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政务(1 / 1)
张涵回到养心殿,刘墉和纪晓岚已经等着了。君臣一起用完早饭,张涵先夸了一遍纪晓岚条陈写的不错,又给他继续安排任务:写个改上书房作息时间的条陈。给刘墉安排的任务是把今天的奏折分一分,军务的和满文的分到一边,民政的分成两堆,一堆刘墉自己看,一堆留给纪晓岚。张涵自己抱着昨天刘墉和纪晓岚做过摘要的折子研究去了。他总结了一下规律,写得越长的折子提到的事越发鸡毛蒜皮,便又给纪晓岚加了个任务:写个条陈,禁止折子中写废话拍马屁无聊请安的。又看到一封署名张若澄的折子,是乞归养的。张涵觉得这名字挺熟,却想不起来是谁,便问刘墉。刘墉吞吞吐吐的说是张廷玉的次子,可能是因为父亲病重才发急了,请皇帝不要怪罪。
刘墉这么惶恐是有原因的。张若澄的哥哥张若霭是大才子,不仅科举考了个高分,而且善书画,很得太后喜爱。但是自从张廷玉被乾隆一怒之下削了爵位又赶回老家去后,张若霭的日子就难过了。乾隆把张廷玉看作是自己老爹留下来的一座大山,有能力推翻后还要狠狠地踏上一只脚。张廷玉老了,折磨起来不太过瘾,而且折磨得太狠了也打自己老爹的面子,就干脆把张廷玉赶回家,专心折腾张若霭。心血来潮了让他作幅画,等他辛辛苦苦半个月画出来了,啪的一下盖上一个大章,还要盖在正中间。张若霭心肝儿痛的抽抽的还要谢恩,生把自己憋了个形销骨立,后来在一次出巡路上,得意之作又惨遭厄运,实在受不住打击,去了。张若澄简直和他哥哥一模一样,聪明绝顶,才华横溢。虽然自从张若霭去世后,乾隆知道自己玩得太过了有所收敛,但还是时不时的叫张若澄画幅画,自己跟着啪一个章。其实后来乾隆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整张若澄,他当初也没想过把张若霭整没了的。主要是张若澄画的的确很好,乾隆一喜欢就忍不住盖章癖,要啪了。可是别人不知道啊,以为他对张廷玉一家还恨之入骨,所以刘墉说起来很惶恐。
张涵听说张廷玉病重,觉得太可惜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机要秘书,没赶上用!张若澄想回家看看就让他去吧,顺便带两个太医过去,说不定还能挽救一下。原版和他有什么过节,都消了吧。可惜了半天,张涵便给刘墉和纪晓岚透露了自己打算修个四库全书,改革一下国子监教学,嘱咐他们赶紧举荐人才,要是都像张廷玉这样静悄悄的在角落里死掉了,自己就亏大发了。
著书立传,桃李天下,这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可以与之相比的就只有登阁拜相了。刘墉听了不禁心潮澎湃,纪晓岚比他更激动。他知道自己政治资本不够实现庙堂理想,便决心全力为江湖理想奋斗,赶紧推荐了自己刚结识的戴震。他觉得戴震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博学多才,是个人物。张涵一听大喜。戴震这名字在后世真是如雷贯耳,那是中国的伏尔泰,中国的卢梭。近代的人性解放思想从顾炎武始,经戴震继承发扬,沉寂了一百五十多年后又被辛亥革命宣扬开来。张涵梦想的吉祥物生活明显要靠他来实现了。
张涵丢下两个热血沸腾的苦力,去面对前来议事的军机大臣。第一件事就让他微微皱了眉头。这折子上并不是坏消息,不过是给征讨达瓦齐的北路军搞后勤的兆惠强烈请求随军出征。张含皱眉头,是因为折子里面提到了额附色布腾巴勒珠尔。这位额附,娶了皇帝最疼爱的公主和敬,又从九岁开始就在上书房读书,但怎么都没沾到皇家的精明,反而有点不着调。历史上乾隆对他简直是无可奈何,打又打不得,怕女儿哭上门来,骂了又不长进,只能反反复复把他夺了爵又复爵。最能体现这位额附不着调的例子就发生在征讨达瓦齐的过程中。
这次清军打准部是趁着准部内杠,引着清军前去的土著就是阿睦尔撒纳,准部斗争的失败者。乾隆知道阿睦尔撒纳野心勃勃,便嘱咐自己心爱的女婿色布腾和阿睦尔撒纳一同前去,好好监视他。结果色布腾跟人一见如故,称兄道弟起来,不仅没有好好履行监事的职责,反而给阿睦尔撒纳打掩护。皇帝还以为阿睦尔撒纳是个大忠臣,赏了又赏。碍于色布腾的身份,连主将班第都控制不了他的好友阿睦尔撒纳。后来等清军把竞争者打没了,阿睦尔撒纳就反了,班第和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被围自杀。清军白白出动了一场,换了无数银子不说还死了数员大将,后来又付出无数鲜血打了两年才把准部平定下去。阿睦尔撒纳颠颠儿的跑去了沙俄,自己得天花死了,乾隆连泄愤都没机会。
张涵心想,兆惠是个有勇有谋的,蹲在后方可惜了,可以准他随军。色布腾是个能打的,就是太缺心眼了,不如调回来练兵,多隆之流正好塞到他手里去。至于阿睦尔撒纳,告诉班第和兆惠打下达瓦齐后把他顺便抓回来好了,不好抓的话就地正法也行,总之不能让他跑了。
军机大臣心中暗暗惊异。原来皇帝是很赞赏阿睦尔撒纳的,正月里还专门表扬他“办事果断、毫无犹豫”,如今看来不过是麻痹之举。于是一人站出来,深深地表达了对皇帝的景仰。张涵一听,原来还有这一招,露出一个矜持的微笑表示接受景仰,并决定定期给阿睦尔撒纳写表扬信。
等事情都议的差不多了,张涵便问了身兼侍卫内大臣的傅恒一个他一直想问的问题:“宫里可有一个叫福尔康的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