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明月来相照 > 20 王位继承权的说明

20 王位继承权的说明(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繁华落烬 柔树天成 爱情种植 我喜欢你 碧落千叶 残酷总裁无心妻 人鱼公主 首席卧底夫人 习惯爱 调教奴颜相公

2006年10月2日

在古意看到有人问妾的地位高还是子女地位高

很多人都回答对了

另外本文其后也会涉及到一些继承权问题,所以将昨晚的帖子也贴到这里,作为资料说明一下。

原帖在这里http://bbs./showmsg.php?board=10&id=7312&msg=古意茶坊

今天更增加了另外一些内容

若不想看古文,请跳过古文部分,直接看********下面部分

请看

《春秋》

◇隐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春秋公羊传》

◇隐公元年

【传】(传是解释经文的。)

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出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传】《春秋左传》

◇隐公元年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

这一段经,两段传,其实已经解释了妾生子女的地位问题

左传中说:

鲁惠公最初的正妻(元妃)是孟子(宋国是殷王后裔,子姓,孟子应该是姐妹中排行第一的,孟是排行,后面的“仲”也是排行)诸侯按规矩是只能娶一次正妻,但可能规矩被破坏。

孟子死了之后,以小老婆声子为继室,但非正妻。

仲子相当于正妻,所以才有特地记载仲子的身份---宋武公排行第二的女儿

中间还穿插异象:仲子一出生手上有花纹,纹样近似“鲁夫人”的字样(夫人是春秋战国时代国君正妻的称号,跟后世随便可以称为夫人不同)

所以仲子被嫁到鲁国,注意用的是“归”,一个字的不同,显示其身份(春秋左传中很多这样的笔法,一个字,表明作者的态度,褒善显恶)。

仲子相当于正妻(夫人,而且其死后也是按照夫人之礼安葬的),所以生的儿子是嫡长子--桓公,声子是妾,所以生的儿子是庶子--隐公。

仲子生了桓公不久,惠公死去,因此才先立了隐公。隐公也知道自己身份不适合这个位置,将来是要把位置还给弟弟的,不过后来被弟弟杀了,这是后话。(很悲惨的一个人,辛辛苦苦为弟弟,结果有人挑拨他杀了弟弟,自己一直当王,他不同意,这个坏人怕被泄漏性命不保,反而又去找他弟弟,挑拨离间,结果弟弟杀了哥哥)

请看公羊传最后一句:“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同样的条件下,即是两个妃子同时生了儿子

那么,肯定是地位高,出身好的那个妃子的儿子地位高,所以子以母贵。

如果,一个妃子生了儿子,另一个没有儿子(女儿不算)

那么,肯定是生了儿子的高,所以“母以子贵”

若正妻无子,那就非常危险,很容易被替代

除非是正妻从其它妾室那里过继,认为自己的儿子

才能巩固地位。

所以“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要动态地看。

我们以最熟悉的唐太宗立太子的事来看

最初立的嫡长子,长孙皇后所出:

嫡是正妻所生

长是正妻所生第一个儿子,所以称为嫡长子

妾室所生的儿子,不管年纪再大,都不能算嫡子,都是庶子

庶子不能继承大宗(只能是小宗)

后来经过一系列宫廷斗争

唐太宗想立杨妃的儿子为太子,遭到大臣们反对

一方面固然跟杨妃的隋朝皇室出身和长孙无忌想控制朝廷有关

一方面也跟杨妃的儿子非嫡子有关

然后,唐高宗李治的原配,为王皇后

王皇后无子,为了巩固地位,认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儿子为自己儿子

那就是嫡长子。本来这个儿子地位卑微的,但因为母亲成了皇后,就子以母贵。

萧淑妃虽然有子,但非嫡子,因为是妾,反而是王皇后的那个认的儿子为太子。

但是萧淑妃很受宠,所以就一直想让李治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王皇后由于这个儿子非自己所出,皇帝又讨厌她(历史上受宠的皇后无子而认妃子儿子为子,保住地位的,东汉很多),一直担心自己后位不保,所以才想到拉武照(后来的女皇)。

武照进宫后,也是妾,所以她的儿子也是庶子

但后来她成功夺得后位,她的儿子身份就变成了嫡子

因此,武照的第一个儿子就成了嫡长子

原来的太子因为母亲王皇后被废,就从嫡长子变成了庶子

他自知在太子位置上坐不了多久,所以自请辞太子位。

李治也批准了。

最后是武照的第一个儿子被立为太子。

如果武照不能生儿子,她是不可能封昭仪,更进一步当上皇后的,所以也就是“母以子贵。”

(武照的母亲是隋朝皇室近亲之后,虽然父亲只是个做生意的商人,但因母亲之故,提高了身价,所以也算出身高贵,也是“子以母贵”,跟康熙第八子的母亲出身辛者库不可同日而语。)

继承权是这样的,一般而言,

除非嫡子一脉全部断绝或者年纪非常小,否则不能立庶子继承皇位。

明朝朱元璋的就是立太子的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继承

而不是立燕王为皇位继承人(当然他后来抢了皇位)。

太的其中一个意思就是继承正统之意

所以皇太弟、皇太女(唐朝安乐公主的突发奇想)、皇太子、皇太孙都是指正统皇位继承人。

对于继承权,大家可以多去看看《礼记》,《春秋》三传,里面讲得很详细。

蒙元和满清跟中国汉族皇室传统不一

另外,康熙最初立太子是满清这个例外中的例外。

儒家传统,不讲纯粹的血脉关系,重点是身份继承。

“为人后者为之子”就是这个意思

就是儿子如果过继承成别人的儿子,大部分是

小宗过继到大宗(历史上许多皇位都是这样的)

继承皇帝基业。

这个儿子就不能再侍奉本家的香火,也不能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父,只能称那个认的父亲为父。因为他侍奉的是另外一家的香火,是另一家的继承人--后人所以也就是另一家的儿子。

服丧的规矩也有很大区别。

为了严谨一点,刚才去查了礼记,翻译整理如下(主要在丧服小记第十五这章中,下册因为我手边没书,不好打,就省略了。)

在过继以后

若生父死了(一般都是从叔伯兄弟中的小宗过继给大宗),

这个作儿子的只能服齊衰一年,因为实际上是十三个月,所以是两年之丧

其妻子跟随丈夫为原来的公婆服丧,降一等服大功九月

而认的父亲死了,做儿子的要服斬衰两年。因为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所以也称为三年之丧

其妻子跟随丈夫为现在的公婆服丧,降一等服齊衰一年

我们很多人通常理解的守三年之丧为三十六个月,这是误解

斬衰是最重的居丧之服,是用雌麻纤维所织成的布做的,是最为粗恶的布料,不封边

一般为父亲服丧用此。

父亲死的第二天小裣,小裣后,孝子(早期古语中的孝子一般指继承人,也就是宗子,跟我们现在认为的孝子意思不一样)在堂上房中摘下别发用的簪子,解下包发巾,用麻缕束发。

齊衰是次一等的居丧之服,是用雄麻纤维所织成的布做的,布料稍微细一些,封边。

一般为母亲服丧

母亲死的第二天小裣,小裣后,孝子先用麻缕束发,回到丧位时,取下麻缕,改用白麻布长布条缠头

古代的丧服五个等级,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根据亲疏贵贱,程度依次降低。

服丧期间从三年到三个月不等。

但是天子、国君、士,因为其身份不同,加上还有“从权”

所以又另有详细规定,非常复杂,就不详写了

另外,请大家注意的是,按照礼记规定,不仅是儿子为父、妻子为夫服丧

妻子死了,丈夫也要服丧,儿子(宗子)死了,父亲也要服丧

但一般等级会相应地降一等。

这个礼仪有些复杂,就写到这里。因为是资料,大家请用0分方式留言。

其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国家以前有礼仪之邦的称呼,决不是浪得虚名。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