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昌起义 人民军队(1 / 1)
鲜血打造一真言,枪杆里面出政权,
八一射出第一枪,南昌起义二七年。
贺龙起义总指挥,朱德掌握教育团,
人民军队由此生,发展壮大打江山。
打出人民共和国,解放东方一大片。
战天斗地有劲旅,华夏疆土红满天。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得胜,汪精卫却开始集合力量**。陈独秀没有看清汪精卫的嘴脸,反对武装工农。贺龙向******表示坚决跟党走。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总书记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领导。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党中央接受了******等人的意见,举行“南昌暴动”,**中央指定******、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以******为书记,领导南昌起义。
******乔装身份抵达南昌。叶剑英在庐山获悉汪精卫“鸿门宴”的阴谋,连夜下山将此事密告叶挺、贺龙。叶挺、贺龙当即把部队开赴南昌,参与起义。张国焘赶至南昌想阻止起义,******与之激烈辩论,多数人拥护周,起义仍按原计划进行。因有人出卖起义情况,******当机宣布起义提前。
起义部队组织领导: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郭沫若(郭未到前由章伯钧代)
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兼)党代表:廖乾吾
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党代表:方维夏
第二师:师长:秦光远,党代表:陈恭
第三师:师长:周逸群,党代表:徐特立
第十一军:军长:叶挺,党代表:聂荣臻
第十师:师长:蔡廷锴,党代表:顾炎
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兼),党代表:颜昌颐
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
第九军军长:韦杵(未到职)副军长:朱德,党代表:朱克靖
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兼)
教育团参谋长:陈奇涵
政治保卫处处长:李立三
1927年8月1日清晨1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仅仅用5个小时就解决了战斗。参加起义部队约3万多人,。共有十五个团的兵力。
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南昌起义的胜利,大大震惊了敌人。南京、武汉、广州的反革命势力,立即联合围攻起义军。
起义军于8月5日,全部离开了南昌城。孤军南下,困难和挫折接踵而来,第十师蔡廷锴所部为南下前卫部队,第二天竟然向浙江方面逃跑了。可见当时起义部队,问题是很多的。
沿途经过激烈战斗,在汤坑周围所发生的战斗,是起义军数次战斗中最惨烈的一次,最激烈战场在纷水镇。此镇的北面二三百米处的高地是争夺的制高点,薛岳所部新编第二师控制制高点及制高点背后的一片高地,东面山头不足百米高,贺龙、叶挺和聂荣臻站在这个山头指挥。敌我双方距离很近,手榴弹打来打去,谁也不肯退去。到了黄昏双方撤下来。此战歼敌3000多人,起义军伤亡2000。多人。
10月3日,******率领起义军领导机关部分成员从汕头退到流沙镇。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人员有******、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张国焘、谭平山、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等人。会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总结了经验教训,在军事上做了具体部署。
******身染疟疾,发高烧,脸色铁青。他首先检讨打败仗的原因,决定善后办法:武装人员尽可能集中整顿,向海陆丰撤退,准备在那里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非武装人员就地分散。
会议开到下午2时,发现敌人,仓促散会。
下午4时左右部队行至流沙河西南5里的莲花山被陈济棠的十一师拦腰冲散******身边只有聂荣臻、叶挺和几个警卫人员。******发高烧,神志不清,在担架上还喊“冲啊!冲啊!”他们撤到小村子里遣散了警卫人员。在汕头市委常委杨石魂的帮助下,******的病经过四五天的治疗,有好转,在茫茫的大海中颠簸两天一夜到了香港。
起义失败了。在潮汕地区的起义军1200人,10月7日到达海陆丰。与当地农军合编红二师,加强了由彭湃创立的海陆丰红色政权。第二十五师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于次年发动了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贺龙、林伯渠、刘伯承、恽代英、李立三、张国焘、谭平山、郭沫若等人,10月陆续安全转移到各地。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方向是正确的。中国人民的军队产生了,发展了,壮大了,成为天下文明举世无双的人民军队。
******
恩来领导,南昌起义。科学实践,马列主义。
遵义会议,主持正义,立场坚定,坚持真理。
长征路上,奋不顾己,灵活机动,支持主席。
建设军队,国家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