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32 洋插队(2)(1 / 1)
月玲开始体会恨不能把一分钱掰做两半来花的窘境,到商场去购物,看到喜欢的名牌巧克力,原来一盒两盒地买来吃,现在目不斜视,过而不入。
所有商品价格都乘以七,换算成人民币,觉得都贵得没有道理。
Liz说,“玲,你现在是穷人了,更加有歧视富人的理由了。”
月玲笑笑,心里也没有底了。钱一天一天地用,这里几元,那里十几元,还不用付食宿,就将要告罄了。
Liz又说,“你没有地方去,搬到我租的房子里来,等你找到工作,再还房租给我。”
月玲不甘心,人家到处借贷,凑足资金自费美国留学,下了飞机,身上只剩四十美元,只两年时间,就不仅还清欠款,交付学费房租伙食,还略有富余,更是学习全A。人家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何况自己还有英文这个工具伴身,像多了一样锋利的武器,在职场厮杀,优势不是没有的。为什么那些老移民总是告诫出英美加澳国留学人士要好好学习英文呢?只因为有时候,你再本事超群,没有语言表达,就像拔了毛的凤凰,人家当你是一只鸡。
她那日在校园附近正发愁工作没有着落,瞥一眼看到常去的咖啡店的窗户上写着“Help Wanted”(招人)。月玲想起学业咨询师的建议,找专业工作需要打持久战,博士毕业的全优生找一个好工作,也有时要花上半年时间。若财政窘迫,先有个保生存的工作也不错。劳动不分贵贱,用自己双手赚取生活,理直气壮。
她于是推门进去。
那头发像一个倒扣于脑袋顶的拖把的黑人青年看到月玲,热情地打声招呼,说,“好久不见了。要你平时那种:一半咖啡粉一半不含□□的咖啡粉,去乳糖的牛奶,温度超热,微量泡沫的Latte?”
连他都记住了。月玲不好意思笑笑,期期艾艾地说:“我可以见你们经理吗?”
“我就是。”
月玲定睛看到他身上别一块牌子,上书“麦克, 经理”。来过这么多次,到要找工作了,才知道人家是经理。
月玲掏出一份简历。最近简历都随身携带,只差到广场逢人派发了。她说:“我看到窗户上的招人的牌子,我想找工作,这是我的简历。”
麦克说,“请你等一秒钟。”他拿擦手纸巾擦擦手,接过简历,然后回头叫一声,“罗比,你来看一下店,我到后面办公室去。”一个带哈利伯特眼镜的华裔青年应一声,走出来,看到月玲,友好笑一下,轻轻说,“祝你好运。”
办公室其实是储藏室的一部分,在储藏室的一个角落,里面充满咖啡豆的浓香。
麦克说,“中国人是爱茶的人,喝咖啡的人不多吧。”
“也有的,譬如我。”
麦克飞快地瞄一眼月玲的简历,“你在中国是大学教师,为什么申请这份工作呢?”
“这里离我现在就读的大学近,而且,我急需一份工作保障我在D市可以生存。”月玲讲出这句话,忽然豁出去,这又有什么好羞愧的呢?她的脸上露出坚决的样子,像要慷慨赴义。(好多天以后,麦克对月玲说,当时月玲在生存这个词上重读,让他决定雇用她,不管她完全没有咖啡店工作经验,只想千万要让月玲在D市生活下去。)
麦克问了月玲可以打工的时间,是否有在加国工作许可证件,然后说,“我先前雇了罗比,他诚实勤快,我想你也会和他一样好,你把这份表格填好,明天就来签合同上班吧。”
月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好运气,待麦克送自己出来,到得店堂,说声谢谢,罗比也亲切说再见。她出了门,觉得清新寒冷空气比平日容易呼吸多了。
加人把找工叫猎工,这个猎字何其形象,没有工作会让你守株待兔,你要出门寻找蛛丝马迹,四处搜寻。能力固然重要,但极个别运气好的时候,兔子也会撞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