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1)
冷肉结实紧密,用利刃轻切,一刀、复一刀,无须花费大力气。连续一片片切去,其间似乎有韵律存在,而厚薄自能齐一,确乎 奇妙。庖丁解牛,所谓「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或者并不完全是玄虚之说。
我所认识的男士当中,杨牧也是刀功不错的一位。有一次,豫伦和我去西雅图旅游,杨牧夫妇邀请我们去景观优美的「顿湖居」。盈盈制作了许多美味的菜肴,但是她自己忌食猪肉;杨牧特地亲自下厨为我们做出白切五花肉。肥瘦适度带皮的五花肉,切得薄薄,排列在白色 瓷盘中,三两根绿色的芫荽轻覆其上。我称赞:「刀功真好呀!」他笑笑,似默认。以白切五花肉蘸蒜末酱油佐酒,是十分道地的家乡口味,而远处的湖色衬着谈兴,是难忘的一夜欢聚。
椒盐里脊肉要切得薄薄,且厚薄均匀。原先黏着在外层的花椒粒,在肉蒸熟冷却之後,大部分要弹去,若有少数不易除去,任其留着亦无妨;切片之後,呈现由里到外是:粉红色的中央,逐渐扩散为米色的瘦肉,外面包着一圈白色的脂肪,而最外则是略有花椒余粒碎末的褐 色。将椭圆形的一片片,层层依序排列成推倒骨牌的样式。若其采用圆盘,不妨也排成圆形,中央紧密叠放,向外呈放射状;若其改取椭圆盘,则可以整齐排列为两排。但无论如何,为求美观效果,当用扁平的盘子,而不宜取有弧度或较深的盘子。
这一道荤食,难得处在於其清爽可口,保留纯郁的肉香,但绝不油腻。以其稍咸,故须切薄。既可下饭,又适合佐酒,在炎热的季节,尤其是开胃妙品。
台湾肉粽
年轻时候记得长辈们常常对我们姐妹说:「女孩子要会蒸糕、包粽子,才能嫁人。」大概是从我在上海的童年,直到台北的少女时期吧,每逢年过节,总有长辈之中的什麽人在我耳根这样子絮叨。那时候懵懵末明,对於男婚女嫁一类事理似懂未懂,最怕听到别人提及长大要 嫁人的话,不免有「掩耳每不喜」的心理反应。
父亲的籍贯是彰化县北斗镇,母亲是道地的府城台南人,我们的家却从来也没有在北斗及台南住过一天,总是在上海、东京,乃至於台北诸大都市漂泊着,不过,母亲倒是无论在何地都让我们尝食着家乡的口味,所以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於家乡每每有一种遥迢的向往。也或者竟是透过味觉的寻求,我们依稀曾拥有过属於心灵的家乡的吧。
过农历年蒸制「菜头稞」,端午节包「台湾肉粽」,遂成为记忆中我家年中行事的两件要事。我清楚地记得,在上海日本租界的虹口江湾路,虽然我们不谙台语,只会讲日本话和上海话,到了农历五月季节,母亲总是会不知从什麽地方弄来一大堆阔大的竹叶,用沪语指挥着两个娘姨洗晒叶子,再用糯米包里荤素各种馅料,制成美味的肉粽。那种内容丰饶多变化的咸粽子,显然与上海人喜食的只包里一块五花肉的粽子不同。娘姨们在我家住久後,也渐渐习惯我们的粽子,而不得不承认此胜於彼了。至於年幼的我们,一边解开香腻的竹叶,心里便充满着好奇与期待。一口咬下去,吃到了肉块,再一口咬下去,又吃到了香菇或虾米……,那种口腹之餍足与心情的兴奋,便即是节庆的欢愉;而如今回想起来,则又羼杂着许多人与事的记忆。流水一般逝去不回的记忆,竟又带给我甜蜜中羼和着感伤的复杂情绪!
我开始参与家里的包粽子工作,是在搬回来台湾以後。当时的我已进入中学,於读书之余,也逐渐对女红烹饪一类家事有些兴趣了,但家中一直雇有两个女佣,所以也无甚机会进入厨房;惟端午包粽,往往需要劳师动众,姐妹之中稍长者,总要被分派担任一些工作。初时做一些传递竹叶一类较次要的工作,待累积三两年经验以後,始得真正学习包里粽子。家里人多,母亲又往往在佳节分赠这种时鲜给亲戚或父亲公司里的职员,所以每年端午节前三数日开始,家里就会弥漫一种带有竹叶清香而复又浓郁的节日气氛。虽然事隔多年,物事已非,只要闭目思往,那种热闹景象,乃至於扑鼻袭人的香味,总依稀可见可闻。
其实,我是结婚以後才会制作年糕包粽子的。
尽管市面上这类应景食物已经专业化,到处可以买到现成的货色,但我尝试自己制作,可能是想藉以找回年少时代的温馨记忆也说不定。而在我自己也有了儿女之後,每值年节,则又在他们兴奋的表情中,彷佛也看到往日的自己。
今年女儿也出嫁了。儿女都离家远去,各自拥有属於他们自己的新家庭,固然令我欣慰;但顿形寂寞的家,不免又使我於佳节当前备添思念。这些时日以来,我正犹豫不知今年端午节是否仍旧要大费周章包粽子呢?粽子包好了以後,又怎能让远方的儿女分享到粽香和属於节 日的那种气氛呢?
或者於此不妨纸上作业,先假文字描述一番。
包粽子,先需准备者分二部分:一是包里用的竹叶,有绿色叶片较窄而质地稍细致者,又有浅棕色带斑点略阔且质地颇坚韧者。常见台湾夜市或端午节家庭喜用後者;但我因为从小习惯吃食母亲所制「台湾肉粽」系取用前者,便也习惯挑选绿色竹叶。至於我母亲河以舍彼就此?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有想到疑问,如今欲追寻而不得。世事往往如此,怎不令人惋惜感慨!叶子无论取阔或选窄,都需用两枚以包里一粒粽子,故购买之际大略要事先有所预算。粽子的内容则又分二部分:一为糯米,一为馅食。糯米选择颗粒完整而新鲜者为上。老式米店可以辨认,事实上,新鲜的糯米大致不会破碎不完整,至於超级市场所卖,视所标示日期即可为据。馅食,不外乎猪肉、香菇、虾米、花生粒及红葱头等,外加盐、酱油、胡椒、沙拉油即成。
购自市场或杂货店的竹叶,每常污秽多灰尘,故须於包粽子的前一夜先行浸泡冲洗乾净,并选一通风处晾乾备用。前一夜所要准备的工作另有馅食的调味,诸如猪肉、香菇、虾米,都先洗净、切块、腌渍作料,如此方能入味而久煮不失其滋味。
猪肉不宜太瘦,太瘦则吃食之际涩滞口感不佳;但太肥亦须忌,以其稍不合卫生之道,且油腻倒胃口也。通常我会选购肋条肉约莫二斤至二斤半,去皮不用。视其肥瘦如何,若太肥,则切除多余的肥肉,粗切为条丝,先入锅,以文火熬炼出油,供做炒制馅食用。肥瘦得宜之肉,先切成三公分左右之肉块。台湾粽子的馅肉虽不如湖州粽子那样巨大一片,但也不宜太琐碎小气,要之以红烧肉块大小为准则即可。每一粒粽子需用两块,此供做购买或备料之际的参考。
切块後的猪肉,置於略深的大碗或锅中,加入深色酱油、料酒、砂糖少许,亦可滴入香油数滴,最後撒一些胡椒末,即将诸种作料与肉搅拌均匀。至於各种作料用量,古人每称调味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然而粽子包妥後须在水中焖煮甚久,味道难免外溢而自然变淡,故宜较平时烧煮略重,方不至於煮熟後淡而乏味。
香菇宜取朵大而较为厚实者,冲洗去灰除砂後浸入温水略泡,待微微变软,即将其蒂切除;切下之菇蒂仍置回原先发泡用之水中,以令充分吐露出鲜味,留供调味用。香菇要斜刀切为三、四片,若朵粒小,或免切开,或对半切,以与肉块大小相配称为依准。至於每粒粽子约需菇片三、四,勿少於肉块,亦可以视为其用量多寡之根据。浸泡後的香菇,以其饱含水分,先须挤乾,再拌和调味料。调味较腌渍猪肉为简单,仅取酱油,及砂糖少许或略滴些微香油,以提味增加效果而已。
虾米亦用中等以上大小较佳;太小者细琐不足取。同样洗净,以淹过碗中虾米之水,浸泡大约二十分钟,便将水与虾米分开。浸泡过久则虾汤虽鲜,而虾米发白且无味,故特须注意。虾米无须调配作料,只要浸发後略予沥乾备用,其汤亦十分鲜美,要留为馅食炒制时之作料。为了节省空间,不妨将浸泡香菇之水与此羼和入一稍大之碗中。虾米的用量,则约为一粒粽子五、六只程度。
最後,将花生米冲洗乾净,浸入水中发泡使不至於太脆硬。花生是准备羼入糯米中之用,多寡随意,半斤左右足供包二、三十粒粽子。选购已去皮膜者,可省时省力。
以上,为包粽子前一夜的准备工夫。其所以要提前准备,一者使主要馅食调拌作料隔夜,能够充分入味,不致煮久即味道外溢;二者此类费事的烹调,分开两次处理,既省力且较为轻松有余裕的精神与兴味,免得临阵手忙脚乱,家人和自己都觉厌嫌,这是我掌厨的经验及守则。各种调味妥当的馅食及作料,先置入冰箱内,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次晨,竹叶都已乾净,馅料亦自冰箱取出备用。首先要将糯米洗涤,稍稍浸水,时间约需一小时。我通常在早餐之前做好此工作,等用完早餐,洗好杯盘,甚至浏览报纸,正可以从容愉快地开始包粽子的工作。
取一大而深的炒菜锅,最好是选用铁锅,传热较慢,但也较易控制火候,不像铝锅那麽容易黏锅,且「一热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