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年过半百的美丽没落才女(1 / 1)
五天之后我们一行三人的马车才慢慢悠悠的来到会稽城。一行三人,当然是包括谢密拉,他是不放心我所以才跟来的,对于谢密对我表现出超乎平常的热心我把它归结于古代人所奉行的‘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的至理名言,因而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终于到了,施诗、谢密,你们看,这里就是会稽哦。”山伯兴致勃勃的给我们介绍。
“哦,山伯,我肚子饿了。”连日赶路都没有好好吃一顿我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根本顾不上看这里繁华不繁华。
“好好好,前面就是临江楼,那里是我们这最有名的酒楼了,不仅可以看到江,还可以看到很多名人雅士哦…”你说起他的家乡,山伯真是唠唠叨叨个没完。
终于酒足饭饱之后,我才有闲工夫打量一下这美丽的会稽成,从窗口看出去,一江美丽的湖水尽收眼底,岸边一片枫树林已经红得像天边的晚霞,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真是美不胜收阿。这样美的风景也只有在古代能看到天然的,在我们的时代这样的美景可以说是濒临绝迹了。这样的美景让我诗兴大发,
“山伯,谢密,你们看这窗外的景色,真是‘半江瑟瑟半江红’啊。”这句白居易的诗用来形容现在的美景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好一个半江瑟瑟半江红阿!”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屏风后传出来。
从屏风后面慢慢走出一个人来,她云髻高挽,肤如凝脂,眉如远黛,目光柔和而坚定,鼻梁坚挺,唇不是很小却薄而红润,一身素白的罗衫只在裙角绣了金色的菊花,如果不是夕阳的光照在上面反光也许不会被人注意。她步履稳健,像是习过武的大家闺秀,如果不是她两鬓的白发和眼角的鱼尾纹根本看不出她是个三四十岁的人。看她的衣着打扮,肯定是有身份和修养的人。特别是这中年妇人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不只山伯和谢密连酒楼里一起吃饭的男男女女都呆了,想她年轻时一定是个风华绝代的美人。想不到在这小小的会稽竟能遇见如此特别的人,更特别的是她竟然站在我们桌旁:“各位不介意我一同坐吧?”
“请坐,我们正求之不得呢。是不是啊,山伯谢密?”我故意把他们的名字叫的很大声,以便把他们震醒。
“是啊,是阿。”他们从惊醒中缓过神来,忙不连跌的说。
“是我唐突了,只是听到这位姑娘的诗句而忍不住过来打扰。”那妇人一落座便谦恭有礼的说。
“没有,没有,想必夫人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吧?不知夫人如何称呼?”我问。
“文学爱好者?”夫人问。
“哦,我的意思是说,您一定也是个诗人吧?”
“诗人不敢当,只是爱好罢了。妾身夫家姓王,你们就叫我王夫人吧。”
“王夫人,我叫施诗,他叫梁山伯,他叫谢密。”我一一介绍。
“谢密?!”夫人仔细打量了谢密之后问:“谢峻是你什么人?”
“他是在下的叔父,怎么夫人认识?”谢密也很奇怪。
王夫人眼中忽然就有了泪光,语气里掩饰不住的激动:“这里不便谈话,如果几位有空可到舍下一聚。”
我们很是好奇,就答应了。
离开酒楼,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虽然偏僻但是宁静祥和。
“这里就是了,几位请吧,寒舍简陋,招呼不周,几位莫怪。”她说着又忙给我们泡茶,终于坐定之后,我们奈不住好奇心,特别是谢密庚是忍不住开口道:“不知王夫人是否认识在下的叔父?”
“弘微,难道你叔父就从没有跟你说过我吗?”王夫人期盼的看着谢密。
“您是?”谢密问。
“我原本姓谢,名道韫。”她一字一句的说完。
“什么?”我们三人惊得同时站起。
“您竟是谢先生,失敬失敬!想不到您竟隐居在我的家乡。”首先回过神来的的山伯。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姑娘见笑了,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居然还有人能记得这首诗,这些都恍如隔世。”
她真的是谢道韫,我记得我当初上大学时因为喜欢这首诗还去图书馆找过有关的资料,找到的大都是关于谢安的资料和谢王两家的恩怨,而关于谢道韫只有一些简短的介绍: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后,她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
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
想不到,我会在这见到她,我崇拜的女性,会稽,会稽,我早该想到的。可是如果她是按书上说的寡居会稽的话,现在她应该已不在人世了,没想到居然还能看见她。谢密,谢密,谢峻,谢安,我想起来了,谢密是…
“您是姑奶奶?!”谢密紧紧的盯着王夫人。
王夫人再也忍不住,泪落衣襟,她微微颔首,谢密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姑奶奶在上,侄孙谢密给您老磕头了。”
“起来,快起来!”王夫人忙把谢密扶起来。
此时的谢密已是满脸的泪水。
听到这些山伯张大的嘴半天合不拢,我悄悄拉了拉满脸疑惑的山伯退了出来,人家祖孙见面肯定有许多话要说。
“施诗,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也许知道!”
“什么叫也许知道?”山伯奇怪。
“看那边的菊花开得正好,我们去看看。”我不由分说拖着山伯就过去了。
“可是,可是…”山伯还要说什么,我打断了他。
“哎呀,边走边说!”
在王夫人的花圃里,一片菊花开得正好,金黄色的菊花瓣或舒或卷,姿态或高傲或慵懒,淡淡的菊香直钻鼻孔。而山伯总是不懂情趣的岔话:“你快说阿!”
看来他是不到黄河心不死阿。
“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你知道吗?”我问。
“这个我知道阿。”
“那你知道谢密是什么人吗?”
“这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知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看他猴急的样就告诉他了。
“据我所知谢安有个儿子叫谢琰,谢琰的儿子就叫谢峻,这个谢峻的侄子就叫谢密,后过继为他的儿子。而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所以,谢密叫谢道韫为姑奶奶。而他们之所以提到谢峻那么激动是因为孙恩叛乱,谢琰父子领兵剿灭,一路追击到浙江邢浦南湖,不幸在战场全部殉身。而也是这场战争让谢道韫失去了丈夫和四子一女。”
“原来是这样,你知道的还挺多。”
“呵呵,你真不关心国家政治,真是典型的书呆子!”其实我也不是关心国家政治,只是恰好记得这段历史罢了。
“书呆子,别说我没有提醒你啊,谢密以后可是官运亨通,前途远大阿。你可要趁现在好好巴结他阿!”
“你怎么知道?”糟糕,说得兴起怎么说漏嘴了,要知道这可是以后的事。
“我忙打岔,你看着菊花开得多美,我们每人作首诗吧。我先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好诗,想不到姑娘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修养!”王夫人和谢密不知何时已占在我身后了。
“惭愧,夫人过奖了!”真的很惭愧,这诗是借用唐代诗人的。不知道他们听到多少,为了不让山伯继续问下去,我提醒山伯:“山伯,出来这么久了,你还没有回过家呢。你不回家看看吗?”
“哦,对哦,我该回家了,那你们…”
“山伯,我和姑奶奶久别重逢,我过几天再到你家拜访吧。”谢密说。
“好,那你呢施诗?”山伯问我。
“我啊,我与王夫人一见如故,再说我大病初愈…”
“是啊,施试今天就留在这里以便照顾。”谢密忽然打断我的话。
“那好吧,反正我家离这很近,明天我再来看你们。”
“好啊,那我就不留你了。”王夫人送山伯出去。
而我则是长长舒了一口气。其实我留下来是怕山伯再继续问,这书呆子如果知道我是几千年后来的人不吓死才怪呢,还有就是能留下来瞻仰名人风采,何况还是我崇拜的名人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