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清灵记 > 第六章

第六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快穿之娇软美人她天生万人迷 异界:奋斗中的植物人 长生武道:从九龙夺嫡开始吃瓜 小可怜是万人嫌,反派们带她发疯 异常收容物:代号C200胜负师 快乐!豪门后妈就要躺着数钱 开局征服女帝,我赢麻了 始纪未来 开局美女总裁就要以身相许 认宗归宗后,全能大佬路子野翻了

“小伙子,”老者转过身来对王浩道,“你来得可真巧哇,我这里刚好缺一名助教,你就留下吧!”

“多谢先生!”王浩不禁喜出望外,赶忙行了个大礼。

“哎,严重啦!”老者伸手扶起王浩,“老夫姓秦名若望,是清州书院的教授,你就叫我秦教授吧。”

“是,秦教授。”

“时候不早了,你随我来。”

说罢秦教授领着王浩向拱门内走去,里面又有一个小院。

“孙超!过来。”

随着秦教授的叫声,一个小伙子应声从一旁的厢房跑出来。

“老师有何吩咐?”

“这是王浩,新来的助教,你带他安排一下住宿。”

“是。”

秦教授说罢径直向前走去,前方又有一道圆形的拱门,原来这是一个三进的院落。

“王兄请随我来。”那个叫孙超的年轻人领着王浩向一侧的厢房走去。

“有劳孙兄了。”天色渐晚,王浩看不真切孙超的面容,只是感觉他大概二十左右年纪,高高瘦瘦,为人很谦和。

孙超先回房取来烛台,打开隔壁厢房,王浩在烛光下环顾四周,这是间普通的卧室。

“王兄,这间本是苏助教住的,他家做药材生意,去年家中出了变故,他的兄长收货途中遭强人打劫,不幸丢了性命,他便回去接了兄长的差事。”

“哦,真是可惜!”王浩摇头叹道,接着问,“敢问孙兄,这书院有助教几名?”

“王兄有所不知,根据清州署衙核定的职数,清州书院有教授一名,助教两名,如今你既补了苏助教的缺,职数也就满了。”

“原来如此,那眼下有多少学生呢?”

“只有五十几人了,去年大战前还有九十几人,这一打仗好多学生就回家了。这里的学生大都是平民子弟,虽说在官学读书不用花钱,但老百姓家的孩子早晚还是要当家的。”

孙超叹了口气,忽问:“王兄可曾用饭?”

王浩不好意思的摇摇头:“尚未。”

“你看我,只顾和你说话,忘了带你用饭了,来,王兄这边请。”

说罢孙超便引王浩出了卧室,向后面的小院走去,进了院门左拐便是伙房。孙超指了指右侧三间厢房道:“那是秦教授一家住的地方。”

王浩扭头看去,只见中间的厢房亮着灯,应该是秦教授一家正在用膳,随后孙超将王浩引入伙房。

“李嫂,这是新来的王助教,有饭就给他安排点吧。”

一个中年妇人热情的迎上来,将王浩让在桌旁坐下,然后在灶台上盛来一大碗米饭,又端来半小盘炒菜,王浩谢了一声便立刻狼吞虎咽起来。

大半个月来,王浩第一次吃到香喷喷的米饭,感觉美味无比,炒菜中竟还有些许肉末,吃得王浩满嘴油滋滋的,心中感动得快要落泪了。吃罢虽是半饱,却已十分满足了。

谢过李嫂后王浩独自回房。铺好被褥,躺在床上,想着今天的遭遇,王浩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上午还食宿无着,焦灼无比,晚上便吃上米饭肉菜,睡在有被褥的床上。

“看来这一切冥冥中早就注定了!否则哪有这般巧的事?我先前是清州大学的老师,如今做了清州书院的助教。”想到这他心中坦然,于是呼呼大睡起来。

第二日清晨,孙超叫醒王浩同去用早饭,然后回到学堂。大约七点半钟学生陆陆续续来到书院,照例是一个时辰的晨读。秦教授很快也来了,先是安排一天的任务,上午由孙超讲授《中庸》,下午由秦教授讲授《春秋》,王浩因为是新到,暂不授课,只负责批改学生的作业。

孙超将昨日学生课堂上的作业拿来,王浩看了看,主要是默写四书五经里的段落,这些内容他都熟悉,只是都用繁体字书写,他虽认识一些,但却认不全。于是待秦教授和孙超走后,他将书架上的四书五经拿来,对着书卷批改起来。

用毛笔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小时候老家村东头有个叫白云庵的寺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书法极好,当地不少官员都来向他求字。王浩打小跟老和尚学习书法,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老和尚看他很能吃苦,也用心教他,初中时他参加市里的书法大赛,还获过奖。后来上大学,他还坚持周末练习,一手欧体书法颇有几分神似,所以功底还是很扎实的。

“看来学过的东西不白学,早晚会有用着的一天,技多不压身,古人诚不我欺也。”王浩暗自庆幸起来。

如此一个月,王浩天天负责批改作业。同时,他利用一切闲暇时间恶补古文,真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拿出了读博时的劲头,凡是书院书架上有的书,几乎都被他读了一遍,有不认识或不理解的便向孙超或秦教授请教。他本就有较深的古文造诣,经过这一番强化训练,已然不在话下,无论是读还是写都十分熟练了。

秦教授对他赞许有加,也因发现了这个人才颇为自得。这期间秦教授跟王浩闲聊,问起他的过往,王浩只说自幼和家乡长辈修习过一段时间,后来便是自学的,如今家中只剩一个老舅,生活难以为继,所以只身来清州寻个出路。问及年纪,便说今年22岁。秦教授深信不疑,不加多问。

孙超成了王浩课余最好的朋友,他今年恰好二十岁,家里是开豆腐坊的,这是极苦的营生。他因自幼见父母日夜操劳,便立志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童年念私塾时就十分用功,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州书院,在书院的表现亦十分突出,因此颇得秦教授赏识。

可惜大唐已亡,由于战乱频繁,中原政权更迭,科举一途早就荒废了。清州书院的学子们入仕无门,也不能像以往还能推荐去长安国子监深造,因此除个别家中有关系或运气极佳的,在出师后会被选入衙门作笔吏,其余的都是回家自谋营生,不少学子中途就终止学业回家去了。

因秦教授赏识,孙超出师后被聘为助教留在书院。助教每月有二两俸银,在清州城内算得上是中等收入了,孙超家的豆腐坊每日起早贪黑也挣不了这么多,因此他甚为满意,做起事来兢兢业业。

王浩听说每月有二两银子拿,开心得快要跳起来:想不到这小小书院既管吃管住,还管银子,一点不比清州大学的待遇差啊;看来我中华民族屹立数千年而不倒,正是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刺史朱斌果然非等闲之人,从他重视教育这点就可窥知一二。自此王浩做起事来更有干劲了。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