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侥幸脱险(2)(1 / 1)
终于完成了观看《梅兰芳》的愿望。
梅兰芳
先不用好与不好来评价这部电影。就从我的观后收获来看吧!
如果说在这以前,我对中国的国粹—京剧还没有一点兴趣,看不懂那些五彩脸谱,听不懂京腔,感觉剧中人物在舞台动作过于矫揉造作,夸张离谱。那么,看完了《梅》我对京剧的感情有了质的飞跃,不仅想了解,从此我可能开始喜欢。扮演梅兰芳少年的演员,由此会红遍中国,这个眉目清秀的小伙子,在舞台上怎么就能把女人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甚至比女人还女人,把女人的柔情似水,眉目传情,妩媚动人都演绎的栩栩如生,身为一个女人都会怜爱几分,瞬间会生出喜欢的冲动,偶尔会错乱性别的界限,我猜男人们不喜欢都不行。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戏子们地位卑贱,只能成为供有钱人消愁解闷,开心取乐的工具,他的大伯临死写给他的信,无不表露对自己一生被人蹂躏欺压的苦痛,希望侄子不要再走他的老路,同时字里行间却掩饰不住对梅园深深地眷恋和不舍,大伯的一封遗书贯穿电影的始终,成为婉华人生追寻艺术的航标,也是他在京剧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支撑。
梅兰芳善良但不软弱,救济穷人但不屈服权势,由于适时地机遇人生的知己,一个留洋回来的博士--邱三哥(孙红雷饰),结拜兄弟,从此他们走上了不断创新艺术的道路。梅兰芳因为邱三哥为了他放弃大学教授的工作,背上忤逆不孝的罪名,而一生心存感激。也因此他的一生被这个执著,叛逆,有思想,有胆识的人左右和控制。即使遇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也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就连陪同心爱的人看场电影得心愿也没有实现。不晓得真实梅兰芳的性格,但黎明饰演的人物,性格不够鲜明,也不能让人欣赏。
在家里,受快言快语的妻子管制,在外面则听从邱三哥的摆布,性格懦弱。就算拒绝日本人的出演安排,宁可吃药把自己致病,刻画的也不够强烈,不能感染观众,男人的博大气概没有表现出来。反而,那个非常欣赏梅兰芳戏剧的日本人,为了维护梅兰芳,背弃国家的使命,宁愿违背黄军意志也不想伤害梅兰芳,最后自尽身亡,来得让人钦佩和感动。
。
孟小冬(章子怡饰)是同行中小有名气的小生(在台上女扮男装的),他们在一次聚会巧遇,并且有了同台演戏的接触机会,他们彼此早有倾慕,加上戏内戏外接戏,感情日加深厚。或许是她表现的性格没有扣住观众的心理,或许内心对章子怡有偏见,总之不希望梅兰芳和她好下去,真希望她早点离开。后来只有对梅兰芳失去知己的些许不舍,一点没有为那个有些刚强性格的孟小冬生出同情来。
孙红雷不愧是明星,虽然带着那份愤世嫉俗的不屑,虽然还是改变不了愣头愣脑的莽撞,但同样也能把那个邱三哥演的入木三分,不怕学校师生扔给他的白眼和侮辱,也不能顾全家族六代官宦世家的名声,按照自己的愿望,勇敢地往前走。如果开始他是和梅兰芳结拜兄弟,同甘共苦不为名利,那么到后来演变为对戏剧的痴迷和忠诚,再后来就是不择手段的为了达到目的了,当然这个目的不是自私的。或许没有他,就不会成就今天的梅兰芳,没有他,也就没有如今的梅派了,这都是从电影里得出的结论。
陈红不能不提,她是我为数不多的偶像明星之一,她天生丽质,大眼睛透着灵气,有种脱俗的美,用土话说就是洋气,要是让她扮演农妇一定不合适。自从和陈凯歌结婚后,她的片子不多,如今已过不惑的她仍然魅丽依旧,只是清瘦了一些,但岁月的痕迹没有留在她的脸上。她饰演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一个掌管男人一切的精明女人,没有啰嗦的言语,但句句不饶人,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佩服她得知丈夫友了外遇,却能够笑着说:如果梅兰芳没有个红颜知己,我都替他叫冤屈。同时能把内心的妒忌感受通过表情传达给观众。即使去求孟小冬,也掩饰不了她的盛气凌人,最后还是一个妻子的眼泪动摇了孟小冬继续和梅兰芳交往的信心。
还有那个十三燕的扮演者非常成功,一个老艺人尖酸刻薄,宁要面子不要命的性格,活脱脱得展现在观众眼前,他的“输不丢人,怕才丢人”鼓励并影响着梅兰芳的一生,并且把提高艺人的地位遗嘱寄托给了梅兰芳,梅兰芳不赴大伯和爷爷的重望,不但弘扬了继承了祖业,还创立了梅派,并且将艺人最底层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不得不让人敬仰和崇拜。
我发现我的观后感,不时在现实与电影中迂回,对于表现不到位的地方,我宁愿承认是拍摄的败笔,而不愿意相信是梅大师的原形,对于精彩的部分,我当然相信是梅大师的闪亮点,忘了其中的艺术加工。
看完了片子,说不好是什么心情,没有激动,没有兴奋,没有伤心,当然也没有后悔。如果黎明扮演的梅兰芳再鲜活一些,如果把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演绎的再动人一些,如果让我能动情的掉点眼泪,我相信这将是一部更完美的作品。
不管怎样,我满足了自己想看《梅兰芳》的愿望,比起梅兰芳终生无缘与孟小冬一起看场电影,我算是幸福的了,尽管我是独自一人还饥肠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