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1)
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带来一场灾难性的后果,秦二世而亡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自古至今,莫不如此;而南北朝时期,这样的惨痛教训更是数不胜数。
废立太子,的确要慎之又慎!这就是杨坚担心的根源所在!
同理,太子杨勇的身后也有着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而这股势力的代表就是:高颎!
没错,高颎就是太子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一方面,是因为杨勇是长子,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约定成俗,不宜乱改;另外还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这位绝世猛人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两家结成了亲家。无论于公还是于私,他都应该力挺太子。
事实上,杨坚和独孤氏曾经试探过这个猛人!有一次,杨坚两口子和高颎闲聊,就装作无意的问了这么一句话:“有神仙灵,说是晋王杨广能统治天下,你说该怎么办好?”高颎反应非常强烈,立马下跪道:“长幼有序,废立太子之事不可枉谈!”
高颎的意思非常明显且坚定,他是绝对不会同意废黜太子的!
杨坚听完后,原本有些犹豫的心,就更加摇摆不定了!高颎是自己这么多年的老朋友,见识高远,他的话难道还会有错吗?
而女强人独孤氏却从这里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想要废黜太子,就必须先过高颎这一关!而要过这一关,就必须要除掉这个家伙、这个太子的最大支持者!更何况,她早就已经看这个家伙不爽了!
女人总是比男人更细心,总是能发现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这是女人强于男人之处,也是男女分工之关键所在。
就在“眼镜蛇”杨素拿高颎一点办法都没有、在家里极度郁闷的时候,独孤氏却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很女人”;也就是说,只有女人才会看到这种突破口!
事情原本非常简单:高颎的老婆贺拔氏去世了!
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个贺拔氏实在是太普通了;虽然她也是名门出身(贺拔氏的家族在北周时期非常兴盛)!但普通并不意味着平庸,贺拔氏是一个真正的贤妻良母,从不干涉丈夫的任何事务,而是默默的在背后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我相信,高颎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位平凡的女子绝对功不可没!是啊,就在我们追求那些所谓的美女时,是不是也该留意一下身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好女孩呢?或许,她们才是真正适合我我们的真命天女!
而阴谋,正是从这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开始!
就在高颎刚刚办完丧事、还处在悲痛之中的时候,皇帝杨坚却关心的问了这么一句话:“要不要朕再给你娶一位?”
高颎感觉非常不可思议,自己可是刚刚死了老婆呀,如果接着再娶,怎么对得起已经去世的贺拔氏?于是,他婉言谢绝道:“臣已经老了,再娶之事已不敢奢望!”这本是一句客套之话,哪个成功男人家里还不有个三妻四妾的?!现在都如此,更别说隋唐那个时代了!
杨坚也觉得不可强人所难,此事就此作罢!
过了没多久,高颎的小妾生了个男孩;杨坚听说后,也替自己的老朋友开心!可就在这时,独孤氏说话了:“陛下还如此信任高颎?当初陛下好心替他再娶,而这个家伙却只顾着小妾,竟然当面欺骗陛下;现在,他的欺诈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
杨坚一听,确实是这么回事,于是心里开始有了芥蒂,对高颎不再那么言听计从了!
这一切,正是独孤氏一手导演的!
这个女人其实早就已经知道了高颎小妾怀孕的消息;贺拔氏去世后,她装作好心故意让丈夫给高颎说媒;她知道,以高颎的性格,是绝对不会答应的。然后,等高颎小妾生下小孩后,再给他安一个欺瞒皇帝的罪名,以达到离间君臣的目的!
不得不说,她确实做到了!女人啊女人,真要狠起来,确实够吓人的;独孤氏的这次出手,几乎是直奔要害而去,打的我们的绝世猛人没有任何反击的余地。事实上,高颎压根儿还不知道有这回事儿呢!
后来,高颎和汉王杨谅领兵征讨高丽,结果大军无功而返!上天作弄、非战之罪,杨坚并没有怪罪咱们的猛人。可独孤氏却抓住了把柄,对自己丈夫吹起了枕边风:“此次出征高丽,高颎当初百般阻挠,陛下强令派遣他才动身;当时我就知道这个家伙不会成功!”
杨坚听后,心中不自觉的泛起了一丝怀疑:自己这位多年的老朋友,难道真的对自己有了贰心?难道真的没有去尽心完成征讨高丽的任务?
再联想到前面的的欺瞒事件,这个大隋皇帝已经生出了一丝憎恶,而内心深处也已经不再把高颎当作自家人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可能很多人会提出质疑:就凭这么两件芝麻小的事情,就能离间杨坚和高颎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原本也有同样的疑问,但搞明白了以下两点,或许你就不再觉得奇怪了:
一是杨坚的多疑,他的这个毛病已经间接害死了卫戍司令虞庆则(前有详述);对高颎产生这点怀疑,算是很给这位老朋友面子了!
二是关于老婆和朋友孰轻孰重的问题,很明显,杨坚更看重老婆、更信任老婆说的话;“枕边风”再次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杨坚,果然是个听话的模范丈夫。
不得不充满感伤的说,我们的绝世猛人的确是失宠了!
九十八、换储风云(七):木桶上的短板
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不败的神话、本就没有永久的荣耀,咱们的高颎已经成功了太长时间,已经享受了太多的荣誉!现在的失宠,或许也是事务发展的必然吧。所谓“水满则溢”,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关于这位猛人的失宠,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再战突厥”期间!
高颎曾经派遣使者回京城求援,以追击突厥溃军。但是杨坚的近臣却以此为由,污蔑高颎要谋反!这要搁在以往,绝对是要被砍头的,可此时杨坚却沉默了,既没有严惩这些近臣,也没有派出援军。我们可以肯定,杨坚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就是因为他已经不再信任这个老朋友了。
话说回来,以这些近臣的实力,哪来的勇气去污蔑堂堂国务院总理?为什么以前从没有发生过这种事?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这种事?很明显,有人在背后给他们撑腰,而这个人毫无疑问正是独孤氏、后宫的掌权者!
如此多的人在背地里捅刀子,高颎想不失宠都难!
高颎是猛人吗?这是不用怀疑的,否则我们也不会称呼他为天下第一谋士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猛人也是有缺点的:外战内行、内战外行。当面对外部的强敌时,他英勇果敢、足智多谋;但面对来自内部的威胁时,他却表现的极其愚笨和弱智,根本不像他自己!当年的仁寿宫事件,如果他能果断出击,恐怕杨素也不会嚣张到现在。
很明显,在处理内部事务时,这个猛人表现的太顾全大局了、表现的太容忍了。不错,宰相肚里能撑船,但要是一味的忍让,最终不仅不会得到敌人的好感,反而会助长对手的气焰!
对于所发生的一切,高颎会一点察觉都没有吗?显然不可能!但我们的猛人却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默默忍受、选择了忍辱负重!他太相信自己跟杨坚夫妻的友谊了,以为这些东西可以永久不变;太相信自己的忠心耿耿了,以为自己一心为国就可以安然无事!
他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他严重低估了对手的凶狠程度,严重低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程度!
他应该反击的,他应该有所作为的!至少应该积极的与杨坚进行沟通,至少应该与独孤氏进行沟通;可他却选择了什么都不做,任由事情恶化下去!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让我百思不得其:当时的杨广声誉颇隆,而杨勇已是四面楚歌,为什么天下第一谋士就不能替这位皇太子谋划谋划呢?难道仅仅是怕招来猜忌,从而明哲保身?即使不做谋划,至少也应该约束一下太子的行为啊?或者,高颎已经做了上述事情,而太子杨勇真的是烂泥糊不上墙?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情况可能性更大!
英雄迟暮,难道我们的超级猛人真的老了吗?曾经的你是多么的豪迈、多么的义无反顾;曾经的你是多么的睿智、多么的足智多谋!可现在的你呢,怎么会变得如此的窝囊?怎么能任人欺侮?
敌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直到把你彻底整垮!而一件“谋反大案”的发生,终于将我们的绝世猛人推向了深渊。巧合的是,这件案子的主人公正是高颎的好朋友王世积!
从征高丽的战场上归来后,王世积被派去镇守凉州(甘肃武威一带),担任封疆大吏!没过多久,原先跟着他混的一个亲信皇甫孝谐犯了罪,逃到了他这里,想要这个老上司收留他。王世积不傻,知道这种事情有违法度,搞不好连自己都要搭进去,于是果断拒绝了这个亲信的请求,双方由此结下了怨仇。不久之后,皇甫孝谐落入法网,被发配到岭南地区服兵役,在这里这位老兄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凌辱,于是天天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能够再过上有酒有肉有女人的美好生活!
不知道是受人指使还是自己脑袋开了光,这个家伙竟然想出了一个昏招:通过告发别人,来获得功名!说实话,这种损招也只有那种人格败坏的人才能想得出来,可以想见这个皇甫孝谐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