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开局北美1400年:正在建国 > 【345】“三保猜想”

【345】“三保猜想”(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拂沉 我中奖一亿人民币后 大帝的脚是真的臭 从超神开始的旅行者 网游:一把锄头行天下 回到1997造芯片 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重生从告白校花开始 最强小师叔 我的幕后神国

北上顺天肯定还是水路更便捷、迅速;

可疏浚刚毕,具体行船速度还未测定,且若非事出紧急,夜晚多是不会行船的,也就拖慢了速度。

反之,走陆路官道,一日稳定可行百里路程。

出发第一天。

诸位神使还作车驾,至第二天启程,周若愚就按耐不住了:“这马车快把人颠死了,我要骑马!”

对此,就连跳鱼都不反对驳斥了。

这车不是人坐的。

放缓行程还好,赶路颠簸后,下车时众人感觉头皮都在一阵阵鼓跳。

郑和等人不敢怠慢,也在考虑,要不要他们先走一步,让锦衣卫满满护送神使至顺天?

但等马匹牵来,一众大明官员就闭了嘴!

跳鱼轻抚马匹,口中念着晦涩难懂的话语,似乎是与马儿交流……

只见他话音落下,便一个翻身登上马鞍。

马匹陡然受惊,扬蹄狂奔。

这一幕将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可等到他们发现,马上的跳鱼如同粘在了马背上,与马匹运动融为一体,又发出高亢的尖叫——

“呜!!呀呼呼!”

舞动马鞭,兴奋叫嚎。

众人就知晓,神使之马术,异于常人。

紧随其后。

剩下五名法则修士也动了。

一样的动作,似乎是某种既定的仪式;

略显奔放的上马方式,引起马匹大惊,扬起前蹄……

费先仰看懂了,情不自禁道:“几位神……贵使是刻意为之!”

郑和、王景弘看向他。

费先仰又道:“释放马匹的野性,再驯服它,成为最顺服却也最悍勇的坐骑!”

与此同时。

周遭人等也都惊愕:“这几人是蒙古人?”

“看起来很像!”

“可蒙元后裔早已迁入草原深处,瓦剌各部崛起,肆虐北方边关!”

“它们是从哪儿来的?”

人群中,除了郑和等人,也就只有费先仰晓得几人来历,而与此时莫不敢揭露真相。

待得跳鱼等人跑马一圈归来。

周若愚急眼了:“我的呢?我的马呢?”

众人看着他的个头、身板,皆然沉默。

跳鱼想了想道:“郑主使,既要着紧见皇帝,我等六人可与你快马赶路!”

“若愚、若男和阿迪娜留下缓行!”

有了长时间相处,跳鱼对郑和等人还是比较信赖的,才敢于托付三个小的。

周若愚一听就翻脸了:“明明是我提议的骑马,凭什么到最后反而是我留下?”

“你等是在小看我?”

“于神国之中,我早就开始修习马术,所乘坐骑还是‘黄金圣马’的后裔!”

黄金圣马就是当年的阿哈尔捷金马,挑选配种后,诞下不少子嗣,被分予爬山、牛屎等人。

小花也选了一匹,有时被周若愚“偷走”骑乘。

旁人不敢多说,跳鱼却知道如何管教他:“你随我等一起,那若男、阿迪娜如何?”

“你为三人中力壮者,理应扶持弱小,陪同庇护他们。”

周若男可不会骑马,没到修习马术的年纪,不似某人那么野。

一听这话,周若愚脸色垮了下来……

因跳鱼说得是均衡教义,吾主意志。

强者扶持弱小;

周若男既是跟着他来的,他就要照顾得当,否则回去无法于吾主、巫和首席交差!

事情敲定。

就兵分两路。

王景弘很想要留下照顾“小神使大人”,但陛见是大事,他必须在场。

就只能吩咐唐敬:“照顾好小神使们,若出了差错,你知道后果。”

“嗯。“唐敬闷声应是。

王景弘又转头,看向费先仰:“费大人,可否麻烦你押后?我等会尽快陛见,但小神使须得人照顾,你是知晓轻重的。”

所谓轻重,就是指神使的身份只有他知晓。

费先仰皱眉,略感不喜。

他堂堂从三品锦衣卫同知,官阶比郑和、王景弘还高半阶,却要留下陪护三个娃娃?

王景弘一见他神情就冷笑起来:“那好啊,我留下押后好了,让郑大人带诸位先一步归返便是。”

心中也在暗骂。

没眼色的东西,难怪被纪纲压了一头。

三位小神使年纪稚嫩,却能横跨无尽大洋造访大明,还不能说明其身份地位的特殊?

机会摆在眼前还不知把握。

蠢材罢了!

郑和了解王景弘脾性,知道他不是说说而已,但陛见少不了他,只能居中调解:

“费大人,此事我等信不过别人,唯有你能担此重任了。”

听郑和都这么说,费先仰就没办法了。

却还是没能体会正副两位主使的深意,只是不甘愿的领受命令。

“那便如此吧,诸位先行赶路,我等缓行!”

“蠢货!”王景弘又暗骂一句,懒得提点他,又走到周若男身旁:“小神使大人,一路上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若是有人怠慢了你,或是不遵你得意,你先记下,待得到了顺天府,我再来为您收拾他!”

周若男笑着点头,也没多说。

别人看法如何无所谓,小觑也好,冷落也罢。

正如吾主所言,背弃均衡的,也遭均衡的背弃。

自己也不去理会那人就是了。

很快。

先头部队组成,快马出发。

周若愚兴致缺缺,钻入马车里躺尸,继续经历颠簸折磨。

……

又过数日。

浩浩荡荡数百骑兵,终于抵达顺天府。

城中子民惊诧,还当北方又有战事燃起……

郑和担心引得城中非议,连忙命人举起钦差仪仗,宣唱城中——

郑和率西洋总兵,于海外凯旋而归。

异邦诸国来朝,礼敬大明德威!!

城中气氛才为之一变,陡然沸腾喧哗,高呼大明雄威,吾皇万岁!!

第一时间。

郑和到来的消息传入紫禁城。

朱棣大喜而起:“摆驾午门外,迎接钦差归朝!”

庭中大臣皆喜。

而皇太孙朱瞻基也在行列当中,他又作恍惚……

郑和归来了?

那之前一夜惊闻,到底发生了什么?

城中消息闭塞,也无京师传来讯息。

不过照这么看,那一夜惊闻必定还是与郑和有关。

信未至,人先到。

郑和必定快马加鞭赶来,就为陛见,禀告大事!

宫中皆动,当到午门外摆好圣仪时,钦差队伍也恰好到了。

郑和快走几步,也无需身旁礼官唱名,只他自己就激动的高呼——

“郑三保不负陛下圣命,带西洋总兵两万余人,宣威海外,令万国来朝!!”

“吾等拜见永乐皇帝陛下!”

随他话音落下。

王景弘等人亦是上前作揖见礼:“拜见永乐皇帝陛下!”

“哈哈哈哈。”

朱棣声音洪亮,也大步踏去:“郑伴伴,无须多礼!”

“起,都起!”

他上前狠拍郑和的肩膀,若这对象换作王景弘,怕是要疼得龇牙咧嘴一阵。

偏是郑和生的健壮,有大将之风。

与此同时。

朱棣目光也扫过场间,一眼就看到人群中几个蒙元后裔模样的青年。

只有六人?

还有三个稚童应落在后面。

费先仰也不在,包括锦衣卫千户营到场只有一半。

他心里有数了,也未在场间多说,带众人入宫。

一路至宫城宝殿。

朱棣还介绍这皇宫新修建的宫殿、院落,“迁都已在进程之中,瓦剌谈判事宜告一段落就准备行动,大运河贯通,方便了搬迁运输事宜……”

郑和等人都恭敬聆听,时而发出赞扬,也博得龙颜一悦。

到殿内。

郑和就开始禀报西洋所得。

例数各国国号、地理、强弱与风土特产,又说进献何物,带多少使节来朝。

听得这话。

所有人充斥喜悦当中,为大明之强盛而贺!

瓦剌‘小胜’又如何?

放眼海外,大明已无敌手,瓦剌之乱平定,天朝上国之名便无可动摇。

一番唱名后。

便是赐宴环节。

郑和又说在应天府得太子款待,城中开夜禁四日。

朱棣大笑,也大手一挥:“顺天府亦为郑公之功而贺,为大明而贺,开夜禁五日!”

如此划分顺天、应天主次,可见朱棣对迁都之事的看重。

群臣皆喜,氛围热火朝天。

宴席开启时。

随行人等就先安顿出宫,其中自然包括跳鱼等人。

马林迪使团在济宁时并未下船,还须一段时间才可抵达,而他们本就是一个“挂件赠品”,若无均衡荣耀加持,在诸国中排位靠后。

神使身份暂不能揭晓,一切还需等宴席后,由皇帝圣裁。

大约一个时辰后。

宴席罢了。

群臣纷纷告辞,都知晓陛下与郑和等人可能还有对奏详谈。

皇太孙朱瞻基都摆好了架势,准备听郑公公讲述海外异闻。

却不想……

“喧闹一日,功课都有懈怠,带皇孙回宫罢,温故而知新……明日我要考校功课!”

朱瞻基稍愣了一下才起身:“遵皇爷爷的旨,是孙儿怠慢了!”

“郑公、王公,待过几日得闲,我再请教海事学问,恳请二位大伴不吝赐教。”

二人立即起身,受宠若惊:“皇太孙若看得上我二人,一定知无不言!”

见礼后,朱瞻基走了。

二人才夸赞道:“太孙肖父,更肖陛下,幼时聪颖,如今更见得体稳重……”

朱棣哈哈大笑,算是认可。

他对朱瞻基的宠爱不作掩藏,众人皆知,否则又怎么会册立皇太孙呢?

待得那身影消失。

朱棣笑容逐渐收敛,变作正色:“摆驾御书房,奉茶;予二位伴伴醒酒!”

众人皆起,又宫廷太监前去安排。

而后它们才随朱棣转场。

除二人外,十几位也都在场,今日本就为齐奏均衡之事,少一人都不妥。

来到御书房。

门外已有锦衣卫严防,与那一夜相同,一应无关人等全被隔离在外,不得靠近书房窥探圣仪。

朱棣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你等于海外得见真神,又遭神明所挟,失踪月余……”

“这月余时间,你们经历了什么?见到了什么?又去到了哪里?”

锦衣卫暗子记录,于那月余时间中是为空白。

除十几位当事人外,无人知晓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而前后比对,也能发现一些变化、端倪。

在神游归返后,他们无不对均衡展现虔诚信仰……

几日前。

福建布政司密报已经送来,其中提及多件怪事。

其中最为惹眼的,就是王景弘威胁福建布政司参政。

如今朱棣已经知晓缘由。

神使尊贵,不得侵犯。

此外,还有码头上行香还愿被终止一事……

郑和皈依多个教派,相互并不冲突。

可后来他所呈现的状态则是‘只尊均衡’,外道皆不入眼。

朱棣在想,是那神明善妒?

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听得陛下疑问。

郑和等人相视一眼,皆深吸了一口气,才听他娓娓道来——

“那便从那一日讲起吧,神使登船,而引发冲突……”

这些事朱棣已经听过一次。

但他并未阻拦。

因几个暗子位阶低下,不见得能看得真切,且思维判断也与郑和等人相差甚远。

郑和也提及他们对蒙元后裔的猜测,最后引申到道教之上。

王大三人所言,只止于蒙元后裔以道教为掩饰身份,立足海外的手段猜想。

而郑和却道:“神明使者,皆将神国以外之地,称为罪土、恶土!”

“大明也不例外!”

“以神使之言,神明或曾在极其古老的年代,降临中华之地,赐下教化福泽……”

“只是那远古之人悖逆了均衡,才引得真神震怒,被放逐遗弃!”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神国子民所用‘均衡神语’,其实与我大明所用语言相同了!”

“因为我们极有可能就是被均衡遗弃先民的后代!那道教演化之源,就是均衡!”

“如此再来延伸猜想……”

“秦皇汉武为何要求长生宝药?或许那方士都隐约知晓,世上真神的存在,才欲要航行海外找寻仙踪!”

朱棣听后,大为震撼。

以多条线索分析,逻辑是说得通的。

否则为何均衡标识与太极图相似?均衡神语又与大明汉话相同?

古代帝王又为何频频出海,寻觅仙山?

“皇上,这只是我等后来的猜想,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就连神使也不知,我等也不敢多于探寻,唯恐亵渎神明!”

待郑和说完他所推论定立的“三保猜想”,又话锋一转。

“不过,祂曾允我们带回均衡的意志,也带回那神游之际,所得见世间的真知……”

“那日我等被神明所掳,只眨眼间就到达高天之上,搭乘神明法器,遨游九霄,山川湖海皆在脚下,是浩瀚,亦是渺小……”

郑和开始讲述神游正文。

朱棣认真听着那貌似光怪陆离,又偏是不经修饰的言辞,渐渐痴了。

他已忘却了帝王仪态,嘴巴微微张开,便是瞠目结舌……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从长征到长津湖,我气吞万里如虎 画布上的谍影 捍卫地球家园 抗战:从淞沪开始打满全场 谍战剧中的龙二 我,李云龙政委,祁同伟他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