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似水年华(1 / 1)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佑墨的老家在浙江乌镇。
在莲安之前的记忆里,乌镇就是《似水年华》中的样子。文和英相遇的桥。对视的古旧书屋。停留过的长廊。小巷子。包括他们一起往英家里寄信的那个邮箱。它是静谧平和的,是婉约内敛的,亦是古典浪漫的。
莲安一直觉得,刘若英这个人在那个光华万丈的娱乐圈里亦是清淡,悠远的。她是个特例。不浮华,一直淡淡的过活。尽管她在乌镇中扮演的角色是过客,可是莲安依旧觉得英和那块土地有着说不清的契合。
佑墨笑她,“那是文学小青年的幻想。”
莲安认真的说:“非也,看佑墨就知道了。”他是有着乌镇的古典沉静和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的。
佑墨笑:“莲安,和我回家过春节么?”从2003年他们相遇至今,每一年的春节他都会问一次。到如今,她认识他四个春秋了。
07年冬,全国很多地方都遇见罕见的大雪。那一年,佑墨又一次问起时,莲安轻轻点了点头。那一瞬间,佑墨呆了一会儿,然后就傻傻的笑了。莲安想,要是他公司的员工看见,一定不会认为眼前这个人是他们精明能干的冷面总裁的。
因为临近春节,乌镇较平常多了喜气,也连带热闹了些。有红灯笼挂在房檐下。佑墨的家没有当街,却是临水而居的。
佑墨说,乌镇有四条纵横交错的水系把它分开。不过都是有石桥长廊相连的。
莲安就想,是像《似水年华》中那样的桥么?
佑墨的父母亲看见莲安,很高兴。江南老人的皮肤较其他地方的同龄人是要白净许多的。总是让人觉得都是大家闺秀长大似的。不难看出年轻时的秀美典雅。佑母拉着她的手,“冻着了吧,今年的冬天是特别冷的。”她的声音中依稀可以听出些江南吴侬软语的味道。
莲安挽着她的胳膊,对她甜甜的笑:“伯母,没事儿,穿得多着呢。”
“这孩子。小墨,你也是,闺女要来怎么也不提前通知个信呢。你看,什么都没有准备。”佑母转头对后面的佑墨说道。
“伯母,是我不让他说的,我没有那么娇惯。这大冷天的,哪能累着伯母呢。累坏了,佑墨可是会心疼的。莲安也会心疼的。”
“丫头就是会说话。不像我们家那小子。”佑母笑得慈祥。
“老太太,你看你,总得让人家姑娘先坐下休息吧。一来就拉着人家说个没完没了。”佑父对佑母说道。
佑母这才想起来,赶忙招呼他们坐下。拉着佑父下去准备吃食了。
“我母亲就是这样。”佑墨浅浅的笑道。
“平易近人,我喜欢。”莲安说道。
“我母亲以前是舞蹈队的,人也特别活跃。父亲相对要沉静很多,这应该和他是从事研究工作的有关。”佑墨说道。
莲安一直浅浅的笑。佑墨家是典型的乌镇建筑。矮矮的木门木窗、乌色的木板墙,窗口吊在河面上的金边吊兰,还有巷口临水处的美人靠……莲安想象着佑母年轻时靠在那里临水而立,一袭简单翠绿的旗袍,白净小巧的瓜子脸,一双美目顾盼生辉。她的面前,河水静悄悄的,偶有小船慢慢滑过。
莲安想,难怪佑墨曾经说,父母亲是不愿意和他留在北京的。固执的坚守在这里。要是换了自己,也是愿意的。
莲安去帮佑母一起准备晚饭。佑母直嚷着不用,让她先好好休息。
“伯母,为佑墨做东西吃,我也是乐意的。”莲安朝她笑着说。
“闺女爱他吧。”佑母看着她。
“爱。”莲安把菜放在盆里,抬起头说道。
“那就早点安顿下来吧。”佑母说道。
莲安对着她笑,并没有接话。
佑母也没有在问,只是在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
江浙一带都是吃甜食的。乌镇因为有很多外地人常常行走,所以也是有其他口味的吃食的。佑母准备的吃食到也不甜,只是比较清淡。莲安也是喜欢的。
饭后。莲安拿出准备的礼物给了两位老人。佑母又拉着她闲话了一会儿家常,聊到佑墨小时候掉进门前的河水里,正准备下去救他时,他的小胳膊挥呀挥的,居然游起来了。说到佑墨上学时,很多女孩子追着他回到家里来,佑墨自己在房里不出去,佑母只好替他去招呼那些女孩子。说到佑墨已经三十三了,依旧不曾带女孩子回家,现在莲安来了,真好。
莲安一直带着微笑听老太太说着。看得出来老太太很健谈,很高兴。
晚间。莲安躺在床上。想起自己终究是和佑墨过来了。身临其境,乌镇更显安稳、淡定、简单和久远。外面逐渐安静下来。水声是听不到的。
江南温度不是很低,可还是有些冷。莲安微微蜷缩着。
开门的声音传来。
佑墨就着外面微弱的光站在那里。他说:“莲安,我怕你睡不着。”
莲安伸出双手,柔柔的笑。
佑墨过来,把她的手放进被子里:“也不怕冻着。”他说。
然后上床,在她旁边躺下。
有一点冷风灌进来,然后慢慢变得温热。莲安靠过去,枕着他的手臂,轻轻偎在他怀里。佑墨习惯性的用自己的手包着她的手。
莲安调了个舒适的位置,闭上眼。慢慢进入梦乡。一夜无梦。
第二天,莲安起了一个大早。
早晨的乌镇有些微凉,莲安拉了一下风衣的领子,踏着光滑的石板路慢慢的走着。周围素朴的黑瓦白墙以一种亘古不变的姿态伫立在那里。莲安的步子越发轻慢了,怕扰了这片沉静。
偶尔有几个人活动,或支起木窗,打开门。或从门里出来,往巷子其他地方而去的。莲安想起文在《似水年华》里说的哪句话:“这是个容易让人迷失的地方”,想来,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热闹的都市里,找不到拥有如此淡泊宁静气息的所在。它是平和的。
水边有一溜暗红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静默的河水,水墨画般的房子。整体越发幽深清远。时光好像停在了这里,不知今夕何夕,不知时空之所在了。莲安觉得自己心里想起了些什么,可是具体是什么,她又说不上来。她看见自己呼出的白气,一团一团的。好像明白英为什么如此迷恋这个地方,也好像明白她为什么离开。这种地方,是很多人寻找的精神故乡,可是毕竟是要过去的,它留不住。
“莲安。”
莲安回头,看见佑墨站在巷子那头。白围巾微微扬起。
莲安向他走过去。
“莲安,回家吃饭了。”他说,声音温润。
莲安甚至觉得,佑墨整个人都有着蛊惑人心的味道。乌镇,是因为你么?
佑墨把围巾取下,搭在她的颈子上。拉过她微凉的手:“莲安,我找了好几条巷子,原来你在这里。”他笑,如玉。
他们的背影在巷子深处渐渐隐没不见。
“莲安。”
莲安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门上那块有着藏族神秘花纹的布帘。天亮了吧。
“莲安,昨天说过的,给你熬了粥。我给你热着,莲安醒了就出来吃吧。”纳兰低沉磁性的声音再次响起。
看了一下身下充满藏族风味的被褥。莲安微微闭了闭眼。
乌镇的事又重复的上演了一遍么。
有人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可是佑墨,乌镇一直都是朴素的。莲安想,还没待到霜染青丝,已经可以看到自己的骨骼了,可是佑墨,即便是这样,有些东西还是改变不了。
年华似水,似水年华,匆匆一瞥,多少岁月,不胫而走。可是岁月里的乌镇,岁月里的故事,故事里那些人,却在记忆里留存了下来。
莲安起床。
她想起了‘似水年华’中的歌。
黄磊在那里轻轻唱:
谁让瞬间像永远
谁让未来像从前
视而不见别的美
生命的画面停在你的脸
不曾迷得那么醉
不曾寻得那么累
如果这爱是误会
今生别的事我不想再了解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
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想你的心百转千回
莫忘那天你我之间
莲安穿好衣服,走出房间。屋子里只有纳兰一个人在,桌子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
她淡淡笑道:“纳兰。”
男子侧过身,轮廓分明的脸上露出微微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