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章 长夜终有头(1 / 1)
“太子怎么样了?”半晌,门口有人问起,我抬头,正看到红嬷嬷严肃地看着我。
我低头看看已经靠在我膝头熟睡的李玄意,“睡了!”
“好!”她对我点点头,“你出来!”
“有什么事吗?已经不早了,红嬷嬷!”我支吾着,发现她的眼神不由人说不。
跟着她刚刚到了门口,忽然冒出几个宫人,两个将我抓住左右肩膀,另一个按住了我的头,把我钉在了墙上。我的心中惊慌,抬头看红嬷嬷,“嬷嬷,这是为何?”
“哼!秦青芽,记得老奴曾警告于你,千万不要对太子耍心眼!我看你的记性不好!”
“青芽不过是在安慰太子!”难道刚才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她看在了眼里?
“呵呵,秦青芽,你这个女人太聪明了。我还是喜欢你刚刚和亲的那个时候,又乖顺又可怜!太子爷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公主,而你竟敢迷惑于他,难怪最近他的病一直反反复复!”
我的人一抖,心中冒起一种很不好的预感,果然,红嬷嬷的身边走来一个端着药碗的侍女,红嬷嬷不慌不忙接过了药碗,“这药剂量大,不必像上次那么喝那么久,只消这一碗,就会让你忘记前尘往事,那样,你也就会安心待在太子身边,好好地做你的公主!”船边的灯笼将黑暗点燃,影影绰绰地照着,将一个个人形都映射成了可怕的鬼魅,江风迎面吹来寒意凛然。
我想挣扎,却被几个宫人死死抓住,有人过来要掰开我的嘴,“不!不!”我极力地扭动着,眼看着那碗药越来越近,呜呜地叫着。
红嬷嬷丝毫不为所动,站在那里冰冷地看着我。她的眼中又是那股我曾经见识过的寒光,原来她早就有这个打算了。
恐惧和绝望占满了我地全身。我不要忘记。我不可以忘记!
有人过来捂住了我地鼻子。我地嘴被迫张开。有药灌进来了。只觉得心一沉到底!
“住手!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欺负平儿?”
是太子意!似乎还睡眼惺忪。还好。现在他还把我当作喜平。
身上地手果然松开了。我一伸头赶紧吐。把嘴里地药全部吐了出来。
“殿下。公主最近一直讲睡不着。老奴只是想让公主吃些安神地药而已!”
“平儿!”
“意!”现在我觉得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只要李玄意将我当作喜平,红嬷嬷是不敢就这么说穿的,我只有暂时依附他了。“意,本宫不要喝那药,好苦!”
“平儿。乖,小孩子睡不着怎么行?要吃药的!”
所有的人都看着李玄意,他地眼神里那么温柔,宠溺,难道真的把我当成了小孩子了?
“不!我不要!我不要!”我决定适当配合一下他的迷胡,把我当小孩子就好,先躲过今日之劫再说!跺脚,显出相当生气的样子,看见红嬷嬷眼里的凶光又现。强压下心中的慌乱,对着她一瞪眼,人又往李玄意身边凑凑。
“好了,好了,既然不喝,就不喝了吧,还不都下去了!”
“来,给意讲个故事。。
人终于都退下去了,不宁的一夜终于平静下来。江上似乎有波澜在起,一浪又一浪,将船身拍打。岸上还有巡夜的兵丁,将马蹄声阵阵踩入我的心
我明白我此刻地处境已濒临绝境,被红嬷嬷察觉我一直在哄骗李玄意其实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没想到她会有如此毒辣的一招。低头再看看已经喝了药睡熟了地李玄意,和枕头上赫然两个破洞,心中又是一阵紧缩。依靠他只是权宜之计,如若他迷糊的神智哪天又清醒了。恐怕我真的在劫难逃。
抬头看舱外。江上灯火明暗不定,一艘艘船只在风波里轻轻摇摆。心中惊悸不断。无法平复。京都已经不远了,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未来。。。
那一晚,远远相望,宫舱中那点烛火一直没有熄灭,舱中的女子从此养成了不熄灯入眠的习惯。她低头坐在床边,镜中倒映着一点水光离合,女子头上的一支金步摇在明灭的舱中一闪一闪,仿佛融入了满天苍穹中无数地星光,舷下浪声轻吞入耳,一切的人语人声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没有人在她的近前,不然会发现她串串的泪水,滴滴在强忍住的哽咽中被抹干。
天很黑,黑得看不见尽头,离开只十丈之遥,有人也不成眠,望向舱外的一点宫灯,轻唤你的名字,菊啊,你知不知道,他会和你一起在黑暗之中等待天明。。。。。。
云宝三十二年三月十七日,陈太子李玄意奉旨班师回朝。这次回朝也象征着陈宇两国历经近三年的战征宣告暂时性地结束,而随太子一同回京的还有战乱中曾经失散了的公主喜平及曾令全天下瞩目的传奇人物,如今的带罪之将秦宗飞。
此番回朝,朝野振奋,天子航帝因龙体抱病已久,只得命七皇子李玄央率百官出城东河边相迎,一并犒赏三军。太子带回来的兵马并不多,更不能一起进京,虽只二千铁骑,却也足以让整个京城震撼。
初见李玄央确实让我略感意外,这个被颜滔称能委以大事的皇子年纪尚轻,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而已。而且那少年生得极为俊美,朗眉星目间自有一种异彩,嘴角微沉,却是大不以为然的神色,身子骨有点像李玄意,斯文单薄那般俊弱模样,眼神却如蕴宝光,举手投足间更有一种飞扬跳脱地不羁。
那双眼睛却长得与宗飞如此相像,让人无法不联生遐想,心中暗暗暂停你。原来李氏皇子,天生都是一副好容貌。
见面话并不多,他地眼睛里也并没有任何变化,显然对真正的喜平记忆尚浅,只淡淡地叫了我一声“皇姊!”问了安好!我心中感慨,皇家手足之情竟凉薄如此。连真假都无意辨别。再细看间,来人虽典型纨绔模样,不易让人警觉,但眉宇间地从容被掩盖的很好,果然是少年老成,看来颜滔之语有他的一定道理。
上车,上马,一路无话,直奔京都。今日的主角是李玄意!一等行人只是作陪地配角。只等曲终人散,各取所需。
正午时分,礼乐齐鸣。金鼓三响过后,城门微微开启。太子一身褚黄朝服,在百官的簇拥下登上高台。身后一面大大的黑色衮金边帅旗跃然高擎,猎猎飘扬于风中,上面赫然一个银勾铁划的“李”字。金盔铁甲的铁骑,分作九列,严阵肃立。而左右御林军也无不是金盔明甲,刀剑鲜亮。与太子意的骑兵明显呈对立地趋势。
成百上千的百姓将入城大道的两侧围挤个水泄不通,但凡可以看见城门的楼阁。都早早被人挤满。入城甬道正中一条红毡铺路,两列御林军甲胄鲜明,侍立两侧,皇家的明黄华盖,羽扇宝幡层层通向甬道尽头的高台。
我今日是皇家公主打扮,穿戴整齐,但女子是上不了高台的。只能在高台下左侧,远远地观望着各着不同颜色朝服的文武百官。百姓人头攒动,从我站的地方。听不清李玄央宣读圣旨地内容,却能见到李玄意叩头谢恩,祭天,祭祖。
待七皇子宣诏已毕,太子双手接过黄绫诏书,起身,转向台下众将,巍然立定,双手平举诏书。
--------恭迎太子凯旋。旗开得胜!
不知谁喊了一声。刹那间,潮水般的骑兵齐声高呼。一阵高过一阵。
百姓这里也沸腾起来了,这样的场面地确鼓舞人心,连我的心中也无比感慨,毕竟和平是人心所向,停战才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
呼唤间,身边忽然有了变化,感觉整个都城仿佛在一刹那肃穆下来。抬头看去,正有一行人缓缓而至,带头的身穿甲胄,虽手脚戴枷,但身形笔挺如剑,身后明明是看守他的侍卫,此刻都步伐划一,竟仿佛是他带来的手下。那一袭墨黑铁甲,雪色盔翎在正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闪耀寒芒。
威武之气油然而起,连那枷锁也无法抵挡他慑人的震撼力。正午耀眼的阳光陡然暗了下去,空气中仿佛骤然有了一种寒意。他在高台前三步之外停步,微微低首,屈膝侧跪下去。
“----吾皇万岁!”这个声音如此威严遒劲,我远在半截地高台之间,连他的模样的无法看清,都隐约听到了。
刹那间,御林军甚至包括李玄意带来的骑兵都齐齐发出震天的三呼万岁之声,撼地动瓦,响彻京城内外。
太子将他这样众目睽睽地带着枷锁进京就是为了一扫他的威风吧,如今却适得其反,那人身上竟有一种炽烈而凌厉的光芒,无形中迫得人无所遁形。是杀气,只有浴血疆场,身经百战,坦然直面生死的人,才有那样凌冽而沉敛的杀气。
那个传闻中,仿佛是从修罗血池走来地人,如今就屹立在众人面前,和那个登临高台,俯视众生的太子相比,虽然枷锁套身,却威风分毫不减,凛然如天神。胸口一窒,这才惊觉,我竟忘记了呼吸,手心渗出细汗。那人竟是我的小飞。。。。。。实在无法将他和那个记忆之中嬉笑打闹的英俊少年的身影相重叠,如今他的一举一动,万民瞩目,多少双眼睛里流露着崇拜和敬仰。强压心中既骄傲又心酸的异样,此番面圣,等待着他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而我和他究竟还有没有再相聚地一天。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