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1)
后来她作为女校的老师和专门为女性代写书信的代笔先生谋得生计,同时用法语为报纸写新闻稿件。
一八三七年,加拿大为了谋求自治权,发生了“帕皮诺的叛乱”。这场动乱立刻被殖民国英国的军队镇压了。珂莉安看到这种情况,决心用笔展开斗争,为了谋求改革和平等写了大量新闻报道。英国政府害怕加拿大和美国政府联手,慢慢地退让,加拿大逐渐扩大了自主权。
一八四二年,珂莉安和自己工作的小报社社长皮埃尔·约瑟夫·奥利克结了婚。从此以后,她被称为“奥利克夫人”。皮埃尔和比自己年轻十五岁的妻子共同经营,并由妻子担任主笔,两人经常彻夜奋战赶写新闻稿。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地下铁道”的组织。这个组织把在美国遭受虐待的黑人奴隶救出来,引渡到沒有奴隶的加拿大。珂莉安和丈夫都是“地下铁道”的重要成员,不时潜入美国,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四百人以上的黑人奴隶。美国的奴隶拥有者们,虽然不知道珂莉安的真正身份,都从心底里痛恨她,称她为“北国的女魔头”,甚至悬出赏金找人刺杀她,但是始终沒有成功。
一八六五你,作为南北战争的结局,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两年后,成立了加拿大联邦,确立了自治权。
珂莉安代替拉斐特见证了美国奴隶制度的废除;代替热拉尔目击了拿破仑三世的没落,直到法兰西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德意志地区的统一;同时,她还亲眼目睹了亚历山大·仲马成为一代文豪蜚声海外。
见证了很多重要的事件后,一八九一年,珂莉安也去世了。
……大概是一八八零的时候吧。
北国的加拿大也已经回春,圣罗兰河悠然流淌,和煦的阳光倾注在河面上。仿佛有金黄色的粒子洒在空气和水面的青绿色里似的,最美好的季节到来了,让人忍不住想欢欣歌唱。
墓地旁是一片山坡的斜面,几乎跟圣罗兰河一般宽阔,正好可以眺望魁北克市。星星形状的斯达特尔要塞的城墙上,卫兵的身影咋一看好像人偶似的。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戴着帽子,披着薄薄的披肩,带着花访问墓地。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女拉着她的手并肩走着,突然问道:
“嗯,奶奶?”
“怎么了,夏洛特?”
孙女调皮地问祖母:
“奶奶,除了爷爷之外,你还恋上过什么人吗?”
祖母慈祥地笑了,故意耸耸肩说:
“哎呀哎呀,夏洛特也到了注意这种事情的年纪啦。”
“别逗我嘛,告诉我吧。”
“这个吗,我爱过的人,只有你爷爷一个。不过……”
“不过?”
“恋上过的人啊,是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了。”
“果然!”
“什么果然?”
“奶奶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吧?我就知道奶奶一定恋爱过。是什么人?奶奶恋上过什么人?”
看到孙女眼中兴奋的闪光,祖母在春光中微微眯起眼镜,好像在回放自己的记忆:
“世界第一的剑客,和世界第一的海盗,还有世界第一的天才作家。”
“嗯……三个人都是?”
“对啊。”
孙女又想起来新的疑问:
“为什么不跟那些人结婚呢?为什么奶奶跟爷爷结婚了呢?”
孙女不停地发问着,像小鹿一样在祖母身边蹦来蹦去。
“我那时候还是小孩子,不能恋爱哦。后来我长大了,就遇上了你的爷爷。而且爷爷是世界第一的好丈夫。”
“也就是说,那些人不会成为好丈夫吗?”
“三个人都不太适合结婚。他们都是自由的,不受他人的命令,自信满满得几乎不可思议……”
“哦……”
孙女仰头看看祖母。白色的墓碑行列要走到头了。祖母熠熠生辉的眼眸和焕发年轻光彩的脸颊,在孙女眼中格外美丽。
“能给我讲讲那些人的故事吗?”
“现在还有点太早啦。”
“为什么?”
“你现在还在好好享受童年的年纪呢。”
山坡上有小路,坡道一直通向圣罗兰河畔的散步道。一座十七世纪建造的女子修道院出现在视野之中。
“等你再长大一点,也想成为出色的大人的时候,我会将给你听的。在莱茵河的浓雾中,仰望着冬日的星空,喝着葡萄酒的夜晚。我自己身边有几个出色的大人,而我自己也想变成那样——我心里产生这种想法,就是在那个晚上了。”
让·拉斐特 1782~1854
艾蒂安·热拉尔 1782~1858
亚历山大·仲马 1802~1870
珂莉安·德·布里克尔 1814~1891
——全书完——
致各位读者
《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侠盗佐罗》、《三个火枪手》、《铁面人》、《基督山伯爵》、《透明人》、《宇宙战争》、《吸血鬼》、《巴斯克维尔猎犬》、《失落的世界》、《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所罗门王的洞窟》、《庞贝的最后一日》、《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XXX城的俘虏》……
以上列出的故事,都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反复阅读的作品。『证明田中大神小时候的口味跟我一样…… by已经手抽的菊花田』这些故事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舞台是外国;
第二,时代与当前的时代不同;
第三,沒有小孩子出场。
这次,很荣幸地接到“Mystery Land”系列的约稿,我也打算写一部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作品。虽然这么说,这次的小说还是不得不出现一个少女主人公,不过四个主角当中有三个是成年人。另外的两个条件都毫无问题的达成了。
我小时候,对“用自己熟知的语言描写自己熟知的世界”这类的作品沒有任何兴趣。所有,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是给各位跟我具有同样阅读倾向的年轻人的一点微薄的献礼,如果能够达成这个目的,我就非常开心了。
开头提到的那些作品,我希望各位一定要读一读。这样,一定可以体会到,故事的世界里是沒有国境的。
“英语和德语都有很多绝对无法翻译成日语的语言,所以读译本也沒有意义。”
也有些成年人会这样说。我觉得,这些人是在沒有国境的世界中,刻意建起了一道隔阂的墙壁,各位可千万不要被他们骗了。与无法翻译的语言相比,可以翻译的语言远要多得多。
——说了这么多自大的话,其实是有一个原因的。
我请一位精通语言学的朋友K君帮我检查过原稿,他说“蒙塔榭(Montachet)”这个名字,在法语中是“蒙塔榭”(モントラツシエ),但在英语中应该是“蒙特拉切特”(モントラエツト)。虽然应该修正,但是作为我写作时参考的主要底本之一,《勇将蒙塔榭回忆录》一书就是这样翻译的,为了向这本译作的译者表示敬意和谢意,我沿用了“蒙塔榭”这个名字。另外,我自己也很喜欢“蒙塔榭”这个词的发音,特地保留下来。这也是因为我对翻译的一点执著兴趣,请各位读者原谅。
万一这部作品在海外出版翻译本,英国人也好,法国人也好,德国人也好,读者们应该都会按自己喜欢的发音念吧。想到这点,我觉得也蛮有趣的——不过,出版中文译本时,将如何翻译呢?(译者注:事实上由于作者的设定是Montachet随口说了勃艮第地区的酒名而得名,译者只好google了半天查出这种名酒的通常译法……)
最后是非常重要的说明。
为了这部作品的出版特地约见过作者的讲谈社编辑宇山先生,和他的助手唐木先生、渡边先生,还有从自己万分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爽快答应为本书绘制插画的鹤田谦二先生,我由衷地感谢你们。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才能体会到“能一起工作真是太好了”的美好感觉。
二〇〇五年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