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妙手(1 / 1)
静心目光闪烁,再次开口时,语气已然不同。
她不再称他“小和尚”,而是郑重其事地唤了一声:“了因师傅。”
她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此前未曾有过的敬重:“我敬你是我佛门龙象,年少通慧、佛法精深。正因如此,才更须劝你一句——世事如舟,渡水即可,何必执凿沉浮?”
她稍作停顿,似在斟酌词句,声音放缓了些许:“你年岁尚轻,未来有无限可能,匡正佛门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必行此极端,赌上所有。不如……”
“阿弥陀佛。”
了因温和却坚定地打断了她,他双手合十,目光平静地迎上静心的视线,那眼神清澈而决绝,仿佛早已看破一切虚妄与退缩。
“师姐好意,小僧心领。然我佛亦有舍身饲虎之慈,割肉喂鹰之悲。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小僧此心已决,再无回转。”
他话语掷地有声,悲壮而决然,俨然已将自身全然奉献于那崇高的理想,再无半分留恋与迟疑。
静心看着他这副油盐不进、铁了心要自毁的模样,到了嘴边劝解的话终究是咽了回去,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
别看了因表面宝相庄严,一派为大道不惜此身的无畏模样,内心却是感慨万千。
这冥府孟婆方才还暗藏杀机,审慎怀疑,不过寥寥数语,便被他的‘气节’所折服。
这一步棋,堪称妙手!
静心看着他,目光复杂地流转,最终化为一声轻叹:“我会将今日之事如实禀告崔判。至于是否收你入冥府,由他定夺。这几日,你好生思量,付出如此代价……是否真的值得。”
了因双手合十,微微欠身:“多谢师姐。”
静心不再多言,起身走向门外。
月光透过门廊,将她的身影拉得修长。
就在她即将踏出门口的刹那,却忽然停住脚步,转身面向了因,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佛礼——那是佛门中人对大德高僧的敬礼,庄重而深沉。
她目光中最后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随即转身离去,衣袂飘动间,再无回头。
了因独立禅房之内,目送那道身影消失在光影交错之处,脸上悲悯肃穆的神情渐渐褪去,转而浮现出一抹深藏的锐利。
他心中暗忖:这场悲壮的序曲已然奏响,舞台也已铺就。接下来,便是佛门天骄陨落之戏的高潮。
他默默在心底给自己点了个赞——演技到位,情绪饱满,就连那冥府来的孟婆,不也从最初的杀机暗藏转为最后的敬重行礼了么?
他本非什么真正看破红尘的僧人,与其说是对佛法有多么虔诚的信仰,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恨铁不成钢”。
这种感觉,颇似前世人们对故乡的复杂情感——自己可以整天吐槽家乡这里不好那里不对,但若外人来指手画脚,心中便会涌起强烈的不快与护短之意。
如今的佛门,于他而言,便是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家乡”。
既然穿越至此,又身负系统,若不做点什么,岂不白活了这一遭?不求真能普度众生,但总要在这异世的历史长卷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吧。
三日之间,了因并未等来冥府的回音,大无相寺最终的考核却已如期而至。
昔日问禅路上,未能踏入最后九十九阶者早已淘汰数万之众,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万余求道者通过了第一重考验。
这么多人,大无相寺自然无法逐一考核,遂定下规矩:此前问禅路最终九十九阶中,能踏入前三十阶者,可直接录为外门弟子,无资格参与此番比试;
越过前三十阶者,可为内门弟子,同样无资格参加此番比试。
唯有一路行至最后八十阶内的佼佼者,方有资格角逐那寥寥无几的核心弟子之位。
此前未能通过问禅路的数万人,加之前来观礼的各方势力、武者,竟汇聚成超过数万之众的盛大场面,将偌大的演武场围得水泄不通。
广场中央,一座座高台拔地而起,细数之下,竟有十座。
一位身着袈裟,面容枯槁的老僧缓步登台,他声音虽不高亢,却清晰地传遍整个演武场。
“此次考核,规则简明。场中十座擂台,有自信者,可登台为擂主。擂主需连续接受挑战,期间不得下台,每位挑战者仅有一次登台机会。日落时分,仍立于台上者,便为大无相寺此届核心弟子。”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阵阵低语。
这规则看似简单,实则极为严苛。
擂主不能休息,意味着越早上台,消耗越大,被车轮战拖垮的风险极高。
但晚上台,又可能面临更强的守擂者,或失去机会,这不仅考验实力,更考验眼力、判断力和勇气。
老僧目光扫过前方,再次开口:“现在,请有资格参与核心弟子角逐者上前。”
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走出近百人。
九皇子龙行虎步,锦衣华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那乞丐青年依旧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路灵均一袭青衫,神色激动。
此时,围观人群中忽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奇怪,怎么没见了因师傅?”
“是啊,他不是第一个登顶问禅路的吗?”
“对啊,了因师傅!他若不来,这考核岂不少了最大看点?”
“莫非是怕了?毕竟年纪尚轻,修为或许精深,但实战未必是九皇子这些人的对手。”
议论声渐起,有人高声喊道:“了因师傅可来了?怎不见人影?”
观赛席上,戒律院首座空庭大师眉头微蹙,眼神复杂。
他早已询问过知客院僧人,得知了因这三日都待在房中,只外出买过一次药材,之后再未出门。
就在他暗自思忖,对方是否放弃之时。
人群外围忽然起了一阵骚动,如同波浪般向两侧分开。
一的声音穿透嘈杂,清晰地传来:
“小僧来迟,劳诸位久候。”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白色僧衣的年轻僧人,正缓步而来。
他面容略显苍白,气息似乎也有些不稳,但步伐却异常坚定。
不是了因,又是何人?
顷刻间,万千目光尽汇于他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