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初遇楚云(1 / 1)
朝华殿里的老皇帝此时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年轻时纵欲过度的他刚过四十岁就明显衰老了,朝廷的大事渐渐地架在了太子的肩上,而他自己也在一次比一次更长时间的昏迷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天胤跪在床榻前,低垂着头:世界上现在只剩下了父皇这么一个唯一可以完全信任的人了,可是……也要走了。
尽管一直以来父皇都不过问政事,甚至一年中清醒的日子也屈指可数,可是,他毕竟还活着,每当下朝之后,自己都可以看到他,每当遇到难题的时候,自己都可以来这里坐坐,和他聊聊,即便是昏迷中也好,能看到他,也就够了……但是,现在呢?
老皇帝已经连话都不能说了,睁大眼睛,使出全身的力气抓住太子的手,使劲地抖着……最后,终于不动了。
“父皇!”天胤痛哭出声。
他的哭声让身后的人顿时明白了发生的事情,于是整个大殿里,男声女声,哭声震天,皇宫内外也升起了白色灯笼。
“皇帝没了。”大街小巷,人们奔走相告。
“太子,是臣无能。”太医可蒙跪下请罪,按照规矩,皇帝崩殂,首先要斩杀的就是当值太医,因为皇帝乃真命天子,本应万寿无疆,如果不测,那肯定是太医的责任。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每朝每代都要害死一个无辜的太医。
一旁的太监将已经准备好的枷锁套上可蒙的脖子。
天胤转过头来,满面泪痕:“慢!太医可蒙一直尽忠尽职,本太子特准免其死罪。”
太监愣了一下,随即领命退下。
可蒙连忙叩头:“谢太子殿下不杀之恩。”
天胤没有说话,他转过头去,看着父皇的遗容,他知道,如果这些年不是医术高超的可蒙精心照顾,父皇是撑不到今天的,所以父皇的薨逝是无论如何也怪不到他的头上的。
闻讯赶来的嫔妃们在朝华殿外哭倒一片,为老皇帝,也为她们自己。
丈夫死了,今后这宫里再没有她们的依靠了!新皇帝自然要纳新的后宫,她们这些前朝的嫔妃们从妃子变为了太妃,恐怕很快就要被赶进深宫,终日与枯灯做伴了……
想到这里,她们更是哭的真切,哭的凄清,跟随在侧的宫女们也忍不住落泪。
时间已经过了子时,天胤站起身来,擦掉脸上的泪水,尽管悲痛,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他转过身,面对着跪在床榻旁的朝廷重臣:“诏告天下,即日起,本太子即皇帝位!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
依然沉浸在悲痛中的大臣们听了太子的话面面相觑:老皇帝尸骨未寒,太子为什么这么着急称帝?自建国以来,从没有哪个皇帝是在先皇驾崩一个月内登基的,一向做事很有分寸的太子现在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可是没有人敢说什么,毕竟等不等这一个月,做皇帝的都是太子,大家又何必要阻止呢?
于是纷纷叩拜:“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沁※※※※※※※※※※
一切都似乎发展的太快了,当宛心命人撤出浴桶时,宫里传来消息:皇帝驾崩了。
当宛心命人准备丧服和孝服时,宫里又传来消息:“太子登基了。”
短短一个时辰,太子就由皇储变成了皇帝。
东宫的宫女们忍不住心里议论:“太子也太着急了吧,这样会被人说闲话的。”
“哎呀,你不懂,经历了宁王和端王之乱,太子怎么能不着急,万一有人在太子守孝的时候心存不轨不就坏事了?”
她们的议论传入宛心的耳中,她眉头一皱:“谁准你们私下议论太子殿下的!要是传了出去,你们还想活吗!”
两个宫女吓的直吐舌头:“谢谢宛心姐,我们也就是随便说说,以后再不敢了。”说完,拔腿就跑。
宛心理平身上穿着的丧服,远远地看向皇宫的方向,她知道太子现在即位并不是因为心急,而是因为有朔国一直在虎视眈眈……国家一月无君,百姓必然惶恐,那不是给了朔国最大的机会吗……
所以,太子的这个决定,是现在国家避免战乱的唯一途径。
只是不知道朝廷的绝大多数只知道墨守成规的人会不会反对……
※※※※※※※※※※沁※※※※※※※※※※
这一夜,太子不会再回来了,宫里的事情还有很多,宛心知道,自己躲过了一劫,但是她不知道今后自己还会不会有这样的运气……
她呆呆地站在路的中间,看着有些灰暗的天空:运气?呵呵!自己居然把老皇帝殡天当成运气,不知道他若是在九泉之下知道有人这样想,会不会又突然重现人世呢?
“你在做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这样的声音恐怕不能用恐怖两个字就可以形容的。
宛心一个趄趔,几乎摔倒。
而恰在此时,声音的主人出手相助,托起她的身子,让她站稳,然后轻声问道:“你……没事吧。”
“你是谁?为什么会在东宫?”她对这个陌生男子深夜出现在这里很是警惕。
男子微微一笑:“在下楚云,是太子谋臣,姑娘如果常跟在太子身边的话,想必一定听说过在下。”
楚云?她是听说过,自从进入东宫,她曾不只一次地听到这个名字,而且她也知道,在太子的心中,楚云和罗羽休是他的左膀右臂。
只是,没想到,这个天天被太子称道的男子说话的口气如此自大,她对他回以一个淡淡的笑容,然后欠身行礼,最后慢慢的说:“对不起,楚云大人,奴婢从未听说过。”说完起身就走。
楚云一脸的尴尬,还想说什么,但是佳人已经远去,他站在原地,一个人发呆。
一个相熟的宫女走了过来:“楚云大人,您怎么来了?”
“老皇帝驾崩,太子在宫内守孝,命在下前来取些随身物什。”
“哦!原来是这样。”宫女点了点头,然后提着灯笼引路,“大人,请随奴婢这边走。”
楚云答应着,跟在后面,东宫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快到太子寝宫的时候,他又看见了宛心,于是问道:“小如,那个姑娘是谁?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小如熄了灯笼,随着楚云的话音望去:“哦,她是宛心,是太子的房里人,大人当然不曾见过了。”语气中不乏嫉妒之情。
楚云“哦”了一声,又看了宛心两眼:她看起来似乎并不像大户人家收的房里人那样的跋扈,这会子,她正跟粗使丫头们搭着手在门廊下挂孝布。
“楚云大人,您请吧,寝宫内有丫头伺候呢,需要什么,您就跟她们说,奴婢退下了。”说完,躬着身,沿着长长的走廊退了出去。
楚云走进寝宫,按照太子的要求取完了东西,然后告辞出来。
院子里这会已经忙完了,孝布和灯笼已经挂起,宫女们无一例外地穿上了丧服。
他一个外人,在这里行走,看上去十分扎眼,回去的路上,不断有人停下向他行礼,这让他的头都变大了!
于是,他离开走廊,专走小路。
东宫虽不像皇宫,但条条小路,也是错综复杂,走了一会,居然迷路了……
正在郁闷,远远的,一席素色引起他的注意,于是他抬起手臂高喊:“姑娘,请等下。“
可是当他快步走到她的跟前停下的时候,又呆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居然是宛心。
很显然,宛心也认出了他,她的眉头一皱:“楚云大人又有什么事?“
楚云有些不好意思:“在下……在下迷了路,劳烦姑娘指引。”
宛心抬起头看他,轻轻一笑:“大人不是太子殿下的幕僚吗?想必这东宫也是常来常往的,现在居然说迷路了,大人不会是在打趣奴婢吧。”
楚云被她说的脸红,小声回答:“在下不喜这宫中的规矩,所以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是绝对不来的。”说完,他小心的观察着宛心的面色:在宫里人,尤其是太子房里人面前说这样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惹怒她呀?
不过好在,宛心并没有发怒,可是在他的眼里可能比发怒还要严重,因为她连话都没说,转身就走。
楚云连忙跟上:“姑娘……你别生气,在下无意轻慢宫廷。”
宛心不理他,继续走。
没了办法,楚云只得跟在她后面,任她带着在宫里晃来晃去,管她要把自己带到哪里去呢,总之,跟着她一定能走出这个迷宫一般的院子。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