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带着图书馆去抗日 > 第23章 还得要物资

第23章 还得要物资(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游戏成真,我在现实成仙了 你透视呢,乱看阿姨心事干啥? 一群白眼狼,都别管我叫哥 回到1929我曲线救国 我在冲喜文里捞人 让你算命,你说我算什么东西? 本王不干了 穿成恶毒女配后,她摆烂成白月光 带着爹妈穿七零 美利坚从流浪汉开始逆袭

“呵,你还有什么我没想到的考量吗?”

赵思涵的这声呵并不是嘲笑,反而是一种“我一猜就是这样”的感觉。

才一天他就已经习惯了朱涵的思考方式,这货保证还有后手。

“我想的是训练成本。”

“训练成本?”

指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训练这种事情好像应该是他们该考虑的吧?

“华夏的冲锋枪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冲锋枪就是冲锋的时候端着突突的。”

“难道不是吗?”

“当然也可以,但那是在巷战和冲锋的时候,要是两军对垒就不好使了。”

“别看冲锋枪射程近,但那个射程是指能打准的射程,而不是能打死人的射程。”

“在远距离,它的作用也是压制用的,毕竟哪怕被命中的概率再小也没人愿意用命去赌。”

“而这时候需要步枪配合着精准打击,避免出现能压住的打不着,能打准的压不住的情况。”

“原来是这样!”

本来指战员们还想提出一点反对意见。

毕竟他们的用法都是在尸山血海里用命总结出来的经验。

但他们紧接着就反应了过来。

之前那是因为缺枪少弹,每一颗子弹都不能浪费,所以才有了这种搏命的打法。

但现在呢?

人家给你提供了这么充裕的弹药,是不是就得考虑点其他的可能?

“所以说冲锋也好,伏击也罢,冲锋枪手是需要随时保持跟步枪手配合的。”

“一个步枪手换装冲锋枪,只需要一天就能学会使用思路,训练一周就能懂得配合,形成初步战斗力。”

“反观机枪呢?一挺机枪需要正副射手负责不同的工作。”

“机枪阵地布置在什么位置,机枪工事怎么挖,什么时候转移,怎么支援步兵,怎么随队冲锋,这些都需要重新学习,没有一个半月是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的。”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所以,在我看来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的性价比略高于生产轻机枪。”

“而且……”

众人看着眉毛一挑,说了句而且的朱涵,总感觉他往下是要扔个更重磅的消息。

“我们的步枪用的是单基发射药,而手枪弹必须用到双基发射药。”

“换句话说我们还没建立双基发射药的生产线呢。”

“其实双基发射药才是主流,大多数弹药都要用到它,其中就包括……”

朱涵往前探了探身子,活像一个猥琐大叔。

“炮弹。”

“嘶!”

在场人包括赵思哲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是炮啊!

咱八路想都不敢想的炮啊!

听朱涵这意思,他能造出来?

还他娘的有啥是这货不会的吗?

不不不,不用造炮,就是光能造炮弹咱八路军都得过年了。

“哎呀,这炮弹的发射药自然跟子弹的不一样。”

“但我们也得先搞点技术储备不是?”

“首长,你也不想八路军没有炮的吧?”

“造!造他娘的!”

能让一向斯文的刘首长爆粗口,可见他心中翻起了多大的巨浪。

没办法,那毕竟是炮啊。

要是八路军能自己造出重武器,鬼子的封锁就是个笑话。

就129师底下那两个旅,随便一个,给他5门60mm的小迫击炮200发炮弹,配合着五六半跟鬼子甲种联队硬碰硬都不带吃亏的。

要是来他200门……

不行不行,画面太美,不能想。

淡定,我很淡定,我一定要淡定,我……他妹的怎么淡定!

“说吧!你们要什么?咱129师全力支持!”

朱涵等的就是这句话。

“既然想要好东西,肯定付出不会少,更何况咱现在一穷二白,所以老总一定要先有心理准备,别怪我狮子大开口。”

“哈哈哈,你太小瞧我们了,放心,你的成绩在这摆着呢,就是朱老总知道了也得大力支持。”

听到朱涵的话,刘老总都忍不住笑了,能用800公斤铜就换来一百多万发子弹,这买卖光头听了都得晕过去。

就是四大家族那种发国难财,吃人血的买卖也没有这么赚的。

邓公也笑着说:

“小朱同志,你的性格我们都听老陈说了,如果你跟我们叫一成的委屈,那意味着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你都已经解决了九成的困难了,可能还不止。”

“需要什么你就只管说,五六百套军装(两吨棉)和一百五十多万发子弹孰轻孰重,我们还是拎得清的。”

既然话都说到这了,朱涵也就不客气了。

众位指战员也纷纷竖起了耳朵。

“首先最缺的嘛,肯定是人,可人既是最好解决的,也是最麻烦的。”

“这段时间工人们自愿加班加点才勉强有的这个产量,如果再增加产线就力有不逮了。”

“在我看来,光是枪弹生产线想要做到我要的产量没个三四千人是不行的。”

“人多了,本就不太足够的机床啥的就更缺了,还得有人专门负责制造机床。”

“生产的人多了,物资又不够了,各种矿场、砖窑、石灰窑、钢厂、化工厂哪哪都需要人。”

“配套的,人多了是不是又需要更多的宿舍、食堂、粮食、津贴?”

“更何况人员素质也很重要,矿场、钢厂各种窑都还好,化工厂、火药组、机床组都需要文化人。”

“就算这些人真的都找来了,他们可靠吗?嘴严吗?会不会是奸细?会不会把消息透露给敌人?”

哪怕朱涵已经尽量往少了算,依旧有近万人的缺口,这可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现在的129师正规军全算上也才一万三千来人。

看着不说话的两位老总,朱涵心里一紧,试探着问:

“要不我少要点……”

“为什么要少要点?”

两位老总开口了。

“傻孩子,你以为我们不说话是为难了?”

“恰恰相反,我们很欣慰。”

“生产啥的我们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再着急也只能干看着。”

“这么重的担子,全让你一个人担着,我们自责啊。”

“我们不怕你麻烦我们,就怕你用不上我们。”

“驱逐倭寇,振兴中华这种事,不光也不应该是你一个人的事。”

“能帮你分担,跟你一起奋斗,我们深感荣幸。”

“老总、邓公你们别说了,再说我要哭了。”

朱涵急忙打断了两位首长,心里一股暖流涌出,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多可爱的首长啊,多可敬的伟人啊。

也对,如果没有这些前辈们的勇于承担、团结付出,后世哪来的太平盛世?

“呵呵,人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会跟太祖说明,在整个苏区招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尽可能给你调过来。”

“还有木匠,这附近稍微会点木工活的全被我招来了,但还是不够。”

“你别看工厂玩的是铁,但机床这东西既不需要打铁又不需要看火,还是木匠上手快。”

“哈哈,没问题。”

朱涵擦了擦湿润的眼睛,点了点头,继续道:

“第二个就是钨。”

“钨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硬质合金,我们太多地方需要用到它了。”

“比如金属加工用的刀头,冲压模具的内模,还有枪械的击针。”

“钨矿这东西咱们这没有,全都集中在新四军的活动范围。”

“我来这的两年多一直联系那边运送钨矿,但以现在工厂的产量再有不到一个月存货就用完了。”

“如果没有钨钢,刀头啥的还可以用高碳钢应付,大不了磨损快一些。”

“但击针可不敢马虎啊,如果击针用工具钢啥的代替的话,用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导致枪械无法击发子弹。”

“在战场上膛线没了还能勉强用,击针出问题就相当于彻底废了一支枪。”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