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符箓艰难(1 / 1)
旁观的宦官与侍卫,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他们起初以为,接下来会看到一场庄严肃穆的道家科仪。
皇帝或会焚香祝祷,或会步罡踏斗、挥舞法器,口中念念有词。
谁知,崇祯接没有去碰触案上任何器物。
只是静静立在双圆中心,闭目感应着什么。
随即,他动了起来。
那并非任何已知的、规整的礼仪步伐:
时而如老龟爬行般缓慢舒展,时而像受惊的麋鹿般骤然加速,脚步迅疾地交错挪移;
有时身体扭曲成不符合常理的姿态,模仿风中狂舞的树枝;
有时又如醉酒之人,随时都会失去平衡,却总能在毫厘间稳住。
在见惯了宫宴曼妙舞蹈的众人眼中,崇祯皇帝此举,简直像失心疯般的胡乱动作。
几个年轻的小宦官忍不住凑到王承恩身边:
“王公公,陛下这是在跳什么舞啊?怎地从未见过?”
“是啊,看着好生奇怪……”
“大胆!”
王承恩低喝打断:
“陛下行事,岂是尔等可以妄加揣度的?”
舞蹈,本就源于上古先民的巫觋祭祀。
在先民蒙昧的认知中,通过模仿山川的起伏、河流的蜿蜒、风雨的激荡、鸟兽的姿态,可使生命节律与天地自然产生共鸣,从而传达祈愿,获取启示。
崇祯当下所做的,便是类似行为。
首先,他借自身灵识捕捉、感受此方天地稀薄到难以察觉的【天意】。
再用自己的身体为媒介,将感知到的破碎、模糊的规则信息,通过肢体的动作,抄录成有形的文字。
而他不惜耗费心力,也要行此巫舞,原因便在于符箓。
符箓威能的核心,在于其上的“箓文”。
箓文并非随意绘制的图案,而是承载特定法则信息的“道之载体”,是沟通天地、引动力量的钥匙。
几日前,崇祯毫不意外地发现,乾坤袋中威力巨大的符箓,要么完全失效,变成废纸一张;
要么效力百不存一。
原因无他。
前世的箓文体系,建立在修真界完整的天地法则之上。
但在绝灵之地——
天意稀薄、天命不具、天条待定、天道未生。
旧有的箓文体系,自然会出现水土不服。
故作为一名符修,崇祯必须找到,能与当前世界相适配的箓文。
就这样,在凡人困惑的围观下,崇祯持续不断舞动了小半个时辰。
他的动作不再显得杂乱无章,转而呈现出难以言喻的韵律。
终于,在身躯极其舒展、双臂向天承接的瞬间——
凭空落下几滴无比澄澈的雨。
只有几滴。
且不偏不倚,落在桌上裁剪好的树皮符纸上。
水迹晕染,并非随意扩散,而是蜿蜒勾勒,形成几道清晰古拙的纹路。
其代表的含义,在崇祯灵识感应的刹那便已明晰——
“天!”
几乎在“天”字形成的瞬间,案上摆放的一枚素面玉圭,毫无征兆地碎裂开来。
未等众人从异象中回过神,第二个箓文显露而出——
“地!”
紧接着,是第三个箓文——“符”!
第四个箓文——“信”!
每一个基础箓文的显形,都伴随着玉圭的碎裂。
当第七个,也是最后一个箓文——“宙”——在符纸上显现后,崇祯动慢慢放缓,直至停止。
他站在双圆中心,胸膛微微起伏,额顶罕见地渗出汗水。
此番强行沟通天地,对他目前的肉体而言,无疑消耗极大。
崇祯拿起承载崭新箓文的树皮符纸。
除了最先感应的“天”、“地”二文,后续显现的五个箓文分别是:
“符。”
“信。”
“器。”
“阵。”
“宙。”
前世,修士欲从紫府巅峰冲击金丹大道,必须修成五条相互关联的道途真意,方有成功的可能。
眼前的五个箓文,恰恰对应了朱幽涧的五条道途。
‘任重而道远……’
崇祯轻声叹息。
仅仅七个最基础的箓文,远不足以支撑他改写出一套完整、可用的新符箓体系。
他未来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心力,反复进行此类沟通,才能逐步将所需箓文补全。
‘今日只能到此为止了。’
强烈的饥饿感让他必须休息。
崇祯看了眼旁边未曾动用的香炉与幡旗,对王承恩吩咐道:
“这两件器物,暂且撤下封存。”
时机未至,【丹道】【魂道】尚不能补。
接着,他脱下身上由艾草蒲草编织的道袍。
王承恩连忙上前,伸出双手准备接过。
就在王承恩的手指触碰到道袍的瞬间,原本朴实无华的草衣之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绽放出一朵、两朵……
上百朵色彩斑斓的鲜花!
又瞬间走完了由盛转衰的轮回,在绚烂的绽放后迅速枯萎凋零。
伴随花开花谢,整件道袍也耗尽最后一丝灵性,从边缘开始,寸寸化为飞灰。
众人被这神异而短暂的一幕震撼。
好在他们已见识过陛下更多不可思议的手段,能勉强维持住仪态,没有失声惊呼做出更失礼的举动。
崇祯淡淡道:
“回殿。”
一行人怀着复杂难言的心情,跟随皇帝返回永寿宫暖阁。
此时,高起潜早已指挥小宦官们将御膳布置妥当。
精美的菜肴摆满了桌案,香气四溢。
高起潜谄媚地侍立一旁。
崇祯走到桌前,刚拿起象牙筷,目光随意扫过琳琅满目的菜品。
最终落在那盘烹制得色泽诱人的松江鲈鱼上。
他用筷子轻轻拨动了下鱼身,抬眼看向高起潜,脸上浮现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高公公有心。席面如此丰盛,想必是你亲自督促御膳房准备?”
高起潜闻言,心中一喜,以为卖力卖到了点子上,脸上堆满笑容道:
“能为皇爷尽心,是奴婢的本分!这松江鲈鱼乃是今日快马加急送入宫的,最为新鲜,奴婢特意吩咐他们用最上等的……”
崇祯没有打断,继续含笑听着。
高起潜未觉气氛不对,依然对食材夸夸其口。
直到王承恩朝他微微摇头,高起潜才猛地闭了嘴。
“怎么不说了?”
崇祯淡然道:
“朕还想听你介绍,里头砒霜是何人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