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1)
玉虚子说到这里,两眼放出异光来,沉声说道:“九阴真经才一落成之后,便死了两个人,真是不祥的东西,可是一般武林中人,个个仍然对这本真经十分注意,勾心斗角,寻找窥伺,由无着大师起,直到南北朝的中叶,一般武林侠客,武中名家为了争夺九阴真经互相残杀而死的,前后竟有三十七人,在这三十七人里面,有出家的高僧,有玄门的道士,还有不少成名的侠客,每一个得到九阴真经的人,极其量只保存真经四年至五六年,练成了真经里面不到十分一的本领,便自被人杀害,多数腹破肠流,死状奇惨,直到达摩祖师东来,和梁武帝说道不成,投向北方,驻锡在高山少林寺,著了易筋,易骨,洗髓伐毛三经之后;天下间有了第二本内家秘芨,一般武学名家对九阴真经方才没有先前那样重视,这时候的九阴真经,落在崆峒派一个名宿,名叫海云子的手里,海云子是个黄冠道流,性情恬淡,得到九明真经之后,把它埋藏在甘肃敦煌石窟一个洞穴里,由自己和师兄玄玄、妙夏道长三人共同保管,不但保管真经本身,还严守真经内容的秘密,他们的理由是,真经可以教人为善,也可以教人为恶,真经里的本领,如果误传匪人,反而成了江湖人害,反不如由自己保存,哪一个要学真经的本领,可以慕名拜师,由崆峒派三位道长考察心性之后,方才决定传授,这样一来,争夺九阴真经的风波,告一段落!”
段棉点点头道:“那很好呀,嗣此以后,相信没有人为了九阴真经互相残杀了!”
玉虚子叹了一口气道:“事情哪有这般容易,崆峒三老保存了九阴真经约莫有十多年,有一天,昆仑派五位长老,以浮罗僧为首,突然驾临了崆峒山,向海云子说明来意,在表面上,昆仑五老装得十分客气,他们说听见贵派保存九阴其经,可否看在同是武林一脉,把九阴真经拿出来,让昆它五老过目一遍,恭予抄录,这样一来,天下便有两本九阴其经;昆仑、崆峒两派,也可以拿着这本九阴真经开宗立派,光大自己的门户了!五老说话虽然客气,其实含着骨头,大意是说九阴真经是天下武学瑰宝,下应该由崆峒派独占,如果峻崛三子不肯答允的话,只有诉之武力!海云子看见昆仑五老到来,已经知道他们无事不登三宝殿,必定为了九阴真经而来,果然不出所料,五老说了来意之后,昆仑派二老里面的铁杖仙司空奇立即取出龙头钢杖来,向方砖地一插,八尺多的铁杖,居然有三尺多长一截洞穿地砖,插入泥土,演了一手金刚降魔杖的绝招,向崆峒派示威挑战!”
段锦听得津津有味,马上问道:“师父,那么昆仑派和崆峒派,为了争夺这本九阴真经,必定引起一场惨烈的血战了!”
玉虚子道:“胡说,我不曾说下去,你别来打断话柄。当时崆峒三子看见形势险恶,因为昆仑五老里面的混天掌列子缺和铁杖仙司空奇,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如果动起手来,一定吃亏,海云子见此情势,知道自己不能够不忍辱负重,低首下心,答允拿出九阴真经来,给昆仑派抄录,但是他说真
经藏在很远的地方,要一个月为期,方才可以取来,昆仑派立即答元一个月后,崆峒三子果然取了九阴真经出来,恭恭敬敬的让昆仑五老抄录了去……”
段锦说道:“哦,由这个时候起,天下间一共有两本九阴真经了!”
---------
网友 扫校
十八、清溪黑店初会人厨子
玉虚子和玉洞真人哈哈大笑起来,段锦十分诧异,他到底不失为一个聪明人,看见师伯和师父狂笑的样干,立即明白,叫道:“我明白了,昆仑五老抄录去的一本九阴经,必定是假,以假包换的掉包货!”
玉虚大笑道:“你这人还算聪明,崆峒三子在保管九明真经的时候,已经提防有这一着,老早准备了一副伪本,他们还表示货真价实,故意把昆它五老留在崆峒山上,监视他们,由海云子带领铁权仙司空奇到敦煌去,在祁连山石窟里把真经原文取出来,送给昆仑五老抄录,五老欢大喜地返回昆仑山去,他们依着九阴真经记载的经文练功,过了一年,五老渐渐觉出经文不对,经上所载本领,没有一件能够练成,方才知道上了崆峒派的大当,九阴真经原来是假的,五老勃然大怒,就要找崆峒三子晦气,哪知道崆峒三子献出假经之后,立即带了真经到中原去,隐姓埋名,不知哪里去了!”
段锦问道:由这个时候起,九阴真经的原本便失了下落,是与不是?”
玉虚子道:“是呀!这三白年以来,江湖上虽然没有了九阴真经的下落,可是一般武林中人,仍然着意找寻,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具正得到九阴真经的消息,不过经上功夫,经历过崆峒派十多年的保管之后,也有不少漏出外边,比如我刚才练的升降功,只练到离地半尺的地步罢了!”段锦方才明白。
三个人剪烛夜话,不经不觉,到了五更天气,方才各自返房就寝,玉虚子在山上一连住了半个多月,指点了段锦不少武功要诀。
有一天,玉洞真人把段锦叫到跟前,正色说道:“徒弟,你跟我学了六个年头功夫;离别大理也有七个寒暑,应该返回南进国去了了!”
段锦吃了一惊,慌忙双膝跪地,说道:“师父,是不是弟子用功不勤奋,你老人家以为我不能造就成材,要叫我下山去?“
玉洞真人摇了摇头,说道:“不是,你大师伯今次到来,告诉了我许多中原发生的事情.金人在中原杀掠之惨。奸淫之酷,使我们置身方外的人也禁不住古井兴波,热血沸腾,所以为师决意跟你大师伯到中原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你是南诏国的储君,你父亲等候你回去继承大位,哪里能够跟我们一同去,你还是返回大理去吧!”
段锦知道师父脾气,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听见他要到中原去,自己当然不能够跟随了,只好问道:“那么?展师弟呢?”
玉洞真人说道:“展云帆的功夫还不曾练成,不能够跟我们行走江湖,仍然留在山上,如果为师在中原的事告一段落的话,必定到大理来找你,你也不用过于伤别,知道没有?”
段锦听见师父这样一说,只得罢了,过了三天,玉虚子和玉洞真人亲自把段锦送到青城山下,双方道了珍重,段锦踏上征途,和师父师伯挥手道别。
话分两头,再说段锦离别师父之后,抱着一颗依依不舍的心,取道返回云南,一路上说不尽的戴月披星,鸡声茅店,在路上走了八九天。
有一天,他走到四川云南交界的风仪县,这里全是重重叠叠的山比一望荒林,人烟罕至,段锦行走了大半日,还找不着一个可以歇脚的人家,走得又饥渴,正在焦灼之际,忽然看见林做深处,挑出一面青布帘子来。
要知道宋朝时候,所有酒肆茶馆,完全用这面带子做记号,段锦一见大喜,连走几步赶去,果然不出所料,树林尽处有一道山庄,山溪岸上架着一个寮棚,那面青布帘子就在棚顶住来的招展着,迎风猎猎。段锦知道这寮棚一定是山民临时架设的酒肆了,不禁精神一振,沿着山溪走去,哪知道他的眼睛刚和山溪溪面接触,不由打了一个寒噤!原来山溪水面,浮现着三两泓面盆大小的鲜血!
段锦这人向来胆大异常,可是不知怎的,一看见了这几现浮在水面的鲜血,不禁心中发毛,可是山溪流水湍急,只一眨眼之间,鲜血已经被水流冲散,变成千百缕残碎的血丝,再一涌现之间,没影无踪!
段锦心中暗想,这样清冽的山溪水,怎会有鲜血呢?这地方真是邪门儿,段小皇爷立时起一阵戒惧心理,他慢步走近寮棚,寮棚里走出一个店小二,尖嘴缩腮,貌相猥琐,看见段锦到来,立时咧开嘴巴,露出一口又黄又脏的牙齿,打着云南土白问道:“客官走得饥渴吗?小店里有现成的酒食哩!”
段小皇爷看见溪水里的鲜血,心毕已经觉得这座寮棚,透着一股说不出米的邪味儿,再看见店小二这副形相,更加明白几分,顺口答道:“哦!你们这里还有酒肆吗?想不到在这荒凉的所在,还有卖酒的地方哩!”
店小二笑说道:“怎的没有?客官请进来吧!”
段小皇爷走入寮棚,只见这座竹寮搭得十分简陋,桌椅完全是用白木造的,朴素无华,地方也还干净,除了店小二外,柜面还有一个中年妇人,这妇人貌仅中姿,穿了一套干净的青布衣服,脸上还薄薄涂了一层脂粉,她看见有客人到来,立即飞了一个媚眼,含笑起立,问道:“客官,可要吃什么酒菜?”
段小皇爷说道:“酒我不打算喝了,有什么吃的弄一点来,实在肚饿得慌!”
那妇人连声说有有,店小二立即到厨房军去,须臾之间,端出一盆热腾腾的素馒头,另外一小碟盐鸡蛋,还有一碟四川惯常食品兜咸菜,店小二泡上茶来,段锦见了这些东西,全是素食,不禁皱了一皱眉头,说道:“怎的全是素食,有荤莱吗?”
妇人满面赔笑道:“客官真对不起,小店本来有点牛肉,可是一早卖完了!”
段锦立即问道:“我刚才在山溪旁边看见好些鲜血,不是你们宰杀牲口留下来的吗?怎的没有荤菜?”他这两句话漫不经意的说了出来,妇人和店小二当堂而色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