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地窖与守护(1 / 1)
周译指着的那几块方形石板,虽然表面上与其他石板无异,都覆盖着一层岁月的痕迹,但它们之间的缝隙,却比别处的要更宽一些。
更重要的是,缝隙里填着的不是那种干结的、长着青苔的陈年泥土,而是一些颜色更新、质地相对更松散的浮土。
其中一块方形石板的边缘,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像是被撬棍之类的硬物留下来的新鲜缺口。
几个人好奇地围了过来。
“这下面……该不会是有个地窖吧?”林知行第一个猜测道。
“应该是。”许荆的眼神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记得,这个角落里,确实曾有一个用来储存大白菜、萝卜和过冬煤炭的地窖。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后来用不上,父亲便做主让人用土给填平,再铺上了石板。
怎么会……怎么会又有了被人动过的痕迹?
来不及多想,几个人已经合力,将那堆腐朽的杂物彻底清理干净。
周译和林知行对视一眼,各自找了个着力点,将手指深深地插进石板的缝隙,腰背同时发力,猛地向上抬。伴随着一阵沉闷滞涩的摩擦声,那块厚重无比的方形石板,竟然真的被他们缓缓地移开了,露出了一个黑漆漆的、深不见底的洞口。
一股阴凉的,带着泥土和陈木气息的空气,从洞口里散发出来。
石板下方,果然是一排通往地下的、陡峭而狭窄的石阶。台阶一路向下,隐没于无尽的黑暗之中。
许荆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打火机,“啪”地一声打着,橘黄色的火苗在风中摇曳。他将火苗探向洞口,昏黄的光亮,只能照进一小片区域,更深处依旧是一片能吞噬一切光线的黑暗。
“我下去看看。”周译接过打火机,语气沉静,便准备踩着台阶下去。
“我跟你一起。”林知行紧跟其后,也做好了准备。
“你们小心点!”林知微立刻拉住了他,脸上满是担忧,“这个地窖不知道封闭了多久,里面可能会缺氧,或者有别的危险,不能就这么贸然下去!”
“没事。”周译回头,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他指了指洞口:“刚才我们搬开石板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它没有被完全封严实,边缘留了一道很细的缝,用新土盖着。而且,从这些翻动过的痕迹来看,说明不久前,应该有人进来过。里面的空气是流通的,很安全。”
他一手举着那点微弱的火光,一手扶着潮湿的墙壁,小心地踩着台阶,一步步向下走去。林知行紧随其后,同样步步为营。
林知微和许荆,都紧张地趴在洞口,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向下张望。
随着他们的深入,打火机那微弱的光亮,开始驱散黑暗,照亮地窖内的景象。
当他们看清里面的一切时,两个身材高大的男人,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愣在了原地。周译举着打火机的手,半天没有动。
“下面怎么样?是空的吗?有没有危险?”许荆在上面焦急地问道。
周译深吸了一口气,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的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不……不是空的。舅舅,这里面……这里面有东西!有很多东西!”
这里根本不是什么储存蔬菜的简陋地窖,而是一个被精心布置过的、小小的藏宝库!
地窖的空间不大,但却被利用到了极致。
最里面,靠墙立着一个造型古朴的紫檀木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本用蓝色函套包裹的古籍。
书架旁边,还堆叠着好几个木箱子,箱子没有上锁,其中一个敞开着,能看到里面是码放整齐的各色瓷器茶具。
另一个箱子里是字画卷轴,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
借着微弱的火光,林知行随手展开一幅,是一幅山水画,落款处是“苦瓜和尚”。
“石涛的真迹!”林知行倒吸一口凉气。
角落里,还放着一张小小的花梨木琴桌,桌上是一方温润如玉的端砚和几个笔筒。
琴桌下面还有一个小柜子,周译拉开抽屉,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印章,每一枚都雕工精美。
许荆和林知微也按捺不住好奇,相互搀扶着,慢慢地走了下来。
当眼前那令人震惊的一幕完完整整地呈现在眼前时,他们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许荆最先反应过来,他疾步走到那个紫檀木书架前,颤抖着手,从函套中抽出一本薄薄的册页。借着打火机的光,他看清了封页上那熟悉的、属于父亲的题字。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他激动得浑身发抖,声音里带着哭腔,“这肯定是当年……当年咱们家宅子被封的时候,有人在暗地里帮了我们!把这些房间里来不及搬走的、最贵重的东西,都偷偷地转移到了这个地窖里!”
“会是谁呢?”林知微喃喃自语,心中同样震撼无比。
许荆的眼眶,在这一刻,再次红了。
他望着地窖里那些熟悉的、曾属于父亲的珍爱之物,那方端砚,那张琴桌,那些父亲曾在灯下无数次摩挲过的古籍……
他声音沙哑地说道:“还能有谁呢……应该是父亲的学生吧。他这一辈子,教过那么多人,总有那么一两个,是记着他的恩情,有情有义的。”
周译一直没有说话,他细致地观察着地窖里的每一个角落。
他注意到,所有的东西都摆放得井井有条,而且非常干燥,几乎没有受潮的痕迹。他又回头看了看入口处那些新鲜的浮土,他心里有一个猜测。
“舅舅,”他轻声说,“您看,这些东西保存得太好了。而且,入口的泥土那么新,说明……说明这位前辈,不仅在当年冒着巨大的风险帮我们藏好了东西,他一定还悄悄地回来过。”
“他进来检查过这些东西的状况,确保它们完好无损,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入口封好。他……他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外公的这些心血。”
这个推测,让在场的所有人,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和感动之中。
这已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失而复得,这更是一份跨越了动荡岁月、无言而厚重的承诺与守护。
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里,有人为了明哲保身而划清界限,却也有人,为了报答一份师恩,甘愿冒着粉身碎骨的风险,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缕微光。
这突如其来的发现,像是一道温暖的光,瞬间照亮了这间承载了太多伤痛记忆的老宅。这份谁也没有想到的、来自过去的意外之喜,是对人性中那份善良与忠诚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