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棚立,人心齐(1 / 1)
罗胖子的山货店里,已经变了副模样。
原本堆着山货、皮毛的角落,此刻被码得整整齐齐的崭新物件占满了。
一摞摞墨绿色的塑料育苗盘,堆得比人还高,在昏暗的店里泛着油润的光。旁边,是几大卷用麻绳捆得结结实实的白色塑料布,厚实,有韧性。
而最占地方的,是一捆捆手臂粗细、被处理得光滑笔直的竹坯子,散发着一股南方特有的清香。
罗胖子正指挥着两个小伙计,满头大汗地往外搬东西,看见李山河的拖拉机,他那张胖脸笑得跟朵盛开的向日葵似的。
“山河兄弟!你瞧瞧,哥哥我办事,利索不?”他献宝似的拍了拍那堆积如山的竹坯子,“南边过来的,上好的毛竹,给你处理得溜光水滑,一根毛刺都找不着!”
李山河跳下车,上前摸了摸那竹坯子,又扯开塑料布看了看厚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罗哥,费心了。”
“嗨!说的啥话!”罗胖子大手一挥,“你是我兄弟,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钱的事好说,你先把东西拉回去,啥时候方便啥时候给我送来!”
经过上次的合作,罗胖子已经把李山河当成了能办大事的“潜力股”,这会儿正是投资感情的时候。
李山河也没跟他客气,这年头,人情比钱金贵。
他招呼着彪子,跟罗胖子店里的小伙计一起,四个人手脚麻利地把所有材料都装上了拖拉机的拖斗。那拖斗被塞得满满当当,冒出了尖。
“罗哥,谢了!过两天我给你把钱送来,顺便请你喝酒!”李山河坐上驾驶座,冲罗胖子喊道。
“好嘞!我等你信儿!”罗胖子挥着手,目送着那台满载着希望的拖拉机,轰隆隆地消失在街角。
拖拉机一回到朝阳沟村口,早就翘首以盼的老少爷们又“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当他们看到拖斗里那些从未见过的塑料盘子和白花花的塑料布时,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满脸的好奇。
“哎呦,这就是那育苗的‘楼房’啊?跟个小抽屉似的。”
“这白布是嘎哈的?咋亮晶晶的?”
“这竹竿子可真直溜,比咱这儿的桦木杆子强多了!”
李山河没多解释,直接把车开回了家。
“大伙儿,家伙事儿都到了!今天,咱们就把这大棚给它彻底完工!”
不用他多说,院子里的人早就按捺不住了。
活儿接着干!
有了前两天的经验,这回的配合更加默契。
李山河站在房顶上,居高临下地当总指挥。
“彪子!那边的架条再往上绑一根,对,就那儿!”
“二大爷,您给瞅着点,这竹坯子之间的间距,得一样宽,不然受力不匀!”
“爹,你带几个人,先把塑料布给展开了,注意别刮着!”
几十号人,里里外外,房上房下,忙得是热火朝天,却一点不乱。
绑架条是个细致活。一根根光滑的竹坯子,被结实地绑在木头横梁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的穹顶。阳光下,那纵横交错的竹条,充满了结构的美感。
最关键的一步,是盖塑料膜。
这可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
几十米长、十几米宽的巨大塑料布,被几十个汉子合力抬着,小心翼翼地覆盖在竹木框架上。
风一吹,那巨大的塑料布就像一面白帆,鼓得老高,好几个人都差点被带飞出去。
“都给老子抓稳了!”李山河在房顶上扯着嗓子吼。
汉子们一个个咬紧牙关,脚下生根,硬是把那不听话的“白帆”给牢牢按住了。
塑料膜盖好,活儿还没完。
李山河又让人拿来早就准备好的粗麻绳,一根根地从塑料膜上面勒过去,形成一个巨大的网格,将薄膜死死地压在竹坯子上。
“这是嘎哈?”有人不解地问。
“防止刮大风!”李山河解释道,“咱东北的春天,妖风多,不给它勒紧了,一阵风就能把这棚子给你吹到天上去!”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手上的劲儿更足了。
绳子的另一头,被牢牢地绑在早就钉在地上的木桩子上,一圈又一圈,缠得结结实实。
最后一步,是给塑料薄膜的底部压土。
这活儿简单,几十把铁锹上下翻飞,没多一会儿,大棚四周的薄膜边缘,就被厚厚的泥土给封得严严实实,不透一丝风。
“完事!”
当李山河从房顶上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土,宣布大功告成时,所有人都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欢呼。
大家伙儿迫不及待地掀开当做“门”的塑料帘子,钻进了大棚里。
外面还是春寒料峭,冷风飕飕。可一进到这大棚里面,一股暖洋洋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太阳光透过白色的塑料薄膜,被阻隔了大部分紫外线和寒气,只剩下纯粹的热量,在密闭的空间里循环、升温。
“我的天,这……这咋跟进了暖气屋似的?”
“可不是咋地,就这一会儿工夫,我脑门上都出汗了!”
“好家伙,这地都是热乎的!在这地方种稻苗,那还能长不好?”
老少爷们在大棚里来回转悠,摸摸这里,看看那里,脸上全是惊奇和赞叹。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震撼。
之前心里还有点嘀咕的人,这会儿也彻底服了。
兴许,李山河这小子,真能带着朝阳沟,干出一番名堂来!
秦大队长也背着手走了进来,在这暖洋洋的大棚里转了一圈,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他走到李山河跟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山河,你小子,行!”
千言万语,最后就汇成了这一个字。
李山河嘿嘿一笑,看着眼前这两个凝聚了全村人心血的巨大白色建筑,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