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牛大秘(三)(1 / 1)
对于掌声,牛立并不期待。他知道目前政研室服他的人不多。 没关系。“出水才看两腿泥”嘛。 接下来,牛立几乎重演了他在冠山乡向刘荣昊、郭运昌汇报时的情景,依然没看讲稿、笔记本,将这一工作思产生的背景、实施过程,“再动员”、再强化的过程,以及他本人对建设新农村的深层次思考,一一道来,该简则简,该详则详,不知不觉就把大家吸引住了。
在谈到驻村指导员的成长时,牛立说到:“许多驻村指导员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当了驻村指导员后,进步很快。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压力大了,二是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事实证明:乐于奉献、勇挑重担的人,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袖传》中有一句话:‘我任总统时,感到准备一篇重要的讲话是一件非常有效的训练,不仅对自己如何做出各项政策性决策是个训练,而且对提炼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个训练。’我想,这段话对于我们这些经常写章、搞材料的同志来说。
应该非常有启。” 这话确实引了秀才们的思考,有的人不一定没听过尼克松这段话,但让牛立结合政研室的工作一块谈,就有了深和新意,也让大家感到了“”的知识底蕴。 在谈到驻村指导员与农民的感情时,牛立也坦然地说道:“我父母都是农民,我自己就是个‘山牯佬’,呵呵。我有很深的体会,当我们的心与基层群众贴在一起,我们的一些想法,做法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执行起来就会更有成效,从而更加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政研室离不开理论研究,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这个‘生命之树’,我的理解,就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中产生的新思想、新思维、新经验。
抓住了这些,我们的政研工作何愁搞不好?” 听到这里,盛厚林秘书长带头鼓掌,大家也跟着鼓掌,这一次掌声十分热烈,后来有的人说:“听书记、市长作报告,我都没这么使劲鼓掌。” 这样一来,绝大多数人都对牛立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郭运昌为什么会选择牛立做他的秘书。 认识一变。有的人对牛立就更加好奇,甚至是佩服了:一个农民的儿,居然成了市委书记秘书,成了省纪委书记的女婿,人家靠的是真本事啊! 偶像啊! 当然也有人想,这样有真本事又有后台的领导,前途无量,可得好好结交,身在政研室,也算是近水楼台了,这个关系必须抓住! 听了这些,盛厚林都有些震动了,也理解了昨天郭书记为什么交待他,让他自始至终都要参加这个会,看来,郭书记也是要让他见识一下牛立的能力了。 还真是“见识”了。
牛立道:“刚才盛秘书长也说了,要我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政研室的工作谈谈想法。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秘书长其实是在逼着我们大家一道来思考:应该如何加强和改进市委政研室的工作?” 说罢,牛立还特意把脸转向盛厚林。 盛厚林呵呵笑道:“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就笑了。 牛立道:“让盛秘书长一逼,还真逼出了我几点想法,下面。
我就提几点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有些人就想:这小厉害啊,明明是他自己有想法,还说是秘书长“逼”出来的。 牛立道:“当年,大庆油田王铁人说过一句名言:‘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政研室的干部就是要自我加压,怎么个加压法?我建议实行《干部轮流讲课制》,就是说,每星期组织一次讲课,时间一般定在星期二或者星期五下午,从主任到科员,轮着讲课,讲什么自己决定,时事政策,热点问题,调研成果,读书体会,都可以讲,讲完后,评委打分。谁来当评委?不固定,每次讲课前抽签决定。课讲得好的,以后就有可能给全市党政机关干部讲课,给幽州师专的大生们讲课,给市委党校的员讲课,也有可能,会有县长、县委书记请你去讲课。
” 这个想法很具挑战性,既给了大家展示才能的舞台,也增加了相当的压力。课讲的好固然风光。讲不好,怕是要丢人哩。 但是,对有才华、有水平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件好事,是扬名立万的机会啊。出去讲课,还有可观的讲课费,可谓名利双收啊。
接下来,牛立还提了二点建议,一是开展《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二是提高政研室工作效能,都很有针对性。 牛立讲完以后,大家再次热烈鼓掌。 后来,盛厚林跟郭运昌汇报时,道:“郭书记,牛立的能力让我吃惊。” 郭运昌呵呵一笑:“知道后生可畏了吧?” “呵呵,知道了。” 郭运昌道:“我这边的事,跑腿、拎包的事,牛立有时候可以少做点,把精力腾出来,好好抓抓政研室那边的事,把那帮人搅动起来了,你也轻松了。
” “是。” 后来,盛厚林按照郭运昌的意思。在市委办公室选择了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大生黄林华,作为牛立的“临时替身”,当牛立出去搞调研的时候,就临时让黄林华顶替牛立给郭运昌做些接待、通报的工作,牛立回来后,黄林华则回到办公室综合一科。 黄林华也很满意,以他的资历,能充当市委书记的临时秘书,能接触到市委书记和其他领导,他的身价也大长啊。 尽管是临时的,但黄林华明白。
他面临着的机遇同样是千载难逢的,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守好本份。 什么叫“守好本份”?就是谨记自己的临时身份,别真把自己当成了市委书记秘书。 这些道理,没人教他,是他自己悟出来的。 黄林华还在下苦功打磨自己的字功夫,他知道,郭运昌以前的秘书关栋天,那是响当当的“市委一支笔”,也是个工作狂,有时候给领导拟讲话稿,上万字的稿,一个晚上就搞出来了,没有真功夫,行么? “牛大秘”写的讲话搞暂时还没看到,但他的几篇章,黄林华是看过的,一个字:服! 这些天,政研室已经有几个人主动贴上了牛立,大都是一些没有大的背景,但字功底较为扎实的“少壮派”,有当科长的,也有没担任实职,享受正科或副科待遇的。 还有的人,表面上似乎没有自动贴近牛立,但会找机会主动跟牛立探讨几个理论或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思考,借以引起牛立的重视。
牛立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即表示了足够的重视,鼓励对方深入思考下去。并鼓动对方尽快写出章来,牛立说:“先拿出第一稿来,第一稿很重要,架搭起来了,再充实。” 这时候,就完全是二个写章的老手在一块交流了。 牛立知道:这是那种既想接近他,又要维护知识分自尊的人,这种人一旦得到重用。会用加倍的努力来回报你。
“士为知己者死”,是铭刻在华夏知识分骨里的东西。 本质上,牛立也曾经是这一类人,只是因为出了田照东这样的意外,让牛立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从当开始,再到冠山乡党委书记,牛立就是在以自身的努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拿出过硬的成绩,这就是他为自己设计的“向上的道”。 本来,他就是想这样奋斗下去,挺好,挺踏实的,以自己的能力,在官场上也应该能走得比较远 朱敏又是一个意外!现在许多人都把牛立看成一个“攀龙附凤”的人了,这个没办法了,这基本上是一个客观事实,人家要这样认为,那也没办法了。 牛立只有通过勤勉做事、低调做人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做得好不好,能不能得到认可,能得到多大程的认可,那就不知道了。
但总有一些人会了解他,信任他。 还有一些人会成为他人生中的挚友。 会有几个割血的兄弟。 也会有人成为一生中的红颜知己。 牛立还做了一件事:探望病休中的政研室事副主任温加林。
温加林是从章贡市调来的,1o年前就是副市长,分管教育,那一年夏天,坐落在章贡市郊的东江冶金院一生跳楼自杀,据说自杀前被校保卫处干部殴打过,生为此情绪激动,强烈要求校惩治凶手,温加林未经请示市委,也未深入调查,就擅自表态批评校方“护短”,责令校方严惩打人凶手,给全校师生一个“说法”。为此,闹事生很受鼓舞,校领导则十分被动。后来经过调查,该生是因失恋在校外酗酒,被校外一流氓殴打,回校晚,被保卫处干部现后带到保卫处询问,确实没打他。 这样,温加林一下陷入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