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基建种田,爹,咱们先定个小目标! 第三十九章:天工苑扩编(1 / 1)
朝堂考校,赢昊那幅歪扭却格局宏大的“道路规划图”与其“强根固本”的务实论述,在咸阳宫乃至整个大秦朝堂激起了远比想象中更为剧烈的波澜。始皇那句“朕心甚慰”虽简短,但其蕴含的认可与期许,却重逾千钧。风向,自此彻底明朗。
旨意很快便由中书府拟就,经由始皇朱批,明发少府及诸相关官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公子昊创设之天工苑,潜心匠作,屡有所成。造纸以利文书,研泥以固城防,其心可嘉,其术可用。着即擢天工苑为少府直辖之正经官署,秩比三百石,专司新式器物之研习、试制及改良。允其于现有基础上扩增员额、场地,一应所需物料、匠役,少府当优先拨付,全力协济,不得有误。钦此。”
这道旨意,如同给原本只是“小打小闹”的天工苑正式披上了官方的外衣,赋予了其合法的地位和明确的职能。秩比三百石,意味着天工苑的主事者(虽未明说,但显然是赢昊)拥有了正式的官身品阶,虽然不高,却意义非凡。更重要的是,“少府直辖”和“优先拨付”这几个字,几乎是为天工苑的资源供应开了绿灯。
消息传出,反应最为迅捷的,自然是直接负责此事的少府令章邯。他亲自带着属官和新的舆图来到天工苑,态度比以往更加郑重。
“恭喜昊公子!”章邯拱手道,脸上带着公事公办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丝真正的重视,“陛下对天工苑寄予厚望,此乃公子之幸,亦是我少府之责。相邻这片库房已清理出来,即刻便可并入天工苑。至于匠役人手……”
他顿了顿,道:“陛下有旨,允天工苑自行招募,亦可从少府匠作中遴选。不知公子是打算自行征召,还是由少府选派?”
赢昊心念电转。自行招募固然自由,但效率低,且人员背景难以把控。从少府匠作中遴选,人员素质有基础,背景也相对清晰,但难免会掺入各方势力的眼线。他迅速权衡利弊,笑道:“有劳章府令费心。还是烦请少府先行遴选一批基础扎实、手艺娴熟的匠人前来,鲁师傅和墨非会从中挑选合用之人。若有特别需求,再另行招募,如何?”他将初步筛选的权力留给了自己人,既利用了少府的资源,又保留了主动权。
“如此甚好。”章邯点头,“本官回去便安排,明日便会有第一批匠役前来报到。”
章邯的效率极高。次日,天工苑那新扩开的院门前,便熙熙攘攘地站了五六十号人,皆是来自少府各匠作营的工匠,有木工、金工、陶工、皮工等等,个个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期待,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之意。
这些工匠消息并不闭塞。他们早已听闻天工苑的种种神奇:夏日制冰、点石成“纸”、化土为“钢泥”,更听闻在此处做事,那位年轻的昊公子待人宽和,常有新奇想法,还能学到前所未见的手艺!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天工苑是正经官署,在此效力,不仅待遇有保障,更是前途光明!因此,当少府下令遴选工匠赴天工苑时,报名者竟远超所需,人人都想挤进这个地方。
鲁午和墨非站在人群前,开始逐一询问、考核。鲁午看重的是基本功和沉稳心性,墨非则更关注对新奇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动手创新的意愿。赢昊在一旁观察,并不直接插手,充分放权。
“你,对,就是你,”鲁午指着一个手掌布满老茧、眼神专注的中年木匠,“说说看,榫卯结构,何种最为坚固耐久?”
那木匠不慌不忙,答道:“回老师傅,当以‘龙凤榫’穿‘楔钉榫’为最,然需极精之技。寻常则以‘燕尾榫’辅以鱼鳔胶,亦可保数十年不松。”
鲁午微微颔首。
另一边,墨非拿起一个工匠自己带来的、做了些许改进的弓弩扳机模型,问道:“此物为何如此设计?与你平日所用有何不同?”
那年轻工匠有些紧张,但说到自己的改动,眼睛发亮:“回……回先生,寻常扳机力大,易晃动。小人加了这个小铜片,能卡得更稳,击发时更准……”
墨非仔细看了看,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经过一番筛选,最终有三十余名工匠被留了下来,涵盖了木、金、陶、皮等多个工种,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有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天工苑的技术队伍,瞬间壮大了数倍!
接下来,便是整合与规划。赢昊召集鲁午、墨非、青禾(负责物资登记和管理)、黑石(负责安保和纪律)开了个小会。
“鲁师傅,工匠管理和日常生产,就拜托您了。”赢昊首先定下基调,“按照我们之前商议的,将苑内划分为几个区域:造纸坊、水泥研制坊、工具改良坊,还有新设的‘通用加工区’。各坊由您指定得力人手负责,定下基本规程。”
“墨非,你主要负责水泥工艺的持续改进和新器械的研发。新来的工匠中,有几个对机械感兴趣的,都划归你调遣。水力研磨、鼓风增效,这些项目要抓紧。”
“青禾,人员名册、物料进出、每日工量记录,务必清晰。以后领用物料,直接按规程向少府申领即可。”
“黑石,苑内人员增多,安全与秩序更为重要。划定禁区,无关人等不得靠近水泥核心工坊和我的书房。每日巡查不能松懈。”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原本略显松散的天工苑,开始向一个正规化、制度化的研发机构转变。
新的工匠们很快投入到忙碌之中。清理新划拨的场地,按照规划搭建新的工棚,熟悉已有的造纸流程,在鲁午和墨非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理解并参与水泥的进一步试验……天工苑内,人声、敲打声、研讨声,比以前更加鼎沸,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赢昊行走在扩大了一倍有余的天工苑内,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内心OS:“总算有点正规军的样子了!有了这些人手和资源,很多想法就可以更快落地了。不过人多了,管理难度也大了,得盯紧点,别出乱子,也别让不该进来的人混进来。”
他也注意到,章邯派来的这些工匠,虽然大多朴实肯干,但其中也难免有几双眼睛,似乎总是在不经意地观察着一切,尤其是水泥工坊的方向。他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他只需要确保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掌握在自己和鲁午、墨非等核心成员手中即可。
天工苑的正式扩编,标志着它不再是一个皇子弄臣的玩闹之地,而是真正开始融入大秦帝国的肌体,即将为其输送新的血液与力量。而由此带来的关注、机遇与挑战,也将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