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找矿人(一)(1 / 1)
冠山乡到底有没有大型石灰矿?陆海涛身为东江省“水泥大王”,自然很关心,甚至可以说比牛立都关心,但他一开始并没有弄一个地质勘探队过来,而只是跟牛立打电话说,他会先请二个搞地质的朋友过来。 这天,终于等来了陆海涛的二个朋友,二人是自己开车来的。 开车的那位叫“亮”,二十五、六岁,身体特棒。 不开车的那位戴了副眼镜,30出头,是位地质博士,名叫施伟嵘。 牛立开玩笑道:“施博士的名字好!伟荣?伟大光荣正确?了不起!” 施博士嘿嘿笑道:“牛书记说的是**,不是我。
我的嵘左边还有一个山字旁,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山,我了地质,此生注定要跟大山打交道。” 牛立道:“山为土,可能是你的父母为你求过‘八字’,因为缺土,所以选了个山字旁的嵘。” 施博士就有些惊奇:“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说了些闲话,彼此也熟悉了些,牛立就问:“施博士,你看怎么安排?我全力配合你。” 施博士道:“按我的习惯,每到一地,我先是要阅读当地的《县志》。
” 听了这话,牛立如同找到了知音,因为,他也是一个喜欢读《县志》的人! 牛立高兴地道:“《通南县志》我是看过的,不过,我主要看的是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 施博士就又对牛立高看了一眼,心道:“一个乡党委书记也看《县志》?其志不小!” 就道:“我主要是从《县志》中发现找矿信息。这个本事,还是我导师教我的。” 牛立叹道:“你的导师是不是传说中的诸葛神侯啊?” 说笑着,牛立给二位客人泡了茶。 施博士喝了一口茶后,不禁赞叹道:“好茶!” 牛立道:“这是我们当地出产的茶叶,还可以吧?” 施博士点头道:“冠山乡有这么好的茶叶,多种茶就很好了,何必搞什么水泥厂?” 牛立就一愣! 施博士反对搞水泥厂! 这是他本人的意见,还是代表了陆海涛总经理? 施博士赶紧道:“牛书记,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代表陆总。
” 牛立这才松了口气,道:“请讲。” 施博士道:“我们搞地质的,就是找矿,就是在地球上打洞,从建设者的角说,我们可以说是第一批建设者;但是从另一个角说,正是我们这些,成了环境破坏的始作俑者,成了掠夺性开采的帮凶。” 牛立自然听懂了施博士的意思,问道:“搞水泥厂,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吗?” 施博士道:“水泥厂搞起来,方圆十里,青山不再青,绿水不再绿,这是第一;第二,磨粉机巨大的嗓音,将使附近的村庄永不宁日。” 牛立沉默了一会,诚恳地问:“有没有办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施博士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当然会好一些,但是,投资巨大啊。” 说罢,还吟出二句诗:“青山绿水枉自多,自然无奈糟践何?” 牛立想了想,也回了二句:“青山绿水枉自多,一座大山压背驼。
” 这回,轮到施博士傻了眼。 牛立不慌不忙地道:“一座大山压背驼,这座大山就是贫穷,冠山乡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都被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对于脱贫致富,他们有着巨大的渴望。所以我想,为了全乡的发展,为了让冠山乡全体人民整体走出贫困,让一、二座山失去它原始的美丽,让少部分村民迁离故土,还是值得的。” 施博士深深地看了牛立一眼,道:“我只是提醒你,建水泥厂本身就有一个环保评估问题,这一关不好过。” 牛立点点头:“谢谢!” 随后,牛立把阿柄找来,让阿柄陪同二位去岩石村看看。
牛立道:“本来我是计划亲自陪施博士一起去的,不过,施博士说了要看《县志》,那我就去县里借一套《通南县志》来,这事只有我亲自去才能借出来。” 施博士大喜:“哎呀,我很期待啊!” 牛立微笑:“我们冠山乡二万多农民,对施博士也很期待啊!” 说完,牛立交待阿柄:“这二位都是我们冠山乡的贵人!是我们请都请不来的贵人!你一定要好好保护他们!” 阿柄严肃地道:“我知道了!” 与施博士分手后,牛立开车去了县城,来到曾昭义老人家里,不曾想,在那遇见了季婷。 季婷听说牛立要借《通南县志》,坚决反对:“外公,不要借给他!” 她为什么反对,自己也说不清楚,可能就是因为牛立去冠山乡也有大半年了,根本就没跟曾家人联系,这回要借书,就找上门来了。切!现实了! 曾昭义笑道:“不用你说,肯定不借!我有规矩的,只能在家里看,不能外借。” 牛立就挠挠头,笑道:“曾老,我知道您有规矩,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乡里来了一个怪才,这人有本事在《县志》里面找金矿银矿,您相信有这种人吗?” 曾昭义一听,道:“啊?还有这本事?” 牛立道:“是啊,我也不信啊,可人家是个地质博士哩。
” 曾昭义老人就有些动摇了。 季婷道:“管他博士不博士,就是不借。” 牛立道:“,亏你还是一个想当作家的人,有这么好的机会接触一个奇人,你居然不动心?” 季婷道:“你是说,让我也去见见这个博士?” 牛立道:“是这意思,一来,你可以见到这个博士,二来你也可以盯着这套《通南县志》,这样,曾老也就放心了。” 季婷大喜:“哎,这倒是个好办法!外公,我同意了!” 曾昭义故意道:“你同意我还不同意哩,要是连你也被人拐跑了,我不是连书带人都损失了?” 大家哈哈大笑! 就这样,季婷带着一套清朝顺治年间出的《通南县志》,坐上了牛立的车,返回冠山乡。 车上,季婷不停地跟牛立说话,牛立性把车停下来,道:“季大美女,你有什么问题,要么现在一次问完,要么等到了冠山乡再问,我不喜欢一边开车一边闲聊,万一上出什么事,我怎么跟曾老交待?” 季婷被堵得没话说,道:“开车!” 到了冠山乡,乡里的干部看见牛书记带回一青春亮丽的美女,想法可就多了。
把《通南县志》锁进柜里,牛立道:“季大美女,我给你介绍一个朋友,你们应该谈得来。” 说罢,把杨青茹找来,道:“杨乡长,这是季婷,是我们通南县的作家。” 杨青茹就热情地与季婷握手:“哎呀,我最崇拜作家了!” 季婷就瞪大了眼睛:“你是乡长?这么年轻就当乡长了?” 牛立道:“她年轻吗?她也就是比你小几个月而已。” 季婷那里听不出牛立话里带刺,装作不介意地道:“那好,那我就是姐姐了!” 杨青茹高兴地道:“哎呀,我有个当作家的姐姐啦!走,走,走,婷姐,到我办公室去!” 杨青茹现在跟姜凤共用一个办公室,姜凤见了季婷,听说是牛书记带来的客人,也很热情。 季婷心道:“好你个牛立,这就不管我了!” 也没办法,就道:“我来呢,就是想听你们说一些好听、好玩的事情,说不定我还可以写到章里。
” 杨青茹道:“牛书记来冠山乡以后,我们冠山乡就发生了很多事情,我都讲给你听!” 季婷道:“咳,牛立的事有什么好听的?他就是个官迷,我不听!我喜欢听民间故事。” 听季婷如此评价牛立,姜凤和杨青茹就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季婷道:“你们很佩服牛立是吧?其实我也挺佩服他的,至少他懂得比我多,不过这个人有点自高自大。” 杨青茹就忍不住为牛立辩护:“不对,牛书记为人很谦和的。” “假的!”季婷道,“他很谦和?这个人本质上是个骄傲分,你们别上他的当。
” 杨青茹就看看姜凤,有些无奈的摇头,没想到牛书记请来的客人就这么贬低牛书记。 姜凤却道:“哎,她说的也有道理。” 季婷就有些得意:“有道理吧?牛立很骄傲的,要不然,也不会跟他原来的女朋友分手。” 杨青茹听了,心跳就有些加快,眼巴巴地盯着季婷,很期待她往下说,却又不好催她。 季婷就发现了杨青茹的异常:“青茹妹妹,你这么紧张干什么?你是不是很喜欢他啊?” 杨青茹听了,脸都红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姜凤笑道:“没错!我们冠山乡的女孩都喜欢牛书记,这么好的小伙,谁不喜欢啊?” 季婷道:“喜欢可以,别真的爱上他,爱上了,得不到,岂不痛苦?” 季婷的话,可以说既直白,又深刻,杨青茹不能不承认她说的有道理,这些天来,她不也是一直在约束自己,不要爱上牛书记吗? 只是,这个季婷,她怎么就那么说牛书记呢? 是不是她也喜欢牛书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