么决定。
做出人生重大决定的丁小二立刻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已经可以思考事情并得出结论,自己是个大人了。至少,比那没心没肺的吉宝宝大好多。
丁小二同学再不允许同学和老师在公共场合,也就是课堂和学校里,叫自己“小二”,这是幼稚和耻辱的象征,就像吉宝宝的“宝宝”一样。自己怎么可以和她一样?
“请叫我丁冬。”丁小二,哦,不,我们可爱的丁冬同学极其认真的对每个叫他“小二”的人灌输正确思想。“泉水丁冬的丁冬。”
众所周知,习惯这个东西,可是一时之间改不掉的。
“你们谁再叫我小二我跟谁急!”丁,恩,丁冬同学双眼含泪气势汹汹叉腰做茶壶状指着无辜民众大吼。
爸爸妈妈只好当他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成长阶段。
丁冬还没学会“尊重”这个词,要不肯定振臂疾呼“人权,尊重,我们要民主。”
丁冬还立下一个伟大的志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定要超过在城里读书的吉宝宝。
丁冬一直固执的叫吉祥为吉宝宝,长大的丁冬认为叫她“宝宝”就是对她的侮辱。
丁冬站在第一名领奖台上俯视吉祥头顶的画面成为他记忆中的永恒,无数夜梦回那年,丁冬都会甜甜笑醒。
丁冬以为,再见不到吉祥了。——七岁的丁冬认为吉祥的家在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城市,类似于天边或另一个空间的遥远。
但,吉祥又回来了。
过年,大年初四。
丁冬跟几个小男孩正在街口放鞭炮,看到一群人热热闹闹走过来。丁冬一眼看到,被高个子男人抱着的,正是他那忘恩负义的小冤家——吉宝宝。
吉宝宝长高了,却瘦的可怜,裹着厚厚的大棉袄,病恹恹地把脑袋放在爸爸的肩膀,原来胖乎乎的小脸蛋凹了进去,眼神也毫无生趣。
丁冬这心就随着吉祥爸爸的大皮鞋“咚咚”地颤动,忽喜忽怒的。丁冬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气愤,眼睛死死盯着软趴趴的吉祥,忘了手里的小鞭炮已点燃。
“嘭——”小鞭炮炸响,丁冬感到手指一阵巨痛,低头看,已经满手血。
小孩子们立刻慌乱起来,拥簇着丁冬往村医生家跑。
吉祥一家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只当是孩子们调皮,站在路旁看一群小土猴儿们卷起更多的土。
吉祥懒洋洋眯着眼睛,看不清那群孩子谁是谁,又懒洋洋闭上眼,晕车,好难受。
丁冬捧着自己的血手,跑过一段又回头,看到吉祥的脑袋挂在爸爸肩膀上一颠一颠,像个没有生气的破娃娃。
她怎么了,自己又怎么了,好多血,啊啊啊……丁冬已经感觉不到疼痛,整个手都麻了,单单被滴答滴答的血吓坏了。
丁冬捧着自己缠满绷带的手,靠着大门边痴痴的望。
吉宝宝,如果你还有一点点良心就该记得来看看我……
天黑,妈妈喊,快点把大门叉上,该睡觉了。
丁冬颤抖着身子缩进被窝,恩,今天太晚,明天,你还有机会来认罪,吉宝宝,本少爷就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要珍惜。
天刚亮,丁冬就爬起床,继续靠着大门等待,等那个小小的红色身影像只小狗样蹿过来。
清晨好冷,比昨夜还冷。吉宝宝,吉宝宝,你快点来……
丁冬无数次想跑过去找吉祥,又无数次忍住:是你的错,你应该来主动找我。我坚持,你要和我道歉,为了你的不辞而别。
早饭,午饭,快到晚饭,又一天。
丁冬再忍不住,悄悄跑到吉祥姥姥家门口偷偷张望,吉祥姥姥和妗子正在作饭,聊天。
“宝宝瘦地这么可怜,哪里有以前胖乎乎的模样啊……”妗子轻轻叹息。
“就知道她爸妈不会养孩子,宝宝估计吃了不少苦头……”姥姥长长叹气。
“哎,宝宝她妈那倔性子……”妗子叹息更轻。宝宝啊,可怜的宝宝。
“哎……宝宝病成这个样子,大过年的都不安生。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带孩子的,把个好好的宝宝折腾这样……”姥姥怨声恨恨。
“一年就回来住这么一天……”妗子也埋怨,宝宝,为什么不是自己家的宝宝。
两人再无语。
丁冬悄悄撤退,安安静静往家走。
北风呼啸,突然下雪了。细碎的雪粒打在脸上,很疼。出门忘了带帽子,耳朵冻麻了。想用手捂住耳朵,才想起自己伤了一只手。
悲愤的丁冬盯着自己受伤的手,目光凶狠:吉宝宝,你好,你又走了,又没有记得我。你病,病得好,老天给你的报应。谁叫你居然如此忽略我?
吉宝宝,我恨死你了!丁冬仰天大喊。
雪急急钻进村子各个角落,也钻进丁冬的眼睛。凉凉的,刚好沁润一下灼疼的眼睛。
丁冬八岁,第一次受比较重的伤,第一次恨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