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基建种田,爹,咱们先定个小目标! 第四十八章:宗正的善意(1 / 1)
火药试验取得关键性突破带来的亢奋,如同工坊内那未曾散尽的硝烟,在赢昊胸腔里盘桓了数日。他脑子里不断盘旋着增大剂量、颗粒化、应用场景等等念头,几乎要将“天工苑”变成“军工作坊”。然而,一桩看似寻常的来访,适时地给他火热的头脑降了降温。
来访者是宗正赢奚。这位掌管宗室事务、鬓发皆白的老宗正,平日里深居简出,若非重大祭祀或宗室典礼,极少主动寻哪位公子。他身着庄重的深衣,手持鸠杖,在两名侍从的搀扶下,缓步走进了如今已颇具规模、人流不息的天工苑。
赢昊闻讯,不敢怠慢,连忙从火药小院那边赶回主苑,在用作会客和办公的偏厅迎候。他心中暗自嘀咕:“这位老祖宗怎么来了?我最近没犯什么宗室规矩吧?难道是我那‘炼丹’的动静传到他耳朵里了?” OS:“可千万别是来兴师问罪的,这老爷子辈分高,连爹都得给几分面子。”
“侄孙子乐,拜见宗正大人。”赢昊执礼甚恭,亲自上前搀扶赢奚上座。
赢奚布满皱纹的脸上并无怒色,反而带着一种长辈审视晚辈的温和与些许忧虑。他坐定后,目光缓缓扫过偏厅。厅内一角堆放着成叠的新纸,另一边的架子上陈列着水泥样本、几种新式农具(曲辕犁的早期模型)的木样,墙上还挂着一幅赢昊随手画的、标注着奇怪符号的“大秦驰道升级构想图”。整个环境,充满了与他处宫室迥异的“工造”气息。
“子乐啊,”赢奚开口,声音苍老却清晰,“你这天工苑,如今是名声在外了。陛下多次在宗亲面前夸赞你,说你心思奇巧,于国有功。”
赢昊心下稍安,谦逊道:“宗正大人过誉了,小子不过是借着父皇的信任,胡乱折腾些小玩意儿,当不得如此夸赞。”
“小玩意儿?”赢奚微微摇头,手中鸠杖轻轻点地,“那水泥宫道,老夫也走过了,平稳坚实,确是好物。还有这纸,轻便利于书写,亦是善举。”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然,老夫今日前来,非为夸赞。而是想以长辈的身份,问你一句,亦提醒你一句。”
“宗正大人请讲,子乐洗耳恭听。”赢昊神色一凛,知道正题来了。
赢奚缓缓道:“我赢秦立国之本,何在?”
赢昊不假思索:“自然是耕战二字。商君变法,奖励耕战,方使我大秦富国强兵,一统天下。”
“嗯,”赢奚满意地点点头,“你还记得便好。那老夫再问你,你这天工苑,所造之水泥、纸张,乃至听闻你还在研制的那些能发出巨响的‘丹炉’……”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赢昊一眼,显然章邯那边的说辞并未完全瞒过这位老宗正,“于‘耕’之一字,助益几何?于天下农夫,利在何处?”
“这……”赢昊一时语塞。他之前的重心确实放在了交通、军事和“黑科技”上,对于农业的直接改良,虽有曲辕犁等想法,但并未作为最优先事项。OS:“老爷子一针见血啊!光想着搞基建和黑科技,确实有点偏离‘农业基础’这个基本盘了。”
赢奚见他语塞,语气更加恳切:“子乐,非是老夫迂腐,不懂变通。工造之利,老夫亲眼所见,亦不否认。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若无充足粮秣,纵有通天之路、锋利之兵,大军如何远征?民夫如何服徭役?这咸阳城内外的百万之众,一日无粮便生乱象!工匠之事,固然能锦上添花,甚至如你这水泥般,或有雪中送炭之效,但终究,农桑方是维系国运、养育万民的根本!切不可本末倒置,沉溺于奇巧,而忘了这最朴素的道理啊。”
老人家的话语重心长,没有引经据典的苛责,只有基于事实和经验的担忧。他担心这位才华横溢却显得跳脱的族孙,在一条路上走得太远,忘了根基所在。
赢昊听完,心中那点因被“指责”而产生的不服气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警醒与反思。他站起身,对着赢奚深深一揖:“宗正大人金玉良言,如醍醐灌顶,子乐受教了!近日确是忙于工造,于农事有所疏忽,多谢大人提醒!”
他这态度诚恳,并非敷衍。赢昊来自现代,深知农业的重要性,只是穿越后的兴奋和始皇的支持,让他优先选择了那些更“显眼”、更容易快速证明价值的项目。赢奚的提醒,让他意识到,要想真正让大秦强盛不衰,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粮食产量,是比任何奇巧都更根本、更迫切的任务。
赢奚见赢昊听得进去,老怀欣慰,脸上露出了笑容:“你能明白,老夫便放心了。你年轻,有想法,是好事。陛下雄才大略,欲建万世之功业,需开拓,亦需守成。扶苏仁厚,可安内;你若能以这奇思妙想,既能利兵革,更能富农桑,方是真正为陛下分忧,为社稷造福之道。”
这番话,隐隐点出了始皇对扶苏和赢昊的不同期望,也肯定了赢昊道路的价值,只是提醒他不要偏废。
“宗正大人教诲的是。”赢昊郑重道,“天工苑接下来,定当在农具改良、粮种筛选、乃至如何增肥地方等方面,多下功夫!必不辜负大人今日之提醒,亦不忘我大秦立国之根本!”
OS:“老爷子说得对!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火药、纸张、水泥要搞,但农业升级更是迫在眉睫!曲辕犁要尽快弄出来,还有……我记得堆肥、绿肥好像也能搞一搞?甚至……土法化肥?对!硝石除了做火药,好像也能用来制氮肥?虽然现在纯度不够,但思路可以有了!还有耧车、水车……哎呀,要搞的农业项目也很多嘛!”
赢奚见赢昊眼神重新变得明亮,且思路瞬间转向了农事,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心中更是满意。他又勉励了赢昊几句,便起身告辞。
送走赢奚后,赢昊站在偏厅门口,望着苑内忙碌的景象,心境已然不同。他不再仅仅着眼于宫墙内的道路和那隐秘小院里的雷霆,他的目光,似乎已经投向了咸阳城外那广袤的田野,投向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为大秦帝国提供着最基础生命能量的农夫。
“鲁师傅,”他唤来鲁午,“之前让你琢磨的曲辕犁改进方案,加快进度。另外,搜集一下各地现有的农具,看看还有哪些可以改进。再找几个老农来,我要问问他们种地都遇到些什么难题……”
“墨非,引信的研究先放一放,你帮我设计一种能同时完成开沟和播种的器具,大概思路是……”
赢昊一条条指令发出,天工苑的重心,开始悄然向农业领域倾斜。宗正赢奚的这次善意提醒,如同一阵及时雨,浇灌了赢昊心中那颗名为“重视农业”的种子,让它开始生根发芽。他明白,只有让大秦的粮仓更加充盈,让底层的农夫活得更有希望,他所追求的那个“日不落帝国”,才有了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