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龙凤大唐 > 龙凤大唐职官志

龙凤大唐职官志(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穿越无限恐怖 忆冉 觅密 西风压倒东风 不是公主 终极三国之魅惑天下 琉璃娃娃 一生爱你一个 遥遥相爱 我爱芳邻

散阶:对于官员资历的评价,跟工资等挂钩,属于官员的基本工资。

爵位:对于本人功劳的评定。有功则赏,无功虽贵不赏。无工资,但是可以参与国有资产的盈利分红。可以降等传给子孙。

勋位:荣誉称号,承自北魏军号,非亲重贵世阀门不加此号。恩自上出,也可以授予平民,无实利,唯尊崇。

职事:官员的权利范围。有职务工资。

兼差:临时性质的权利。有兼职的工资,一般是采取累加法。

加官:给予大臣的荣誉称号。跟奖金挂钩。一般不给予现职官员。

正一品:

上:太师、太傅、太保(三师之位厥高,不授人。追谥可授加“检校”示恩荣)

下:太尉、司空、司徒(荣养元勋,不带职事官。若领职事官则领“平章某事”,一般不会出现这情况)

尚书令:不授臣子,不实任,常以太子领,行监国事。后历迁移,便为加官,也不实任。

爵:王爵。

勋:位厥高,无勋可酬,不加。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不带职事官俸禄同职事官,隶属吏部。加职事判“参预政事”。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加官,为显位。

骠骑大将军,武散。酬显赫者,加官。终唐际,未授人。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特进,文散。

辅国大将军,武散。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此多酬宰相、御史大夫、三衙都军使中资望重者。

从二品:

尚书左仆射(领吏、兵、民三部)民间所谓“左相不管民”。兼执政。

尚书右仆射(领礼、刑、工三部)所谓“右相不掌军”。兼执政。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多为加官,唐际宰相致仕多领之。

北京(晋阳太原府)、南京(洪州宣仁府)、西京(凤翔襄国府)、东京(洛阳应天府)大都督。四大都督都宰相、资望官或亲王兼领,不实任。

安西、安东、南海大都护,北海大单于府、乌思斡朵尔都统、三河总督。加官,不实任。

光禄大夫,文散。镇军将军,武散。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侍中,门下省主官,兼相加“同平章事”,不加则为加官。

中书令,中书省主官,兼相加“同平章事”,不加则为加官。

旧制以三省主官为相,更化后强相权,每以尚书左右二仆射为主辅二相,其他同画赞,备垂询而已。

六部尚书,可以以它官兼任尚书。

内殿都军使,内四班主官,统治调度禁卫八军,不实授,多为加官,有时授予太子。俚称“内衙使,空挂舍。”多做临时指派用。

戍备都军使,调动各郡县募兵,组织其训练。平时训练“五京兵”,又称“宪兵都军”。

镇国都军使,负责调度边镇戍军,非勋望重将不任。不固授,边地大将轮值,是为“置将”。常备二人,多时八九人。

三衙负责调度、训练、参谋指挥战事,却不掌管钱粮、升降,此权在兵部,使其有战斗之勇而没有尾大不掉的弊病。

三衙都军使不加“参预政事”不为相,罕加之。以军使入相终唐唯张文瓘、刘仁轨、裴度三人而已。

紫金光禄大夫,文散。冠军大将军,武散。怀化大将军,武散,授予归蕃夷首领。

爵:开国乡公

勋:上护军。

从三品:

御史大夫,御史台主官。更化后多为加官,荣宠清名臣,多不实任。凡加此官,并授“同平章中书门下事”,为相。不轻授人,是有“直奏”权的显官。常常是和宰相不和的官员担任,制衡相权。

九卿上十二监。

其中以秘书监、司农、太府寺三职,加“参闻政事”,为相。

五京大尹,常以他官兼任。以开封府京兆尹最尊。

三衙副都统军使、各权节某道行军总管、权节度某某军使。

行营、节度使幕府不常设,多为战争的时候才设置,加副都统军使为加官。

各副都护,五京长史(原为四品上,“壬午宫变”后提升一级)。

诸卫羽林大将军,罕授于人,终唐际,只薛礼、程务挺、王毛仲、陈玄礼、卢思绾五人。

太子左右庶子、太子詹事。此二职多为它官的兼职。

银青光禄大夫,文散。武后滥授,遂废弃。调露三年恢复。云麾将军,武散。归德将军,武散,授归化蕃夷首领。

爵:开国侯。

勋:护军。

以上为高官,有部分司法豁免权,轻罪可减免,重罪减一等(除谋反等十恶外)。退休后享受全额发放工资的待遇。基本待遇水平在年薪五到十万缗左右。当然还有其他的福利,比如子女考公务员加分等等啦。

三梁冠,紫衣,佩金、银鱼袋。

中级干部

正四品上

三省的次官(尚书省的左丞、门下省的黄门侍郎、中书省的中书侍郎),但是若三省的主官(主要是中书、门下)出缺,次官就要及时担负起该省的全面工作。加“参知政事”则为宰相,俸禄同从三品。

三省的次官不得跨省兼差,也不得由六部尚书兼任。

六部尚书侍郎,因为六部尚书被兼职的很多,实际六部运转都是依靠侍郎们来主持日长事务。因为吏部、兵部这样的红部常以仆射、中书令、侍中这样的显官来兼任,所以有的时候吏、兵二部侍郎会被加以“参朝政事”,参加到宰相会议的扩大会议,俸禄也会被提到从三品。但是不能跟真正的宰相比,所以被称为“半相”。不享受宰相的礼仪,也不能跟宰相在一起平等地在一口锅里抡勺子。

太子少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率卫。这些人大多是备员,后备干部。

亲王长史、司马。嗣王、郡王等属官依次下推,不在叙述了。

内殿八军大将军。品级虽然低些,身份虽然贱(天子家奴),但是却是很重要的职位。在政变频仍的唐朝,涌现出许多声名赫赫的人物。

三衙签事司。负责的是三衙日常事务的处理,地位不高,只有镇国都军签事在特殊时期,地位会高一些。很多名将都是从这个职务平步青云,因为此职位可以外放将兵。

各副行军总管、副节度使。不常设,加三衙签事官,多为三衙官员外放担任,以此监督、节制边将。

三衙杂事将军。名目很多,不过多半是只领工资不用上班,不常设。属于“参谋军事”,国家养着。

讲武堂祭酒,多是耆老担任,又被戏称为“将军荣养院”。曾经有段时间跟国子监并列,其冷热的程度取决于国家态势和宰相们的态度,一般来说属于冷衙门。

各道都指挥使,不常设,多在边境的地区设置。

折冲大将军,虽然废除府兵,但是还是保留这个名号,授予仆役国、羁縻州军队同级官员。

下十二监。

九卿少卿,其余属官按职务减品,不再叙述。

正议大夫,文散。忠武将军,武散。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正四品下

尚书省右丞。

上州刺史,一般要加检校某部侍郎,所以也可自称某侍郎。

内殿八军上四军中郎将。

各水师提举使,加检校兵部侍郎。加“持节都督”则授四品上,为兵部、三衙直接节制的外派殖民舰队。

各归化都督府都督,海外殖民地主官,一般加水师提举使、持节都督等。

上十二监少监。其余逐次减等,不再叙述。

各行台、节镇幕府参议中郎将。

翰林院学士,一般加制知诰。常为宰相备员,是为清要的职位。皇帝的智囊团。

通议大夫,文散。壮武将军,武散。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上:

下十二少监。

亲王长史,府率。

中下州刺史,上州常治。

太中大夫,文散。宜威将军,武散。

从四品下

国子司业,

翰林院直学士加延英殿侍讲,

大都督、都护、单于府司马。

中大夫,文散。明威将军,武散。

爵:开国伯

勋:轻车都尉

正五品上

御史中丞,御史台实际的负责人。因为御史大夫不常授,所以一直是御史中丞代行其权。纠察百官,若无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也具备“直奏”的权利,还可以“风闻言事”,有言论豁免权。还可以弹劾百官亲王等。无审讯权,但是可以参与审讯。御史台的人事权宰相不能干预,由皇帝亲自任命。其余属官按职务减品,不再叙述。

国子学博士、中书舍人,五京少尹。

中下州的常治。

各军郎将。

中散大夫,文散。定远将军,武散

正五品下

太子中舍人,尚膳等宫司官。

下军郎将,羁縻、仆从国相应级别。

朝议大夫,文散,宁远将军,武散。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从五品上

尚书各部的郎中。

翰林院翰林掌记,翰林院直学士。

朝请大夫,文散。游击将军,武散。

从五品下

大理正、太常丞,宫监,牧监。驸马都尉。

记室参军。

朝散大夫,文散。游击将军,武散。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这些就是中级干部。轻罪减一等,自身和家人都不需要服徭役。可以称品冠之家。如果有三代人都做得从五品以上,可以称为官宦之家。退休后的工资为本品(散阶)的三分之二。

二梁冠,绯衣,银鱼袋。

从五品以上,妻、母都受朝廷的册封,为之诰命。子弟可授门荫官。

正六品上

朝议郎,文散。昭武校尉,武散。

正六品下

承议郎,文散。昭武副尉,武散。

勋:骁骑尉。

从六品上

奉议郎,文散。振威校尉,武散。

从六品下

通直郎,文。振威副尉,武。

勋:飞骑尉。

正七品上

朝请郎,文。致果校尉,武。

正七品下

宣德郎,文。致果副尉,武。

勋:云骑尉。

从七品上

朝散郎,文。翊麾校尉,武。

从七品下

宣议郎,文。翊麾副尉,武。

勋:武骑尉。

此两级为基层干部,本人是官身不服徭役。但是家人非官身,非黄册者,也要服徭役。更化后,取消了黄册,所以很多七品官的亲人也要服徭役。

一梁冠,青衣。不配鱼袋。在这个阶段退休的,退休金为本品的一半。非常地微薄。

自从七品下,为令史胥吏。虽然有名号,但是却形同奴仆,收入微薄。着绿衣,黑濮头。因相关章节专门说起,这里不多叙述。

更化后,虽然竭力杜绝流内流外之分,但是官场积弊,改正起来非常困难,不得不借助一些非常手段,才改变过来。

嘉禾更化,最主要的是改革了三省。

增加尚书省的权利,以左右二仆射为主导。形成一主一辅,一正一副的机制。若“组阁”执政期间出现了问题,追究责任也有主次之分。不过两相都要同时辞职。

加强宰相办公会议的效率。权利增加的左右二仆射主导了宰相办公会,但是他们并不能代表这个会议机制。新官制,至少保证了宰相的办公会议有至少五到七个核心成员是必须参加的。除了两位宰相,还有中书门下至少两到三位,三衙至少两人。扩大会议的人数就更多。增加了决策时的广泛性,也能保证国家事务的机密性。

三衙的出现,是把指挥、训练从兵部分离出来,也弱了尚书的军权。使之互相制约,不使武人为祸,也不至于让尚书坐大,出现权力失衡。

还有原来的御史台的制约,宰相的任期限制等等,都能使相权在适度扩张的同时不对皇权有足够的威胁。

目 录
新书推荐: 致命解药:前夫总裁来求职 霍总想复婚?太太已被禁欲大佬宠上天 攻略对象而已,难道哥哥们都当真了 六个阴鸷反派沦陷后,女配跑路了 全宗穿七零,我和崽崽们被团宠啦 开局负豪:我的债主是学姐 苍洱蓝未央 哄我婚前试爱?闪婚哥哥死对头他才后悔 废婿之隐龙觉醒 分手后,漂亮女总裁缠上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