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陈秋出差(1 / 1)
陈秋出差,到东北吉林,杨阅兵送陈秋出门,“每天早晚的最少发一次短信,手机别关机,电池都是充满了的,够来回的几天用,不够用也没关系,充电器我给你装在包里了,到时打电话你接就成。”
嘱咐的很细致,想得也很周到,他没出现前,这些都由陈秋自己想和做。
陈秋看着他,皱眉道:“你现在不光啰嗦了,还话唠。你说你现在就这样,以后上了岁数可咋整啊。”
杨阅兵直视着陈秋眼里的戏谑和故作怜悯的表情,忽地别过头,“没良心!”出小区,给她截车。
生气了?陈秋眨眨眼,还挺有脾气的。
出租车停下来,杨阅兵把简单打点行装的包放进车里,再一次确定:“真不要我送你啊?”
不敢再说他啰嗦,陈秋回身抱了抱他,“不用。几天就回来了。”最不喜欢送别的场面。
“你回来后,我打算买车。”杨阅兵冷丁冒出一句,“以后出门我来送你,方便。”
陈秋瞪他,想想这也算是离别,眼神不自知的涌现温情,嘴角弯起冲他笑,竟也生出几丝离愁别绪,“那个,你别担心,我很快就回来。”坐进车里,手犹豫着关上车门。
车子驶远,杨阅兵又站了会,犹自望着那个方向,目光深远。人是贪心的,爱得太深,一点点离别都不想经历,还没分开就已不舍,刚一远离就已想念。
花花看看安静的门口,“不会送到地方去了吧?”
“嘿嘿,十八里相送。”周惠也看着门口浮想联翩,“然后小兵哥把秋姐送到地方,然后秋姐把小兵哥再送回来,飞来飞去妇唱夫随的玩呗。”
吉林,人参产地。
事办得差不多了,空下时间陈秋去特产店转悠,走进一家店,装修和陈列都挺有档次的,店里有几个外地客人在看产品,陈秋也走进去瞧,老鸨说要买点红参和高丽参。
店里的老板娘很热情,和服务员分散开,各自针对每个客人交谈介绍,陈秋笑着摆手,“我想自己看看。”不太喜欢过于热情的推销,过于急功近利。
这时,客人里有个年纪稍大的正拿着一盒人参看背面的说明,年纪约五十多岁,戴着老花镜,不禁念出声,广州周边的口音:“补五脏,安精神……除邪气,明目……益智,治男女一切虚症……《本草纲目》,”声音不高,最后吐出三个字“李时珍。”
热情侍立一旁的服务员立即□□话来,“这是此产品的厂长,我们可是相当熟的。”一屋子的人,各自忙活着介绍与挑选,唯陈秋听得清楚,嘴角抽了抽,凝目看去。
老者倒吸一口凉气:“厂长?很熟?”
服务员外貌将近中年,四十岁左右,皮肤有些黑,立即点头,“当然,就因为熟他才只供应我们店代卖的,我们家卖得也好,价格都是出厂价,比别家都便宜。前两天他还请我们吃饭了呢。”
老者目瞪口呆,“请你吃饭?”片刻老者拔腿离去,留服务员一头雾水。对上老板娘望过来的目光,有些惶恐,小声得道:“可能不是诚心买的吧。”
心里摇头,专业专业,很重要地。陈秋隐着一抹笑意,装作漫不经心的走出来。一条街,称为特产街,这样的店铺几乎一家挨着一家,陈秋放慢脚步,挨个逛了一圈,比对了价格,在一对年老的夫妇店里停下,老俩口挺实在,话不太多,报的价也不高,自动又降了些。店里没其他服务员,陈秋看了看货,即使不太懂,一圈走下来,从介绍里面也听出了个大概,成了半个行家。买了两斤全须红参,三斤高丽参,一斤国产的当地西洋参。称完秤,付钱,回宾馆。
下午一行人去开发区办完事,返回市区的路上,坐的是接待单位专门配备的中型小客。原本配备的轿车,几个人一出门一大排,有些铺张,陈秋说,还是整辆小巴士之类的。于是,安排了一辆客车。一伙人,一辆车,挺好。
坐在车上,看着一闪而过的风景,总管不住自己的情绪,想到某个人,会闭上眼,承认,想他。
这边单位负责接待的人员开始还侃侃而谈,看到这些人不是很有兴致,便渐渐合上嘴保持安静。
路上天色将晚,车里好静,外面昏暗,客车上就公司加接待的这几个人,散散的都各自占一个角落或闭目养神或或深思发呆。还没上高速,远远的看到一个人影在招手,怕车不停,站在道中间挡住。
车不得已紧急停下,司机吼,让开!找死啊!
那人似乎很着急,说,求你了师傅,有急事,就前面的桥头.手掌摊开,露出十元钱给司机看
司机从后视镜看了看车内接待的人,会意,“不行,这是包的专车,你以为是出租车呢。赶紧让开!”车开动,一下子闪过那个人。
陈秋心一动,急忙说,都不赶时间,就拉上他吧,天都快黑了。
司机从反光镜中看看陈秋又看看负责接待的人,车停下,从车窗探出头喊那个人,说快点过来。
那个人小跑着上了车,说着谢谢,掏出钱给司机,司机没接,说不收钱。
车行了一段时间停在一座桥旁,那人下车,在车门口重复着谢谢。
司机笑着回头,指着陈秋,说要感谢就谢这位经理吧.
陈秋微愣,笑,说我只动动口而已。
司机笑了,说那我就是“动手”那伙的呗?于是,车内的人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