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带着图书馆去抗日 > 第27章 三种子弹

第27章 三种子弹(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游戏成真,我在现实成仙了 你透视呢,乱看阿姨心事干啥? 一群白眼狼,都别管我叫哥 回到1929我曲线救国 我在冲喜文里捞人 让你算命,你说我算什么东西? 本王不干了 穿成恶毒女配后,她摆烂成白月光 带着爹妈穿七零 美利坚从流浪汉开始逆袭

“要不是后方离不开你,我非把你抓来当政委不可。”

陈旅长似笑非笑地看着朱涵。

“我可没你想得那么厉害。”

朱涵也只是耸了耸肩,完全无视了陈旅长的夸赞。

受很多影视作品的影响,现在绝大多数没接触过军队的人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政委和指导员就是负责思想和生活的。

就像是古代的大管家一样,不掺和开疆扩土,只负责账目人事。

但这其实很片面,虽然最开始设立这个职位的时候,其职责确实就是主抓军队思想。

但现实是,在军队这种人人争先的地方,光会打嘴炮是没人服你的。

想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

首先你得比他们更优秀、更勇敢、更坚韧。

其次,想做思想工作,得先懂思想。

各种思想主张的书籍得看吧?

得能找到战士们出现思想问题的根本原因吧?

最后,想要在最关键的时候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带领大家向死而生,反败为胜的话。

是不是需要对敌我形势、战略思想、战术战法都有清晰的认识?

所以说,政委指导员啥的真不是那么好当的,主打的就是个文武双全。

“正好你来了,我跟赵思哲还需要你帮忙当裁判呢。”

“啥?”

陈旅长吓了一跳。

好家伙,这俩货不是前两天刚和好吗?

怎么这么快又闹矛盾了?

“没你想得那么夸张,这次真的只是工作上的一点小分歧。”

进了屋,朱涵看出了陈旅长的心思,一边解释一边在桌子上摆出了三枚子弹。

分别是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7.62*25mm托卡列夫弹和.45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这是要干什么?”

看着他的举动,陈旅长一头雾水。

赵思哲见他们二人进来了,连忙上前解释:

“显而易见,我们在弹药选择上出现了分歧。”

“想造枪,先定弹,这是枪械设计的基本常……呃,大多数情况下的常识。”

赵思哲看着朱涵顿了一下,无可奈何地改口。

“朱厂长和我一致认为,造冲锋枪无论如何都不能像搞五六半那么激进。”

“对了,我还一直想问呢。”陈旅长中间插了一嘴,“为啥起了五六半这么个奇怪的名字?”

“瞎取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敌人罢了。”

显然这样的解释是没啥说服力的,但也算稍稍满足了二人的好奇心。

没啥可深究的,全当朱涵个人的怪癖了。

你是大佬,你说了算。

“好了,别打岔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三个子弹应该怎么选。”

心虚的朱涵赶紧岔开了话题。

紧接着由赵思哲为陈旅长讲解了一下这几个子弹的不同区别。

最开始手枪子弹跟步枪弹一样,可以按照弹头的形状分为尖弹和圆弹。

先说步枪弹。

早期步枪为了提高杀伤力,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圆头弹。

而随着战争形式的变化,战争双方交火的距离越来越远。

威力小一些但精准度和射击距离遥遥领先的尖头弹很快取代了前者。

但到了手枪弹这里就不一样了。

手枪和冲锋枪的定位决定了二者的枪管不需要多长。

尤其是冲锋枪,它需要的是较小的后座,较高的射速,和凶猛的火力。

所以在现在这个防弹衣还没烂大街的时代,手枪弹虽然越变越长、越变越细,但死活就是坚守着圆头弹的底线。

于是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想要提高手枪弹的杀伤力只有两种办法。

要么搞大长径比弹头的高速轻弹,进入人体后快速失稳造成翻滚释放能量,形成较大的瞬时空腔。

要么增大口径提高质量来提升人体侵彻能力和扩大永久空腔。

7.62托卡列夫弹和.45柯尔特弹就是两种方式的典型代表。

而朱涵和赵思哲二人主要的分歧就来源于对于冲锋枪的理解。

赵思哲强烈建议冲锋枪采取7.62*25mm的托卡列夫弹,而朱涵则倾向9*19mm帕弹。

顺便说一句,帕弹和托卡列夫弹往根上说还是同族表亲,都是7.65*25mm博查特手枪弹的孙子辈。

至于.45柯尔特弹嘛,纯粹是拿来凑数的。

诚然这玩意的停止作用是真的好,打到腿上哪怕没接触到骨头,腿骨照样能被震碎。

但.45口径的柯尔特弹后坐力太大了。

与之相比,它沉重的弹头带来的弹道下坠都只能算是小问题。(别误会,这里指的是弹头质量和装药量的问题,不是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问题。)

唯一把它摆上来的理由就是阎老西的太原兵工厂直接能生产它。

八路里很多战士手里的晋造盒子炮和晋造汤姆森用的就是这种子弹。

甭管是到时候直接把工厂抢来生产,还是发给使用晋造盒子炮的战士都比较方便。

“等等,什么是停止作用?”陈旅长歪着头,一副乖学生的样子。

他现在的一个决定可是直接关系着以后数十万战士使用武器性能的,所以坚决不能马虎。

“很简单。”朱涵一贯能找到最适合与人沟通的方式,“你回忆一下战场上的情景。”

“你见没见过有的战士都中弹了,自己压根都感觉不到,依旧生龙活虎地与敌人搏斗的?”

“见过啊。”

“那你见没见过,在冲锋的路上,有的战士中弹的样子就好像有人狠狠给了他一拳,当场向后一趔趄那种?”

“也见过啊。”

“那你再反过来想,如果你是开枪的人,你希望敌人中弹之后是什么反应?”

“所以说停止作用就是让敌人中弹的一瞬间打断其进行的任何动作?”陈旅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真不愧是两位专家啊,考虑得就是周到。

有这二人相助,何愁我八路打不过鬼子?

于是赵思哲先给出了他的理由:

7.62托卡列夫弹,弹头长径比大,重量轻,初速高,弹道性能更稳,而且穿透力更高。

不管是战士们手里的7.63mm口径的欧产驳壳枪,还是毛熊产的7.62mm驳壳枪都可以直接使用这种子弹。(早期毛熊人真这么干的,能用就是费枪管。)

而且这种子弹本身就有钢壳型号,拿来参数直接就可以生产,不会对现在薄弱的铜储量造成太大的打击。

最关键的是,这种子弹只需要用单基发射药就可以了,工厂目前自产的发射药直接就能拿来用。

你没听错,7.62托卡列夫弹用的是单基发射药。

甚至不止如此,就连莫辛纳甘用的7.62*54R步枪弹用的也是单基发射药。

手枪的托弹,ak47的M43弹,狙击枪和通用机枪的54R弹,一整个单兵弹药体系全是单基发射药来的。

要不咋说咱兔子刚建国的时候一定要全面采用毛熊模式呢?

由此可见一斑。

它是真容易搞啊!

搞出来的东西还是世界领先的,突出一个花小钱办大事。

“你们一直在强调的单鸡、双鸡又是个啥?”

陈旅长再次询问。

“现代枪械一般都采用硝化棉作为弹药的发射药。”

“但是有的时候光用硝化棉还不太让人满意,于是又往里面掺了更厉害的火药——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那不是炸药吗?”

“对啊,液体的,把棉絮状的硝化棉跟一定量的硝化甘油混合,再做出来的发射药就叫双基发射药,只有硝化棉的叫单基发射药。”

赵思哲叹了一口气,扔出了他观点中的撒手锏:

“目前我们哪有那么多的硝化甘油啊?唯一的来源就是裂解煤焦油。”

“可煤焦油才多少啊,多弄出点芳香族化合物搞TNT不好吗?”

“省下来的硝化甘油做成片状双基发射药去搞炮弹发射药不好吗?”

“何必浪费在手枪弹上呢?”

陈旅长一听这话果然坐不住了,一下蹦了起来,焦急地说:

“小朱啊,炮弹对咱们可太重要了,就冲这个我也不能同意你搞那啥怕弹,无论如何不能耽误炮弹的生产啊!”

朱涵看着陈旅长的反应哭笑不得。

就是证据确凿的犯罪嫌疑人,法庭也得给个自辩的机会吧?

我这还什么都没说呢怎么就给判死刑了?

昏官,绝对的昏官!

只得赶紧解释,免得这个日后的大将再急出病来。

“我能不知道八路缺炮吗?咱总得让我阐述一下我的理由吧?”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