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调教大明 > 第307章 公开招考

第307章 公开招考(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不由自主 末世之重生守护你 怪猎:猎人的笔记 被哥哥们团宠后她无敌了 都市最强仙婿 八零大院小可怜是玄学大佬 心肝儿 人在港综,开局陪大嫂做头发 我在游戏世界那些日子 登仙极

他既然向朱元璋建言将驿站独立出来,自然考虑过缺人的问题。只是他想到的解决办法,过于大胆,对当前环境而言,更是离经叛道。

没有一个合适机会,他也不敢贸然说出来。

而现在,朱标的书房内,只有他和朱标二人,且朱标性情温和,又重视亲情,即便是说错了,他相信朱标也不会放心上。

正是献上解决办法的机会。

朱标来了兴致:「什么大胆想法,说来听听!」

大明虽立国十余年,但大明是在战乱,废墟中建立的,人才凋零,再加上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他纵使知道驿站独立,对朝廷大有裨益,却因缺人的缘故,而顾虑重重。

如今蓝斌有解决办法,他想不好奇都难。

「表哥,针对驿站独立,缺人的问题,我以为可以用公开招考的方式,进行解决。」蓝斌看了看朱标,迟疑道。

没错,蓝斌的解决办法,就是后世的公务员考试。

说起来,朝廷缺人,缺的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要知道能当官的读书人,最差也得是举人功名。就这还是因为大明初立,有功名的读书人相对较少的缘故。

等以后读书人多了,当官的标准还得上一个台阶,尤其是想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读书人,必须要考上进士才行。

而想要考取功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一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这也导致民间存在大量,读过书,却又没考上功名,或是考不上秀才、举人,进士,蹉跎一辈子的读书人。

不过那些读书人虽然考不上秀才等功名,但不代表他们没能力,只是没有发挥他们能力的平台而已,若能给他们提供平台,他们一定能迸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能量。

当然,真正让他想到,并提出公务员考试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分化,瓦解文官集团。

一个四分五裂的文官集团,可比一个抱团的文官集团,好对付的多。尤其是他提的公务员考试,从根本上分化了文官集团。

而不是文官内部的党争。

朱标有些迷糊:「公开招考?」

「对,公开招考!」

蓝斌点了点头:「一般驿站的驿丞、驿卒,不需要作诗,写文章,只要读过书,识过字,会算数,就能胜任。」

「朝廷缺有功名的读书人,或是饱读诗书的饱学之士,但不缺读过书、识过字的人。」

「我们可以根据驿站不同的职位需求,发布告示,组织针对性的公开招募考试。别的不敢说,驿站独立后的缺额,一定能填满。」.net

「不妥,不妥!」

朱标听到蓝斌的办法,先是一喜,可马上又意识到这么做,有很大的不妥,要知道朝廷选拔人才,要么是举荐制,要么是科举。

而且根据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朝廷开科举选拔人才,将会是朝廷主流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无数读书人的根基。

蓝斌提的什么公开招考,看似解决了驿站独立后的人员缺额问题,可实际上是挖了读书人的根。

试想明数十、上百个州府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年,说是为了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实际上是为了当官,一展胸中抱负,不负生平所学。

可如果按蓝斌所说的公开招考去做,考一次试,就能当官,那还有人能耐住寂寞,寒窗苦读吗?

那些文官士子能放任不管吗?

蓝斌故作不知:「有何不妥?」

目 录
新书推荐: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