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李泰的阴谋(1 / 1)
(长安,公孙武达府中,李泰正与公孙武达进行着一次秘密的商谈.)
李泰整了整他墨蓝色长衫的衣襟,抬手向公孙武达行了一礼:“呵呵,小侄在这里给公孙伯父行礼了,公孙伯父今日寿辰,小侄祝伯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公孙武达心里暗骂,这个李泰真是和谁都没有感情。在他皇祖父殡天守孝期间,他都有心思给别人祝寿。
公孙武达虽然心里骂李泰,可不敢表现知道。现在李泰虽然被削了亲王的称号,但天知道哪天李世民一高兴又恢复了李泰的爵位。从这次李世民让李泰回京守孝这件事上来看,他心里还有这个四儿子。
公孙武达笑呵呵的对李泰说:“四公子啊,这次四公子来老夫府上不是祝寿这么简单吧。再说现在在国丧时期,我也是不该过寿的。”公孙武达这番言辞着实考虑周到,李泰现在没有爵位,称他为四公子倒也合适。
“公孙伯父圣明,我这次来是和伯父谈一笔生意。”李泰笑脸相陪。
“哦?不知是什么生意。”公孙武达端详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呵呵,父皇东兴九成宫,太子监国。据我所知现在长安城中的兵力不足三万。而宫禁守卫更是只有三千人。公孙伯父官拜右领军将军兼任千牛卫副总统领,若是此时发兵东宫,怕是他李承乾还没来得及调兵,就随皇祖父去了。到时我登上大位,定会尊父皇为太上天皇。当然,这长安御林军将军的位置自然是公孙伯父的了。”
公孙武达低头沉思,他需要时间考虑,毕竟这政变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选择。若是成了自然功成名就,若是败了就万劫不复了。
要说这李泰找到公孙武达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出征吐谷浑时公孙武达因不听承乾的调遣最后弄了个不欢而散,公孙武达最后携部众径直回了长安。李世民因为公孙武达在玄武门事变中的功劳竟将这事压了下来。从此之后,李承乾就和公孙武达结下了怨结。而且最近公孙武达在侄子的事上和李世民闹翻了,现在李泰的出现竟让他心动了。
“只是我虽能调的动右卫军和左千牛军但是这兵部侍郎可是常胜,而且贺兰楚石的岳父侯君集应该也不会袖手旁观啊。”公孙武达显然不想在这个事上过早表态,毕竟这是兵变。
“这点伯父可以放心。侯将军那边对太子意见也很大,他的女儿侯思旋可是本来的太子妃人选,但我那个大哥居然娶了个江南女子。这下侯将军可是彻底和他闹僵了。碍于贺兰楚石那层关系,他并未答应帮忙,但也不会出手相救。至于常胜那小子,料他兵部的那点人也翻不起大浪来。”
公孙武达思索着,侯君集这个老狐狸在这个事上一直不表态,是想看形势了。既然他不插手,凭自己在长安的实力倒真的可以翻天。
“不知魏王殿下准备何时动手?老夫也好早做准备。”公孙武达最终动了心。
“我看就八月初一吧,尽早动手也好安心。”李泰见公孙武达动了心喜上心来。
李泰现在真的是没什么可赔的。对于一个没有爵位的人,对于赌赢后带来的巨大收益,是绝对会动心的,大不了就赔上一条命。
“那老夫得尽快安排了,这宫中的守卫都得换成心腹之人。这承天门的守卫也得打点。”
公孙武达自顾自的说道,李泰安静的坐在一旁,他知道自己在宫变这种事上远没有眼前这位有话语权。
两个人就这么聊到了深夜,却不知屋外已有人将他们谈话的内容记录在纸上,用红丝线绑在了信鸽的腿上,趁着夜色放飞到东宫的方向。
这个人自然是黑鹰的线人宋思德,是承乾早就安排到公孙武达府上的内线。
公孙武达不知道他自己早让承乾给算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