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1)
于是形成了泼水节。
努丹一口气讲完了他所听到的泼水节的来历,博得了车上男女老少的一片鼓掌和喝彩声。大家都说:关于泼水节的形成,虽然人人都听父母或长辈说过,而且内容很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没有一人能够说得这样详细,这样生动。人人都夸奖努丹是个好口才,如果能够上大学深造一番,一定是个文学家。
吴永刚说:“我和泰家一起生活了四五年,在泰家的村寨里过过四五个泼水节,却不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原来是这样。刚才听大家议论,说是泼水节的掌故,各人所听的,内容很可能各不相同。在座的诸位,谁能够给大家再说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呢?”
这时候,坐在边厢的一个黄袍托钵老僧开口了:
“诸位要是有兴趣,不嫌老僧口齿不清,不嫌老僧口才不好,待老僧来贡献一个另一种说法吧。”
中国的和尚,穿“缁衣”也就是穿黑色和尚袍的居多,间或也有穿灰色或褐色的,从来不见有穿黄袍的和尚。这是因为中国一向把“黄色”看成是至高无上的高贵的颜色,只有皇族才能服用。到了清代,黄色的服装,只有帝后太子才能穿,除了因功皇上作为“恩典”特别“御赐”的黄马褂之外,连晋封为王爷的皇上的亲兄弟都不许穿,穿了就是有反叛之心,罪在不赦,可以满门抄斩的。礼制如此,更遑论和尚了。
泰国的和尚,可是人人必须穿黄袍,披红色袈裟,而且大都是丝绸的。红黄相间,十分醒目。中国的佛教,是从印度传进来的大乘佛教,讲究的是不杀生,佛教徒不但不许吃肉,因为丝绸是把蚕蛹煮死以后再缫的丝,做一件丝袍,不知道要死多少蚕蛹,因此穿丝袍罪孽太大,和尚是不许穿的。泰国的佛教是十三世纪从锡兰(今斯里兰卡)传进来的小乘佛教,虽然也讲究不杀生,还讲究“放生”,到了一定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买许多活鱼到河边去放;但是却可以吃荤,连和尚都可以吃肉,条件只有一个:不是自己亲手杀死的动物,都可以吃。所以泰国的佛教徒可以用鸡鸭鱼肉“斋僧”,到菜市场去买鸡,则只能买杀好的,买鱼也只能买那已经死了的。如果卖鱼的小贩只有活鱼,他会叫你等一下再来。你到别的地方转了三五分钟回来,鱼贩子已经把活鱼摔成死鱼,你就可以买来吃了。佛教是泰国的国教,除了少数伊斯兰教徒之外,几乎人人都是佛教徒,却不知道那些捕鱼的、卖鱼的,是佛教徒不是。
泰国的和尚自己不生火做饭,一早起来,手托盂钵,先到各村寨去“化斋”。因为当地人都认为:如果一早碰见和尚,就能给自己和全家带来一天的好运,因此善男信女们,特别是有钱的富人,大都一清早就在自家门口准备好斋饭,等和尚们上门来求布施。斋饭以大米饭为主,也有米糕,还可以有猪羊鸡鸭鱼虾之类的荤菜和瓜果蔬菜之类。
只有赌徒是例外。他们认为一早起来碰见和尚,准会输得像和尚的脑袋一样:光光的。因此,凡是赌徒,大都早上不出门,以免碰见和尚。
从阴历①八月十六到十一月十五,这三个月内为“守夏节”,僧侣不许出门,只能在寺院中坐禅,等待施主上门来布施斋饭。到了十一月十五“解夏节”以后,就又可以沿门托钵了。
--------
① 阴历──泰历阴历与中国的农历阴历不同。中国的阴历,大约比公历晚一个月,阴历八月十六,大约在公历9 月中下旬;泰国的阴历,则比公历早一个月左右,阴历八月十六,大约在公历的7 月中旬。
托钵僧出门,穿黄色僧袍。僧袍连束胸束腰一共六件,化斋的盂钵,装在一个袋子里,用布带挂在肩上,藏在僧袍内的右腋下;背一个包袱,里面是一块毛毯,以备席地而坐或早晚天气突然转凉的时候可以披一披;带一把红色布伞,天黑了,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只要把伞一张,就可以席地过夜。有的和尚,还保留吃槟榔的习惯,手提一个小袋,那就是槟榔袋,里面装的,不是数珠,而是槟榔。
泰国的和尚,每天只吃两餐:早上八点吃一餐,中午十一点半吃一餐,过午不食,但可以喝水。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中央政府有宗教事务部,由王族中的有道高僧担任部长,俗称“和尚王”。成年的男子二十岁后人人必须在寺院中出家一次,连国王也不能例外。一般都在守夏节前由父母亲友伴送,在鼓乐仪式下进入寺院中读经修行,至少要住上三个月以后,才可以还俗完婚,不然连老婆也娶不到。出家几年的和尚,也可以还俗娶妻成家。因此年老的托钵僧特别受人尊敬。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泰国人特别是大城市人对“出家”的仪式和时间也不太讲究了,许多人只到寺院去住上三天,虚应一下故事,就算出过家,可以讨老婆了。
泰国有和尚而没有尼姑,女子不出家。女人不但不能出家,而且不能碰到和尚身上的任何部分,不然,女人要倒十年楣,和尚要倒楣十一年。因此,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和尚是绝不能与女人并排而坐的。
1
今天,这个五六十岁的老年托钵僧要给大家讲另一个泼水节的典故,大家先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人人洗耳恭听。下面就是老托钵僧讲的故事。
泼水节又叫“宋江节”,也叫“宋江难”。中国来的华侨都以为与梁山泊好汉宋江有关,还编造了一个《水浒》阮氏三雄到越南为王的故事。其实,那是牵强附会。泰国的宋江,与水泊梁山上的宋江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只是名字音近而已。正确地说,应该叫宋干,不是宋江。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泰国有一对中年夫妇,家境富裕,乐善好施,斋僧礼佛,殷勤虔诚。可是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他们夫妻双双年过四十,居然连一个儿子也没有生养。他们每天朝朝暮暮晨昏两次祭祷于日月之神,数年来如一日,从未失误过一次,也依然无效。愁得夫妻两人唉声叹气,不知道自己是前世作的孽,还是今世无意中犯下了什么过错。
有一天,门前来了一个托钵僧。老两口儿用自己家中最好的饭食斋了僧,又坐下来连连叹气。托钵僧问他们何事烦恼,老两口儿也不隐瞒,把自己年过四十膝下无子的苦恼诉说了一番。托钵僧闭目一算,点了点头,睁开眼睛,开导他们说:
“你们两人,因为前世对佛祖不尊敬,说了亵渎佛祖的言语,佛祖罚你们今世无子。不过又见你们今世斋僧礼佛,恭敬虔诚,下世命中注定有三个儿子。如果你们能够继续行善,老僧教你们一个法子,或许佛祖开恩,从你们下世的三个儿子中先借给你们一个,也是有可能的。”
老两口儿听说下世的儿子居然能在今世借出,非常高兴,立刻向老僧礼拜,请他传授这个妙法。老僧说:
“你们两个,先斋戒沐浴三天,不得同房,然后取白米一笸箩,在清水中淘汰七次,入夜之后,供于山中的大榕树下。一连七夜,不得间断。七夜之后,你们同房。如果感应了树神,也许一索得男;如果祈求无应,你们今生,大概子嗣无望了。”
托钵老僧说完了这一席话,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继续云游去了。老两口儿听从老僧之言,当夜沐浴之后即分居斋戒,闭门诵经,三天之后,挑选上好白米一笸箩,汲取井中清水,仔细冲洗了七遍,直到一点儿浑水也没有了,这才拿到山中的大榕树底下用香烛供着,两口子又默默地祷告了一番,这才回家,各自安寝。
一连供了七夜,第八夜夫妻同宿,为求子嗣,振作精神,颠鸾倒凤,阴阳和合,几乎一夜未睡。心心念念,但求一索得男。
榕树树神得到了老两口儿七夜的供奉,很受感动,白之于佛祖,遣自己的神童下凡投胎,做了老两口儿的儿子。
老两口儿中年得子,高兴非凡,三朝满月,遍请宾朋,给儿子取名“固梦”。
小固梦是榕树神童下凡,自然聪明伶俐,非比一般。长到七岁,就比人家十七岁的孩子还聪明。不用上学,就天生会读会写会算,礼佛拜忏,更不在话下。到了十岁,人间一切过去未来的事情,他全都知道。有人来问凶吉祸福,他一算一个准,不差分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几年之间,远近的人们没有一个不知道固梦的,都说他是个活神仙。人们尊称他为“拍固梦”,意思就是“佛爷子”。千百里路之外的人有了疑难问题,也巴巴儿地赶来问讯。固梦的门前,简直比市场还热闹,经常围满了人,挤也挤不进去。
远处有一个道士,名叫“宋江”,自幼拜师学道,也有一些法力。本来人们有了疑难,都去求他的;自从出了个“拍固梦”,算得比他准得多,人们都去找固梦,渐渐地再也没人去找他,不由得门庭冷落,生意清淡起来。
宋江不说自己本事不济,倒埋怨固梦抢了他的生意。一天,他登门拜访固梦,不怀好意地说:
“固梦先生,人人都说你聪明,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赛过活神仙。今天贫道特地登门求教。我这里有一道疑问,不太明白,请你解答:人的精灵,每天早午晚三个时候,各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请以七日为期,七天之内,如果你答出来了,我将自刎相谢;如果你过了七天还答不出,说明你的‘拍固梦’是假的,至少是欺世盗名,蒙蔽群众,也请你自刎相谢。”
说完,也不顾固梦听与不听,大摇大摆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