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1)
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全场肃静,鸦雀无声。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我们有些领导,”戴局长口气严厉地说,“关键时候开小差,只顾自己小家的安乐,星期天竟然手机关机,一天都找不到人。这哪像是破大案的样子?你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不知道。但我要告诉你们,想混是混不过去的。市府和省厅现在都盯着我们,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把凶手抓住。如果我们就连杀害政府官员和警察的凶手都抓不到,老百姓凭什么还相信我们?我们怎么还有脸说,要保一方平安呢?”
卢杨听出来了:戴局长是在不指名地指责桂建东。他想起昨天桂建东一直是用新手机号码与他保持联络的,估计当时原手机关机了,怕在跟踪那一个神秘对象时被别人电话骚扰而中断。
与会的警官们低头不语。桂建东严肃着脸,坐在戴局长身旁声色不动。
但戴局长话锋一转,突然对年轻警官柳洋大加表扬。因为柳洋昨天上午发现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新线索:李通在被枪杀的当天下午从苏南市的工行苏南分行提取了三十万元现金。
“小洋,你站到前面来,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新发现。”戴局长高声说。
与会的警官们全都惊讶地望向柳洋。谁也没想到,刑警队里这名初来乍到的小警官,在一夜之间会受到局长如此欣赏与重用:戴局长竟在公开场合亲密地称呼他“小洋”。
柳洋从后排卢杨身旁的座位上站起来,昂首挺胸朝前走去,如明星般神采奕奕,穿过众人艳羡与嫉妒交织的热辣目光。他走到会议室前面,站定,立正,举手向大家行了一个标准敬礼。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柳洋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悦耳,“我是专案组的柳洋,下面我把李通这个案子中的一条新线索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情况是这样的:星期六晚上,工行苏南分行营业厅的女职员方慧,在《长江周末》上读到李通被枪杀的新闻,新闻里配有一张李通照片,方慧发觉照片上的李通和一星期前到营业厅来取钱的一位客户非常像;星期天上午,方慧上班后就把这事向值班经理宋国基汇报了。宋国基和我在一星期前刚刚认识,当时为了诱捕蒋冬至,我在电话里和他交谈过,也留下了我的手机号码。宋国基就打了我手机。我请示戴局长后,马上开车赶到苏南市。我们调出一星期前营业厅监控摄像头拍下的录像资料,反复观看好多遍,确认李通就是监控录像上一名叫欧阳坤的人。我们查了欧阳坤的账户,发现在李通出事那天下午3点15分,欧阳坤一次提走三十万元现金,账户上只剩下了三千元。据方慧回忆,前一天欧阳坤就在营业厅预约好了。因为苏南分行有规定,提取现金五万元以上,必须事先预约。
我回到局里后,上网查了欧阳坤的身份证,全国一共有九十多个欧阳坤,其中北京有一位欧阳坤,身份证号码与记录在苏南分行欧阳坤账户上的身份证号码完全相同,不过,从身份证照片上看,北京的这位欧阳坤和营业厅监控录像上的欧阳坤明显不是同一个人。我怀疑,李通使用了一张假身份证,也就是说,他是借用欧阳坤这个名字在工行苏南分行开户登记的。李通出事后,这三十万元现金就不见了。据方慧回忆,李通将三十万元现金装在一只皮质手提箱内。但在枪杀现场,我们没有发现这只皮质手提箱。我初步询问了李通的父母亲和他女朋友,还有他机关里的同事,出事那天,李通正在休假中,没有回过父母家,也没有和女朋友见过面,好像没有其他熟人见过他。所以,我认为,不能排除李通带着三十万元现金去云生饭店和周国勤接头的可能性。当然,也可能他事先就把钱藏好了,藏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隐蔽地方。情况大致就这些。“
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私语声。这条新线索实在太有爆炸性了:它意味着李通可能是死于一起精心策划的谋财杀人案,而非背景更复杂的蓄意暗杀。同时,李通这三十万元的来源也很神秘,而且还藏在120公里之外苏南市一个用别人名字注册的账户上。它包含的逻辑指向,让悲惨死去的周国勤陷入了难堪境地,成了一名可疑人物,现在有了谋财动机,再加上原本对警察参与谋杀就有所怀疑,与会的警官们自然而然会作进一步猜想:周国勤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戴局长招呼柳洋坐在他身旁一个特地预留的空位子上。这一举动再次刺激了与会的警官们。它发出了一个清晰无误的信息:戴局长对这条新线索无比重视,势必将优先动用警力对其追查到底。
卢杨朝桂建东望去。只见桂建东低着头,正横一笔竖一画在一本蓝皮笔记本上涂鸦,似乎沉迷其中,对新线索既毫无兴趣也没仔细听。
一名中年警官获准发言,“我认为这三十万现金现在应该在蒋冬至手上,所以他逃跑了,是怕杀害周国勤的凶手找到他。他也不敢向我们报警,怕指认凶手以后,日后被凶手的同伴暗害。”
“我也这么看。”柳洋说。
“我不同意这样分析,”卢杨从后排座位上站起身,“如果这三十万现金在蒋冬至手上,他何必要冒险到银行里去取他信用卡上区区两万七千元现金呢?这实在讲不通啊。”
“他这么做,是为了撇清自己。”柳洋作出推断,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他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就差一点被我们抓住,难道就是为了误导我们?”
“因为这个险值得冒。”
“你这个理由好像很勉强。”
“实际上一点也不勉强。”柳洋温和响亮的嗓音在会议室里回荡,“蒋冬至当过警察,他懂我们的思维方式。他总共报了两次警,两次全都达到了他的报警目的:就是把警察调过去驱赶追杀他的人,而他自己却趁机逃之夭夭。我个人认为,他到北段去拿钱,是故意的,肯定也有其目的,是一种战术。我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他手下的败将。要抓到他不太容易。”
会议结束前,戴局长宣布了两项决定:其一,扩大通缉令范围,在全国通缉蒋冬至;其二,在专案组内成立一个新线索追查小组,成员全部为年轻警官组成,由柳洋负责。
卢杨再次扫了一眼桂建东。桂建东已抬起了头,表情冷冷的,在聆听戴局长讲话。
2
下雨天,蒋冬至没情绪上街游荡。他躺在床上也睡不着,就起身到书架上乱翻,想找几本闲书读,解解闷,结果意外发现,有一款老式的3D仿真模拟游戏《688(Ⅰ)深海猎鲨》。估计是房东的儿子留下来的。他顿时兴奋起来。他知道这款游戏,这是大名鼎鼎的“电子艺界”(EA)开发的简氏(Jane‘s)模拟战斗游戏之一,堪称绝色经典。但他却没有玩过。
蒋冬至从包装盒里取出游戏光盘,放进电脑光驱,安装以后启动游戏。他仅依靠一本简单的中文版使用手册,就笨手笨脚指挥美国海军一艘舷号SSN762名字叫“哥伦布”号的688级攻击型核潜艇出航,潜入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去古巴沿海执行战斗任务。他边看手册边学习驾驶技术和攻击战术:如何下潜,改变和控制航向航速,在地图上导航,辨别敌我目标,收放潜望镜和电子天线,用声纳搜寻凶猛可畏的Ⅶ潜艇,测距测深,目标移动分析,掌握鱼雷和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射程序,等等。他几乎忙得手忙脚乱。
蒋冬至越玩越着迷,整日整夜沉浸在海底的潜艇猎杀战斗中,以至于他连续四天没迈出过房门一步。饿了他就吃一碗快餐面,困了他就钻进被窝里睡一会儿。窗外阴雨连绵不绝,冷风呼啸,密集的雨点敲打在窗户玻璃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但他全然不觉,似乎惟有电子游戏能够慰藉他空虚的内心,忘记自己的逃亡身份,驱散笼罩在他身上的失败感。
到第五天,也就是星期五,蒋冬至感到自己身体几乎要虚脱了。空虚感和失败感重新返回到他内心,而游戏的新鲜感与刺激感消失殆尽。他坐在台式电脑前,“哥伦布”号在碧波荡漾的加勒比海海底下正以5节的航速游弋。他在游戏中虚拟的3D潜艇控制室里转来转去,一会儿去驾驶/操控部门,修正一下航向,改变一点下潜深度,一会儿去导航部门,无聊地放大缩小海图,一会儿又到TMA部门,估算被自己跟踪的一艘“阿库拉”级潜艇的航速航向。但他最爱去的还是声纳室。
面对着游戏中的声纳宽频带显示屏,听到海底深处发出平稳得像呼吸一般的水流声,蒋冬至总会生出无比宁静的感觉,好像自己已潜下去很深很深,没有人会发觉他。整整一个下午,他就一直呆呆地傻坐着,听着海水呼呼的低语,让“哥伦布”潜艇在海底里随意飘荡,没有作任何干预。他已经没有了战斗的兴趣,只想静静地漫无目的地航行。他觉得他自己就像一艘躲在汪洋大海下面的孤独的潜艇。
然而,宁静持续几小时后终于被打破。声纳突然发出尖锐的鸣叫,示意发现了敌方目标。经辨认,一艘Ⅶ潜艇出现在前方。于是战斗开始了。他必须进入攻击程序:跟踪目标,计算距离航速航向,装填鱼雷,发射准备,开火。但是他已厌倦了攻击,退出游戏。
他去卫生间小便。在镜子里,他发觉自己眼圈发黑,胡子像乱草般布满脸腮。他打开煤气热水器洗了一个淋浴澡,刮了胡子,刷了牙,顿时感到一身轻松,清新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