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428章 昌平123(感谢大家礼物加更,求用爱发电)

第 428章 昌平123(感谢大家礼物加更,求用爱发电)(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财权本色 穿到大秦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青蓝染:八零小日 阴阳神算 山花寂寥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放蜂少年长河与狐仙苏瑶 全职猎人:从日之呼吸开始 穿越农家子,不科举,难道种地?

轰轰烈烈的镇反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潜伏的敌特分子活动猖獗,破坏、暗杀事件时有发生,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尖锐而复杂。

各级首长的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而他自己的身份更是敏感:一个刚刚从朝鲜战场载誉而归的高级指挥员,一位掌握了大量前线核心军事秘密、其战术思想甚至被敌人重点研究的将领。

在敌人眼中,他无疑是极具价值的目标。

组织上采取如此周密、高规格的警卫措施,不仅是规章要求,更是当前严峻斗争形势下绝对必要的保护。

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这是从战火纷飞的朝鲜前线回到“后方”所上的第一课——这个“后方”,并非意味着绝对安全,它只是另一个形态的战场,同样需要高度的警惕和纪律。

昌平专区公署办公室,

熹光微入,张文杰伏在案头,审核着春耕水利的预算草案,和关于年关将至,防止旧势力反扑和稳定集市物价的文件,钢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轻响。

他是陈朝阳入朝前亲自提拔起来的专区第二书记,如今主持着专区的日常工作。

办公室里炉火正旺,却驱不散北方清晨彻骨的寒意。

突然,门外传来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随即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带进一股冷风。

张文杰抬头,看见徐卫华站在门口,一手扶着门框,微微喘着气,另一只手里捏着一份电文纸。

徐卫华自从在朝鲜前线负伤后,就被陈朝阳坚决调回昌平养伤,依旧负责公安工作,本来断裂的骨头也被接上,脸色还带着大伤元气后的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甚至有些激动。

“文杰,”徐卫华的声音压低了,却掩不住其中的震动,“首长…的电报!”

张文杰立刻放下笔,站起身:“首长?从朝鲜来的?前线出事了?”他的第一反应是担忧,战事无常,任何电报都可能带来坏消息。

“不是前线!”徐卫华快步走进来,将电文纸递给张文杰,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你看,首长要回来了,调令下来了!

可,不是回昌平,是…是要去南方任职,路过北平!

首长发电报来,问我们方不方便,他想见我们一面!”

张文杰一把抓过电文,就着灯光,目光飞快地扫过那寥寥数语的文字。

电文清晰地写着抵京的大致日期和下榻地点军委招待所。

字里行间,是那位一贯思维缜密的首长在繁忙行程中特意为他们留出的窗口,是跨越了战火与山河的惦念和告别。

办公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炉火噼啪作响。

两位干部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惊喜、汹涌而至的不舍,以及一种“终于来了”的复杂情绪。

他们深知陈朝阳的能力和抱负,早就明白昌平这片天地留不住他,却没想到分别来得这样快,这样突然,而且是以这样一种远调的方式。

“汉东省…工业厅长…还有军事学院…”张文杰喃喃地重复着电文里透露的信息,试图想象那将是怎样一幅更广阔的蓝图,

“首长这是要去执掌一方工业,还要去最高学府教书育人了!”

“我就知道,首长这样的人,在哪里都是顶天立地的!”徐卫华语气激动,拳头不自觉攥紧,感觉又回到了跟随陈朝阳在朝鲜炮轰骑1师的时刻,

“只是…这一走,山高水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了。”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惆怅。

他的命是陈朝阳从战场上抢回来的,这份知遇之恩和战友情谊,远比寻常上下级关系深厚。

沉默只持续了片刻。

张文杰眼神就恢复了平时的果决:“卫华,没时间感慨了。

首长行程紧,我们得立刻动身,按时间算,首长现在应该快到北平了,我们今天就赶去,绝不能误了时间!”

“对,现在就走,”徐卫华立刻响应,“我这就去让通讯员回电,告知首长我们即刻动身,我去备车!”

“等一下,”张文杰叫住他,思维飞速运转,“我们这一走,至少一两天。

工作要交接一下,立刻通知许明远副书记、王副专员,还有武装部的老赵,10分钟后开个紧急短会!”

10分钟后,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几位专区核心领导听到消息,同样震惊不已。

张文杰言简意赅:“首长奉命调任南方,途经北平召见我和卫华同志。

我们即刻动身,我们离开期间,日常工作由许副书记主持,重大事项电话可电话请示。

尤其两件事:一是年关维稳,二是春耕准备的统计,绝不能耽误……”

会议开得极快,但消息却像长了翅膀。

张文杰和徐卫华刚回到办公室匆忙收拾文件,机要科的小刘便端着茶水缸子从会议室那边小跑回来,脸上还带着得知重大消息后的兴奋。

他路过公署文书室门口,就被相熟的李文书叫住:“小刘,刚才会开得那么急,出啥大事了?”

小刘下意识地左右一看,压低声音,却掩不住分享的欲望:“了不得的大事,陈书记从朝鲜回来了!

不是回来,是调走了,高升!

去南方当大官啦,张书记和徐处长这就要赶去北平见最后一面呢!”

他这话说完,才猛地意识到失言,赶紧补了一句“嘘……可别往外说”,便匆匆走开了。

然而,话语一旦出口,便再难收回。

李文书愣了片刻,转身就对办公室里整理文件的另一位同事感叹:“老天爷,陈书记要调去南方了!”

消息就这样,从一个办公室流到另一个办公室,从干部传到勤务人员。

公署食堂的大师傅老赵,在给准备出车的司机小孙多拿两个刚蒸好的窝头时,也从对方那里听到了三言两语:“……去北平,见陈书记,调令下了……”

老赵在围裙上擦擦手,走到食堂门口抽旱烟,恰好看到县农会的老会长来公署办事。

老赵顺口就唏嘘了一句:“老会长,您说多可惜,陈书记那样的好官,这就要调走喽,咱昌平的福气薄啊……”

老会长一听就急了,烟袋锅子都忘了磕:“啥?老赵你听谁说的?陈书记要走?真的假的?!”

他再也顾不上办事,扭头就往外走,脚步又快又急,路上遇见了正从被服厂出来的军属王大娘,忍不住就把这惊人的消息分享了出去。

“他大娘,不好了,听说陈书记要走了!”

“天爷!为啥呀?去哪呀?”王大娘手里的布兜子都惊得掉在了地上。

“说是高升,去南方……张书记和徐处长这会儿就要去北平见呢!”

“这……这咋能行,也不说一声,俺们得去送送,没啥好东西……家里还有……” 王大娘说着,眼圈就红了。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消息迅速扩散至公署大院之外。

当张文杰和徐卫华收拾妥当,正准备赶往吉普车时,刚走出公署小楼,便被眼前的景象定住了脚步。

老会长手里提着一个盖着蓝布的小篮子,激动地问:“张书记,徐处长,

俺们听说……听说陈书记要调走了?是真的吗?”

消息传得如此之快,这让张文杰和徐卫华在感慨陈朝阳威望的同时,心底也瞬间升起一股凛然之意。

两人对视一眼,刚才的激动和感慨迅速被一种干部特有的警惕所取代。

这绝非简单的“消息灵通”,而是一次严重的信息泄露。

张文杰的脸色沉了下来,他压低声音,语速极快地对徐卫华说:“不对劲。从开会到我们出来。

会议内容仅限于核心几人,这消息不仅出了会议室,还精准地传到了院外老乡耳朵里,速度太快,范围太精准了。”

徐卫华立刻反应过来,眼神也变得锐利,他扫视了一眼周围,低声道:“你的意思是……这不是无意间说漏嘴,是有人故意说出去的?为什么?”

“两种可能。”张文杰思维电转,声音压得更低,

“一是有同志感情用事,急于把首长高升的消息分享出去,忘了纪律,这是无意的,但性质同样严重,说明我们的保密意识太松懈!

二是……这就更值得警惕了,会不会有人想借此试探什么?

或者故意用群众感情来‘绑架’什么?

甚至是想看看我们、尤其是即将远行的首长,会如何应对这种场面?”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眼前情绪激动的乡亲们,语气无比凝重:

“无论是哪种,都说明我们专区机关的纪律建设和保密教育存在大漏洞!这件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徐卫华重重点头,感到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明白了。等从北平回来,必须彻查!

今天谁多说了话,消息是怎么一步步传出去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搞清楚!

该批评教育批评教育,该严肃处理严肃处理!

否则,今天能传调令,明天就能传更重要的机密!”

这一刻,重逢的喜悦被沉重的责任感和警惕性冲淡了不少。

他们意识到,管理一个地区,不仅仅是要发展生产、保障民生,更要时刻维护组织的严密性和纪律的严肃性。

首长人还没到,就用这种方式,给他们上了关于“执政复杂性”的第一课。

张文杰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心绪压下,现在首要的是处理好眼前的场面。

他向前一步,面对焦急的老会长和乡亲们,语气沉稳而坦诚:“乡亲们,大家先静一静。

首长有新的革命任务,组织上调他去南方工作了。”

人群顿时一阵唏嘘和不舍的议论。

“陈书记咋说走就走了呢……”

“没有陈书记领着修渠,咱去年哪能浇上地?”

“是啊,剿匪镇反,咱昌平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那位军属大娘眼圈发红,上前一步,从老会长手里的篮子拿出几样东西:一小布包炒南瓜子,两双纳得厚实实的新布鞋垫,还有几个红透的冻柿子。

她塞给徐卫华:“徐处长,你和张书记不是要去看陈书记吗?

俺们没啥好东西,这点瓜子是自家种的,鞋垫是俺们几个老婆子闲着纳的,天冷路远,垫着暖和。

柿子甜,给陈书记路上解渴……一定替俺们带给陈书记,就说昌平的老百姓念他的好!”

“这……”徐卫华看着这些饱含深情的土产,一时不知该接不该接。

目 录
新书推荐: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从长征到长津湖,我气吞万里如虎 画布上的谍影 捍卫地球家园 抗战:从淞沪开始打满全场 谍战剧中的龙二 我,李云龙政委,祁同伟他爷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长津湖 谍战:我有万恶之王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