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青涩年华(《笑语盈盈》出书版) > 第36章

第36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替身夫人 混个神仙来当当 遭遇星外文明 帝王宠:小婢最是无人疼 逃婚皇后:本宫不做下堂妻 盗情:豪门小老婆 靠~谁说我爱你了! 蜘蛛先生 重生之先生,奴家和你不熟 不爱我就别烦我

宋盈大伯病情已稳定,她父亲那边的亲戚基本上还在轮班照顾宋盈大伯,已是精疲力竭,没有时间送宋盈报道。宋盈母系亲戚关系又不是很近,平时来往较少。宋盈拒绝了所有人送她去北京的提议,决定自己南下。顾晗和她的报道日期很相近,干脆和她一起走。当然,顾晗是有家长送的,但是顾晗小小地耍了个心机,说火车站预订学生票要学生自己去。因为这个时间进京的火车票难买,只有要报道的大学生可以用录取通知书提前7天订票,顾晗家长想了想,还是同意他自己去订票。结果订下来的两张成人卧铺是在一起的,学生卧铺却在另一车厢--当然,其实那张学生卧铺是两张一起买的,另一张自然是在宋盈那里。

于是,顾晗大模大样地在父母面前装作和宋盈巧遇,晚上熄灯之后大模大样地把父母赶回他们的车厢睡,自己和宋盈上下铺聊天。第二天到站拿出学校邮来的校址地形图和北京市区地图一对照,居然是临校,非常近。顾晗当然“顺便”送宋盈这个“弱女子”同学,再顺便把行李和父母放在学校招待所里,先帮宋盈报道--重色轻父母,这就是证明。

当然,顾晗父母是不可能不知道他们的事的,不过既然顾晗都上大学了,也算不上早恋--早恋的分界线是高考,就算十三岁考上大学,只要进了校门,就没有人指责你早恋。何况他们心中有数,顾晗最后两个月成绩的突飞猛进,未必不是因为宋盈,自然也不说什么,大家装糊涂就好,点破了反而没立场。何况顾晗谈恋爱之后变得听话了,多半也是宋盈影响的结果。顾晗在北京念书,鞭长莫及,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看着他了。这个女孩不错,就让他们一起好了。

火车长鸣一声,载着顾晗宋盈,载着他们的心,驶向他们的未来。

未来有无数种可能,顾晗知道,但属于他的无数种可能,都有她在身边。

看着郁郁葱葱的树向火车后面驶去,顾晗朗诵着《飘》里的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宋盈对他一笑:无论哪一个new day,我都要你在我身边。

她笑得很美,很自然。不再是强作坚强的笑,而是真正快乐的笑容。

☆ ☆ ☆ ☆ ☆ ☆ ☆

所谓幸福,不用强求。所谓永远,不用去追。

他,会永远呵护她的笑语盈盈。

Till death do they part……

后记:曾经的曾经

这篇文完稿在03年10月底,写后记的时候,却是04年5月了。

终于做好让这篇文面世的心理准备,而拖了几个月的后记,也就不得不写。但面对电脑,还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似乎该说的话已经在文中说尽了,再多也是重复。

曾经的曾经,本来就是很远的事了。

于每一个人而言,应该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涩年华吧。或许快乐或许痛苦,但仍能在某一天回忆起来的时候,笑着看那一段往日。而在那一段时光里,大概都会对班里某个男生、某个女生生出好感,总是记挂着对方。这种现象,曾经有人给它两个字:“早恋”。

无意去鼓吹它的好与不好,也不想讨论什么。我只是把我看到的一些事实加一些虚构写出来,有些是我看到的,有些是我相信的,有些是我梦想的。我仍是相信爱情的,相信两个有心的人会一起面对所有的风雨,也相信最后的彩虹。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最后的彩虹的。《青涩年华》的故事终结在这里,我不知道何涛与游清歌的将来,也不知道乔令塘和陆琪珀会不会在一起。对我而言,上了大学之后,几乎是开始了另一段人生。想必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如此。我只有祝福,他们的路不是我能决定的。

这篇文的背景算是一半虚构一半真实吧,华市这个地方特征明显,想必比较容易猜到。不过为了怕被理中同学追着打,打死我也不说理中是哪所高中。至于建中、松中……知道的心照不宣就好。反正故事的地点没那么重要,你可以把它放到任何学校中去。

这一本是注定只能感动少数人的故事,我写了,你看了。若是想起曾经的曾经,就和我一起看看天上的星,唱唱我们过去的歌。歌有些是很老的,但它确实是我们那段时间的回忆。

记忆,已远离,只余些许沾衣罢了。

而明天,在眼前。

Ps:文中引用了部分歌词和诗词,还篡改了一下那首“世上最遥远的距离”。那首诗的来源我看过两种说法,张小娴的《荷包里的单人床》和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比较倾向于相信这句话是张小娴写的,原文如下: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很熟悉,我也看过很多改编的版本。自己也来篡改一下,勿怪^^

2004/5/13

目 录
新书推荐: 权臣们争她宠?恶毒公主只想登基 八零娇娇揣崽随军,被硬汉亲哭了 星辰与她的岛屿 新婚慢熟 偷养罪臣之子后,她暴富了 穿越七零,开局闪婚了 人在神印王座,但觉醒双生武魂了 反派庶女不好惹 明争暗诱 阿Q正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