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四十二章(1 / 1)
授人鱼还授人以渔
得良药又得好缘由
次日清晨,照兮便拿着信来到了道宣的禅房,没想到两兄弟也在那儿,见她进来李业嗣先开了口,“三妹,我们正想去叫你,昨晚考虑的怎么样?”
照兮拿出了信,“我考虑再三还是留信比较妥当,主要是我不知怎么面对他……”
“这样也好,我没想到他居然派了人在寺庙门口守了一宿。看样子是很难罢休,”道宣睁开的双眼,“一会儿给你找套僧侣的衣服换上,我和你李大哥去正门挡着,你偷偷从南门绕道下山。”
照兮一脸难以置信看着道宣,一旁的李业诩笑着摇了摇头,“照兮,我没冤枉他吧。”
照兮换上僧袍戴上僧帽出了厢房,三个男人已经等在门外,李业嗣亦是穿着僧袍。她走上前对这道宣就是一揖,“照兮打扰大师清修那么久,真是不好意思,这封信烦请大师稍后转交给长孙公子,就说照兮对不起他。”
道宣接过她手中的信,继续打量她,“你不如就留在我寺中出家算了,这理由长孙公子定是难以反对。”
李业诩直摇头,“照兮答应我还不答应呢,得道高僧道宣大师名声在外,就这么毁了,你让你那些崇拜者怎么办?”
道宣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我这不是在说笑么,开门的时辰差不多要到了,你们快去南门吧,为了以防万一,我已让五个僧人和你们俩同时下山,不过有我和你李大哥在这里拖着,长孙家的应该不会掉头追你们。这封信我会过两天再交给他,你就放心吧。”
李业诩也说道,“照兮,我们这就别过了,下次欢迎你和蜀王一起来净业寺。”
“义明,这该是我这个住持说的话吧。”
照兮心中感动,对着两人一揖,“大师,李大哥,你们的大恩,照兮无以为报,他日必定登门叩谢。”
李业诩笑着点了点头,往山门方向走去,道宣也跟了上去,又回头说道,“叩谢就不必了,叫蜀王多带点香油钱,反正他钱多,花不完。”
照兮笑着挥手,“一言为定!”
走在下山的路上,李业嗣说道,“三妹,昨日我都没得空问你,你怎么跟长孙家的人扯上了啊?蜀王和他们家的关系你不会不知道吧。”
照兮脸带悔意,“都是我不好,尽给他添麻烦,所以我想快点到他身边。”她加快了脚步,李业嗣也跟了上去。
他们走的很快,不到一个时辰已经到了山下,僧侣们要去购置工具和书房用品,两组人马分道扬镳,照兮跟着李业嗣来到他山下住的客栈,换掉僧袍,而后又结了账,由于只有一匹马,两人就共乘一骑,往孙思邈的住所奔去。
两人整整跑了一日,傍晚才到了孙思邈的住处,终南山北麓某处小山坡之上。他本人不在,守门的道童像是知道有人要来,说是师父去山里采药了,要明天才能回来,临走前交代,若有手持令牌的客人,可留他住下。李业嗣拿出令牌,那是一块很小巧的赭色铁牌,正好可以一手而握,上面刻着几个金色大字正是“西海道行军总管令”,道童看了一眼,就把他们让进院内。
院子不小,走了好一会儿才到客堂,道童退了出去,照兮打量起这间屋子。家具摆设很简单,墙上贴着不少植物画像,照兮觉得那些应该是草药。
晚膳过后,道童又带着他们到一旁的厢房,房内有两张床榻。
“这原本是来求医的病人住的,你们运气不错这几日正好没人,否则你们就得睡客堂地上了。”
照兮和李业嗣也不是第一次睡同一间屋子,李业嗣也不脱衣,直接头朝墙侧躺在其中一张床榻上。
照兮也在另一张床榻上躺了下来,拿出怀里的锦囊放在枕边,她很庆幸自己到哪里都带着锦囊,否则昨天跑出来也不会那么顺利。一股清香传来,像是与道宣禅房里的香味相同,这味道让她平静下来,不一会儿,她就沉沉睡去。
这一晚照兮睡的很好,不知道是不是熏香的作用,又或是没了烦心的事,她起了床,洗了把脸,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等她走出厢房,李业嗣正在院子里练剑。照兮打量起眼前这个院子,院子里没有种观赏花卉树木,而是像菜地一样划成一条条沟壑。有一半是空置的,几个道童正在另一半地里忙碌着。照兮站在一边看了一会儿,才觉得清晨山里甚是寒冷,忙走回屋里。
早膳已经端上了桌,白粥加一碟水煮花生。照兮端起热呼呼的白粥喝了一口,才发现粥里并不都是米而是掺了什么,咬上去有些脆,带着一丝清甜,照兮又一连喝了几口,真是满口清香,她一口气喝了两碗,靠在椅子上一脸满足。一旁的李业嗣也露出笑意,只要她开心就好。
早膳过后她又出了屋子,院子里那些道童继续忙碌着,地里是一个个深坑,一旁的土已经堆的很高了,照兮很是好奇,“小师傅,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啊?”
小道童边挖土边说道,“我们这是在挖薯蓣。”
“薯蓣?”
小道童指了指边上一堆小树干,“就在那里,你早上吃的粥里就放了。”
照兮走进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山药,山药被誉为万药之引,孙思邈能活那么久不是没道理的。
照兮拿起一旁的工具,走到另一边地里,“小师傅,我也来帮忙吧。”
那道童张口就要说什么,一个声音从院子门口传来,“别动!”
只见一个人快步走到照兮身边夺过她手里的工具,“你可别挖我的人参!”
过来的是个身材不高的男人,看着三十多岁的年纪,穿着深灰色的袍子背着个竹篓,满头乌发只用发带系了个帻,他的相貌普通,气色却是很好。
照兮心想,难道这位就是大哥他们口中的“孙老先生”?怎么也看不出老啊。
孙思邈把手里的工具往边上一扔,径自往客堂走去,李业嗣已经等候在客堂门口,对着他就是一揖,“孙老先生,在下李业嗣,特奉家父之命前来。”
孙思邈也是一揖,“李公子多礼了。”
几个人走进屋内,道童端上了茶,孙思邈解下竹篓交给道童,又叮嘱了几句才让他下去。他喝了口茶说道,“李公子,你的事情道宣已经来信告知于我,药我已准备了一些。”
李业嗣马上站了起来又是一揖,“多谢老先生!”
孙思邈挥手让他坐下,“你先不要谢我,这些药根本是杯水车薪,你们十万大军一人涂个脚趾头都不够。”
李业嗣和照兮都犯了愁,“这可怎么办?”
“你们别急,这现成的药不够是因为我人手不够,药的原料非常容易得到,制作方法也不难,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教你们制药的方法,你们学会了之后,可以去军中教那些医官,这可比我一个人制药快多了。”
几个人出了客堂,往西边的屋子走去,屋里有几口大锅,还有一些小灶,一边的桌上放着各种照兮不认识的草药,墙上也挂满了各种植物,有两个道童正在灶台边忙碌着,孙思邈走到一边的架子上,拿了一个坛子走了过来,他打开了盖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照兮不禁说道,“好香!”坛子里是白色的膏状物体,孙思邈示意她取一些,照兮便挑了一些放在手背上抹开,心想这难道是护手霜。
孙思邈说道,“将甘草放在猪油中炸,等冷却后取其膏,涂在冻伤的手脚上,可以消肿化瘀,消炎止痒,给那些冬天需要常常碰冷水的妇女涂手再好不过了,不过,你这手可不像是常常干活的。”
照兮脸一红,却也无法反驳。
孙思邈接着说道,“这甘草和猪油都很常见,我看你们也很急,不如现在就开始吧。”
两人点头称是,几个人就在屋子里忙开了。
照兮正忙着把甘草切成小块,李业嗣走了过来,“照兮,你可要好好学。”
“大哥,你不学?”
“我也学,只是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冠冕堂皇的把你带进军营,这不正是个机会么?”
照兮如梦初醒,她感激的看着李业嗣,“多谢大哥。”
这制药方法虽然简单,要点还是不少,甘草和猪油的配比,炸的火候,照兮都一一记在纸上,当她独自用小锅制成一回之后,孙思邈又让她加大份量用大锅子试,几次之后照兮已是驾轻就熟,李业嗣当即决定明日下山。
次日大早,照兮和李业嗣一起把几罐子药膏驮在马背上,告别了孙思邈往山下走去。
快到山脚下的时候,照兮远远就看见有一些人等在那里,她心中一惊,难道是长孙冲派人跟来了?再仔细一看,那些人都穿着青灰色的僧袍,“李公子,我们奉住持方丈之命,在这里等候公子,公子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
照兮和李业嗣都是心怀感激,李业嗣决定先回长安,把药膏罐托付给后勤兵士,然后再去大漠前线,几个人把马上的药膏罐卸下来,分别驮在每匹马上,往长安城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