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千里追魂到天堂 > 六 淞沪会战

六 淞沪会战(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恐龙大军在异界 到阴间去 阴差阳错(卫斯理) 佛音 都市之空 重生之都市剑侠 太子殿下,别宠我:本宫惹不得 繁华中宫沦为迷宫:胭脂乾坤 纪效新书 风流天下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淞沪会战

治中献计,先机制敌,积极抗日,淞沪战役。

大山勇夫,机场挑衅,恶贯满盈,当场毙命。

八月十三,日军炮轰,十九军团,首立战功。

日军受阻,松井增兵,南翔反攻,重大牺牲。

四行四库,四百精兵,孤军抗敌,四海传送。

指挥不当,教训沉痛,下令撤退,部队失控。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0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定下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大方针,为了吸引日本把侵略重点放到日军难以施展的山川河流众多的东南,利用山川河流众多的地形抵消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尽量消灭日军有生力量,避免在利于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发挥的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与日军作战,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为中国争取部分战争主动权。

******同意张治中提出的攻击上海日军方案。决定在上海发起抗日战争。下令京沪杭沿线并已在上海各师旅合编第九集团军,任张治中为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革命军扮作保安队进入上海市区。

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其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二人,在我方忍无可忍情况下将其击毙,日军遂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事件发生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开始交涉和谈判。11日,日方代表蛮横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市长俞鸿钧秉奉******之命,严辞拒绝。此时,日本已经做好大打出手的准备。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以租界和黄埔江中的军舰为作战基地,炮击闸北一带,中国军民奋起反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8月14日,日守军开始总攻,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张治中决心扩大战果,对日本侵略军发起全线进攻,出动空军轰炸虹口日军司令部,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

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

9月11日以后,******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

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防守这里的,原先有张发奎第8集团军所属的4个师1个旅数万人的兵力,因******一直认为日军全力进攻上海正面,不会有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故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一一投入前方战场,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既无重炮,也无像样工事,迅速被10万装备精良的日本生力军击溃,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日大本营规定其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任务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以结束战局为目地,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第6、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当******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时,不禁大吃一惊。立即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这个军是刚从豫北调来,在松江附近未及集结完毕,即遭遇日军凶猛攻击,苦战3天3夜,未能退敌。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守军死亡殆尽,吴克仁率残兵据守西门,兀自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43岁。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9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

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这时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再不撤退将成瓮中之鳖,被日军一网打尽。此时的南京统帅部和淞沪战场各个高级指挥部已经方寸大乱,是撤是守,争执不下。******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他表示只要我们在上海继续顶下去,相信“九国公约”国家会出面制裁日本,此时此刻还在做梦。白崇禧告诉他,前方将士听到日军登陆消息后人心惶惶,有的部队已经出现混乱,大有控制不住之趋势,再不撤退70万人只有白白等死了。于是******不再坚持,在11月8日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各部队完全没有章法,陷入极度紊乱,日军以飞机在天上轰炸扫射,地面部队穷追不舍,势如破竹一一攻占上海各镇。本来中国军队计划撤到吴福线、锡澄线、乍嘉线和海嘉线一带依托原有坚固国防工事,作持久抵抗,但败军穿越工事径自溃逃,致使耗费数年苦心筑成、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的这些工事成为摆设,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于是门户大开,日后的南京保卫战遂毫无意义。

自9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在淞沪会战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当时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可以说是对于这场会战的过程与意义,做出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结论:“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全体军民的共同结论是,虽然上海作战失败了,但是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虽然第二次淞沪会战中国方面在战术上是失败的,但是在战略上却成功的将日军吸引于中国东南,使日军主力陷入山川河流众多的地形,消耗甚大,导致日军无实力占领全部中国。上海国民革命军的持久抵抗,掩护了党政机关、学校和大批工商企业转移内地,为抗战保留了元气。

述评:

总的战略思想是对的,参战的将士的杀敌精神是可嘉的。但是,由于战争的指导者在作战指挥上,不明确淞沪会战是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将其军队拖入中国东南有利地形,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因此,淞沪会战不是同日军的决战,必须通盘考虑中国军队的使用,以及有诸多歼敌战场的考虑。所以******等人会战失败了,惊慌失措,一败涂地,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没有将日军引入预设战场消灭之。

另外******与参战部队的司令关系恶劣,部队装备差。而参战部队包括川军、滇军、桂军、粤军、湘军等合计70万人组织指挥不协调。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加上中国抗战初期的军队训练素质极低,引致撤退演变为溃败。

目 录
新书推荐: 重生后,偏执前夫再次沦陷 霓虹灯 假如你心里有一个微小的我 人处绝境 演的越惨我越强,粉丝求我别刀了 未婚夫劝我大度,我挺孕肚嫁他死对头 夜色拂晓 从村支书到仕途巅峰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