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佳期有约(1 / 1)
冬意渐深,街边的年味却一日浓过一日。
红灯笼挂上了光秃的枝桠,商场里循环播放着欢快的迎春歌曲,预示着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即将来临。
市社会科学院的工作节奏也因节日的临近而放缓了几分。
林窈手头的课题刚完成一个阶段性的报告,总算能暂时从浩瀚的数据和文献中抬起头,喘口气。
这天晚上,周砚深难得没有加班,两人窝在沙发里,宝宝趴在旁边的地毯上,电视里播放着轻松的纪录片,充当着温馨的背景音。
林窈靠在周砚深肩头,掰着手指头算:“下周五就放假了,所里下周三其实就没什么实质性工作了,主要是整理资料和年终总结。”
她侧过头,语气自然地告知,“春节假期,我打算回我爸妈家住。”
她话音刚落,就感觉到揽着她肩膀的手臂收紧了一下。
周砚深沉默了几秒,才低低地“嗯”了一声,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但林窈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情愿?
她有些好笑地抬头看他,只见周书记微微蹙着眉,盯着电视屏幕,眼神却没什么焦点,显然心思不在纪录片上。
“怎么了?周大书记,不喜欢春节啊?”林窈故意用手指戳了戳他轮廓分明的下颌线。
周砚深捉住她作乱的手,握在掌心,低头看她,眼神里带着点显而易见的郁闷:“假期太长。”
林窈一愣,随即失笑:“别人都嫌假期短,你还嫌长?”
“嗯,”周砚深理直气壮地应道,将她往怀里又拢了拢,下巴蹭着她的发顶,声音闷闷的,“意味着要有整整七天,不能像这样抱着你睡觉。”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带着点孩子气的挑剔,“而且,我一个人回去,我妈肯定又要念叨,烦。”
林窈被他这难得的、近乎撒娇的抱怨弄得心软又好笑。
她当然知道他口中的“回去”是指回他父母家。
以他现在的身份,春节假期必然是各种走访、慰问、值班安排得满满当当,真正能待在父母家的时间恐怕有限,但显然,即便是有限的“被念叨”时间,也让他觉得不如两人窝在自己这个小家里自在。
她正想开口安慰他几句,却听周砚深话锋一转,语气忽然变得郑重起来:“不过,春节好啊,喜庆,团圆,最适合双喜临门了。”
“双喜临门?”林窈一时没反应过来。
“对啊,”周砚深低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她,眼底闪着笃定而期待的光,“你看,佳节团圆是一喜,另一喜嘛……!”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像是在斟酌措辞,又像是在观察她的反应,“你觉得,春节哪一天比较合适?我正式上门拜访叔叔阿姨。”
林窈猛地睁大了眼睛:“啊?”
看着她惊讶的模样,周砚深低笑出声,抬手捏了捏她的脸颊,语气带着点无奈的控诉:“怎么这个反应?我妈上次给我打电话,知道我到现在还没正式去你家拜访过,直接说我没出息,连未来老丈人家门朝哪开都不知道。我的名声,可都被你给弄坏了。”
林窈现在早已摸清了这男人的“尿性”,知道他这是故意把“锅”甩给她,好让自己显得更“名正言顺”一些。
她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心里却因为他这份郑重其事的提议而泛起丝丝甜意和暖流。
他是在认真地规划着他们的未来,想要得到她父母最正式的认可。
她压下心头的悸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嗯……那我先跟我爸妈说一下,看看他们的意思。你春节……哪一天比较有空?”
见她没有反对,周砚深眼底的笑意瞬间漾开,如同冰雪初融:“我随叔叔阿姨的时间。春节前后虽然安排多,但调整一下,总能空出半天来。”
他的态度放得极低,充分显示了对这次拜访的重视。
林窈看着他这副“一切以岳父岳母为准”的架势,心里那点被他“算计”的小小不甘也化为了促狭。
她狡黠地眨了眨眼,歪头看着他,故意拖长了声音问:“周书记,这马上就要去见未来老丈人和丈母娘了……紧不紧张呀?”
周砚深闻言,眉梢微挑,深邃的眼眸锁住她带着笑意的眼睛,不答反问,语气带着几分戏谑:“嗯……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换一个人来回答吧?”
林窈被他一句话噎住,想起自己当初去他家门前那坐立不安、反复确认礼物的样子,脸颊不由得微微发热。
她轻哼一声,嘴硬道:“我……我那是对长辈的尊重!”
“是是是,是尊重。”周砚深从善如流地点头,眼底的笑意却更深了,手臂收紧,将她牢牢圈在怀里,“所以,我的尊重,也请林研究员尽快帮我安排落实?”
“知道啦!”林窈在他怀里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跟父母开这个口了。
与林窈预想中差不多,当她在第二天晚上,通过电话委婉地向父母转达了“周砚深想在春节期间正式上门拜访”的意愿后,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随即,林母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和一丝兴奋响了起来:“真的啊?砚深……周书记他真要来家里?”
“妈,您别叫他周书记,就叫砚深好了。”林窈有些无奈地扶额,“他就是以我男朋友的身份来家里坐坐,吃个便饭。”
“好好好,砚深,砚深。”林母从善如流,但语气里的紧张丝毫未减,“那……那定在什么时候好啊?咱们家随时都方便,主要看他的时间。”
林父的声音也从电话旁边传来,听起来比林母镇定一些,但细听之下也带着紧绷:“对,让他定时间。我们配合。”
林窈心里暗笑,知道父母这是表面强装镇定。
“他说了,随你们的时间。春节他忙,但能调整。你们看初几方便?”
林家二老在电话那头小声商量了一会儿,最后林母代表发言:“那……那就定在初三上午吧,十点到十一点左右过来,你看行不行?这个时间不早不晚的,正好可以说说话,然后中午在家吃个便饭。”
林窈觉得这个时间安排很合适,便应了下来:“好,我问问他。”
她挂断和父母的电话,立刻给周砚深发了微信:【我爸我妈说,初步定在初三上午10点-11点来家里,你看这个时间可以吗?】
周砚深的回复很快,言简意赅:【没问题。准时到。】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然而,与逐渐浓厚的春节欢快气氛截然相反的,是林家内部悄然升级的“紧张指数”。
林父,嘴上说得极其硬气:“他来怎么了?他是市委书记不假,但这次是他来见我,是未来老丈人!论紧张,那也该是他紧张!”
话是这么说,可他的行为却完全出卖了他。
先是开始频繁地检查家里的卫生死角,连阳台窗户的轨道缝都用牙签裹着抹布清理了一遍。
然后开始纠结见面那天穿什么衣服,把衣柜里那几件压箱底的、只有在极其重要场合才会穿的衬衫和羊毛衫翻来覆去地搭配,还偷偷问林母:“老婆,你看我是穿这件藏青色的显得稳重,还是这件烟灰色的看着随和些?”
林母嘴上吐槽丈夫:“瞧你那点出息!这会儿慌什么?”
可她自己也半点没闲着。
她开始拉着林窈反复确认周砚深的口味和忌口,菜单改了又改,既要显得家常热情,又不能太过普通失了礼数。
虽然她和林父都是体制内的基层员工,工作了几十年,但说实话,至今只在电视新闻和全市大会上远远见过市委书记本人,连握手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一起坐在家里吃饭聊天了。
一想到要和那样一个大人物同桌交谈,她就觉得手心冒汗。
“窈窈,你说……我那天要不要去做个头发?”王秀娟摸着有些花白的发梢,犹豫地问女儿。
林窈看着父母如临大敌的样子,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心里也软得一塌糊涂。
她知道,父母的紧张,并非源于对权势的畏惧,更多的是出于对女儿未来幸福的极度重视,以及一种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会给女儿“丢份”或让对方看轻的微妙心理。
她挽住母亲的手臂,柔声安慰:“妈,真的不用这么紧张。他就是周砚深,是我喜欢的人,是来家里拜访你们二老的。你们平常心对待就好,就像……就像对待一个稍微重要一点的客人,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你们未来的女婿。
做头发当然可以啊,打扮得精神点,您自己也开心嘛。”
她又看向还在跟衣服较劲的父亲,笑道:“爸,您穿哪件都好看,特有派头!真的,您就拿出平时在单位参加终总结会那个气势来,准没错!”
在林窈的反复安抚和“降调”处理下,林家二老的紧张情绪总算缓解了一些,但那种隐秘的期待和郑重,却弥漫在家的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周家那边的氛围则截然不同。
周母在得知儿子终于要去正式拜见未来岳父岳母后,高兴得合不拢嘴,连着几天电话指挥儿子,后来干脆亲自上阵,帮着准备见面礼。
“这套紫砂壶茶具,是你爸一个老朋友送的,泥料和做工都是上乘,窈窈她爸爸不是喜欢喝茶吗?这个正合适!”周母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古朴雅致的锦盒。
“还有这个,”她又拿出一个精致的首饰盒,里面是一条品相极佳的珍珠项链,颗颗圆润饱满,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我托人从外地带的,给你未来岳母。珍珠衬人,不张扬,又显气质。”
周砚深看着母亲忙前忙后,兴致勃勃的样子,心里既温暖又有些无奈:“妈,就是去拜访一下,不用这么……”
“什么不用!”周母打断他,嗔怪地瞪了一眼。
“这可是头等大事!礼数一定要周到,这代表了我们家的诚意和对窈窈的重视!”她是打心眼里喜欢林窈那孩子,关键是能把她这个眼高于顶的儿子吃得死死的。
她现在是巴不得两人赶紧把婚事定了,然后顺理成章地给她生个胖孙孙含饴弄孙。
周父虽然不像妻子表现得那么外露,但在饭桌上也难得地过问了几句准备情况,最后沉吟着对周砚深说:“态度要端正,谦逊。到了人家家里,就是晚辈。”
“我知道,爸。”周砚深点头。
周母在一旁笑眯眯地补充:“对了,你跟窈窈说,让她别有啥压力,她爸妈喜欢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要是觉得还有什么缺的,尽管说!”
相比于两边长辈或紧张或期待的各种准备,两位当事人反而显得最为“平静”。
林窈是已经过了最初的惊讶阶段,并且对自己父母和周砚深都有足够的了解和信心,相信这次见面会顺利。
而周砚深……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依旧忙碌于节前的各项工作部署,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只有偶尔在深夜回家,看到身边熟睡的容颜时,眼底会掠过一丝极淡的、连自己都未曾深究的思绪。或许,对于即将到来的、以另一种身份进行的重要“会谈”,这位惯常在各种复杂局面中运筹帷幄的周书记,内心深处也并非全无波澜。
只是他的“紧张”,藏得更深,更不易察觉。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气息笼罩着整座城市。
对于周砚深和林窈而言,这个春节,注定因为一场约定好的拜访,而变得意义非凡。
佳期有约,只待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