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狗(1 / 1)
当今之中国,已经离计划经济时代越来越远,然而,计划经济年代的
“遗毒”仍然很深。那就是,什么时候只要是资源紧张了,计划经济的影子就出现了。
在粮油紧缺的年代,买米买油全要靠票,买块布匹买辆单车都要凭关系。
因此,能在那个时代的供销社站柜台,都是十分神气的事情,而且,找媳妇也容易。
可以说,计划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势外,另一方面,也让少部分人占尽了便宜。
在现今社会,春节买票难回家难就是计划经济年代的典型
“遗毒”。之所以会出现回家难,就是因为人口太多,而中国的运力又有限。
于是,资源紧张尤其是铁路资源紧张后带来的第一个效应就是,要回家,就得买高价票。
虽然有城市如深圳出现电话订票,但是,这种订票,似乎比彩票中奖几率大不了多少。
绝大部分的人,还是从票贩子手中高价购得车票,才圆了回家的梦。有人会问,那么的票,究竟到哪里去了?
深圳媒体公布的是:一是团体订票,二是电话订票,三是站台买票。这三部分是车票的主要流向。
实际上,以上三部分,除了第一部分,后两部分,少得可怜。那么,票究竟到了哪里?
为什么票贩子手中有大量的票存在?这只能说,铁路部门与票贩子达成了默契。
在这种默契之下,上演着一幕幕丑剧。就以2006年2月14日从湖南岳阳始发的N721深圳到岳阳的火车为例吧。
大部分的旅客提前排队订票,但是,车站方告知只能提前订两天的票。
旅客13日去排队买票,窗口告之,只有无座票买,其他订票的旅客都遇到这种情况,订票,只有无座票,而且卧铺票根本让你订不到,因为,窗口明确写着,只售座位票。
那么,数量如此之多的座位票包括卧铺票,流到哪里去了?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站方在
“公开”的处理着这些票。为什么这么说呢?14日,从湖南岳阳始发的N721深圳到岳阳的火车,除了从票贩子手中高价购得票的部分旅客外,其余大部分的旅客是无座票。
然而,
“幸运”的是,火车上竟然有大量的空座位,于是,大部分无座的旅客,也都免除了劳顿之苦。
然而,这种
“幸运”的背后,隐藏地却是难言的辛酸!只能说,这趟火车,票贩子可能要亏本了。
买票难,回家难,年年上演。如果制度不健全,运力资源还是如此紧张,恐怕,这春节回家就要成永远的伤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