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新专栏出差(1 / 1)
星期一去上班,一进办公室李乐和范小妹像是见到救星的奔了过来,“老大你终于归队。”
“顾姐你再不回来我们就死翘翘了。”
“发生了什么事?”
“还不是新开辟的专栏,交上去的方案个个被枪决了,总部又催着急。”
“你把你们的方案拿给我看一下。”
难不得上头会枪决,这些方案不是和别人重复就是毫无创意。原本这个专栏刊登的是小说连载,但随着网络的普及,这样专栏渐渐的被淘汰,谁还会有耐心去等待一期期的连载?于是总部决定换新的专栏。
新的专栏大致方向是面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以往关于这方面都是长篇大论,其实一点作用都没有,反而像一篇篇学术论文。顾悠认为中国目前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的过剩,中国向来不缺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你说你是大学生,一千元的工资不干,你不干排队干的人多的是,所以一个专栏改变不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旨在引导他们怎么就业。
“大学生村官吧。”顾悠合上策划书平静的说。
在旁边的李乐和范小妹却激动得手舞足蹈。
“对噢,我怎么没想到。”李乐摸着自己的头大笑。
“与其长篇大论的去说些不确实际的东西,倒不如用一些真人真事去说话,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那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他们经历的苦能给那么眼高手低的大学生一些启示。”
“顾姐,一尚没了你准倒闭。”范小妹言不择词。
顾悠笑,一个人离开一个人尚能活如如沐春风,何况一个公司呢?
“你快休做一个方案,然后给宋经理过目。”顾悠交代。
“是,现在就去。”李乐兴奋的忙去了。
“顾姐,我相信这方案一定能顺利通过。”
果然,方案下午就批下来了,总部还发话了,说尽一切物力财力协助他们。由于时间紧迫,他们第三天就出发了,因为上级太重视了,顾悠决定自亲前往,其实她完全可以呆在公司里吹空调,可忽然就想去乡间透透气。
第一站是江苏省,因为早在1995年江苏省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国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他们采访的对象就是第一批大学生村官。
虽然那一批大学生村官大多已经被提拔,离开了当时工作的农村,但谈起那一段经历来可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有的甚至开车带他们去参观当年为之奋斗的乡村,细细的讲叙了整个乡村天翻地覆的过程,而他们对于现代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则比那些所谓专家学者来得实际,恳切。
采访、拍摄整个过程都进行得相当的顺利,就在他们准备结束江苏之行时,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却告诉他们,在XX县XX村有一位大学生村官更值得他们采访,虽然他不是第一批村官,但这五年来的工作却很突出,2008年还被主评为“中国优秀大学生村官”,据说他自身经历也充满了神奇色彩。
顾悠一听两眼发光,说实话,她对前几位的采访不是很满意,不是他们不够优秀,相反,他们很优秀,给现在宏大的村官队伍做出了榜样,但他们的经历太相似了,有种千篇一律的感觉,如果有点传奇故事那就好了。
去XX村的路并不平坦,幸好他们开的是越野车,但还是颠簸得厉害,顾悠胃里翻江倒海,范小妹则吐得一塌糊涂。道路七拐八弯,以前看到“羊肠小道”这个成语总觉得夸张,今天总算见识了,开车的老张有二十多年的开车经验,但还是冒了一身的冷汗。
因为道路太曲折,那位副书记画的路线几乎起不了作用,,为此走了不少弯路,只好边走边问路人,无奈村民们虽热情,但普通话却不咋样了,描述不清不楚,冤枉路还是有的走,就像现在,他们傻眼了。
“顾姐,真的下去用尺子量啊?”范小妹哭丧着脸问。
顾悠也只有苦笑的份,刚才有一位阿婆告诉他们前面有一个岔路,让他们往宽的那条路走。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就问往左还是往右,估计那阿婆有点左右不分,一会儿说是左,一会儿说是右,问急了她就一口咬定,反正往大的那条走就对了。
可面前这两条就像一对双胞胎姐妹,用肉眼根本就分不出哪条宽哪条窄,难不成像范小妹说的那样下去用尺子量?
“走这条,以我这么多年绘图的精确度判断。”李乐笃定的说。
但事实证明李乐了判断是错误的,车开了二十来分钟发现是条死路。
“唉!人老了,判断力也下降了。”
大家相视苦笑,连抱怨的力气都没有,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刚调转车头,大雨就倾盆而下,为了安全,顾悠还是让老张把车开到空旷的地方停下,等雨停了再走。
这雨来得太忽然了,大家都没有准备,顾悠细细的检查所带的器材,确定雨淋不到才放下心。大家都没有说话,只听见雨点打在车身“嘀哒”声,范小妹忽然大叫。
“看,对面那座山还阳光灿烂,真奇怪。”
大家顺着她的方向看过去,果然,对面直线大约五十多米的山坡还有阳光,而且还很明媚,透过雨帘,还清晰的看到光线的纹路,泛着七彩的颜色。
“真是东边太阳西边雨啊。”摄影师小天和小柯拿着照相机兴奋的跳下车,完全忘了外面正下着大雨。
山雨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停后太阳又出来了,但路上的坑坑洼洼都集满了水,道路更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