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三)(1 / 1)
三十九(三)看完这篇报道,王飞扬哭笑不得,没办法,他一言不发人家就写他一言不发的事,还能从他的一言不发中写出背后的事件,写出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思想,他不能不佩服这名记者比小说家还能编写。
他知道记者是在编写,但他王飞扬还说不出什么来,记者写的动作就是真的,他拒绝采访当然是真的,他说没做什么也是真的,记者就从这一个动作和一句话中写出了一篇感人的文章,他除了佩服还能说什么呢?
看完这篇文章,王飞扬觉得自己更不能说话了,否则的话会有更长更多的报道出现,到时他不想炒作也得变成炒作了。
他不想那么做,就只能一笑置之。报纸上怎么登他都可以置之不理,他只是担心周逸丽看到后会有什么想法,不过,依他对她的了解,他认为她不会认为他是在某些方面故意炒作。
算了,懒得想了,他不能一直在这些事上计较,他还有许多事要做,只要周逸丽认为他在做有益的事就行,其它的他都不必在意。
又过了几天,一个公益机构的负责人找到王飞扬,说要搞一次大型公益活动,想联合一些企业共同为山村孩子献份爱心。
他说,虽然有部分山村孩子得到了一部分图书,但更多的学校并没有受到捐赠,受捐赠的学校图书也不是太多,还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希望他能够参加这次活动。
听完后,王飞扬没多想,就答应了他。不过,这次,王飞扬提了个条件,说他捐助的这部分图书中要专门给
“希望红”学校留一部分。因为有意要留给
“希望红”学校,王飞扬就又多捐了一部分。在这次捐书活动中,王飞扬捐得最多,但他的公司在所有捐助的企业中并不算最大,也不算有名。
在这项活动中,有亲自去学校送书这一环节,主办单位就邀请王飞扬抽空去一下,以便表示一下爱心,因为他捐得最多,所以他应该去,如果不去人只捐书的话,会让人感觉冷冰冰的,去了人才显得热情,爱心才能表达更充分些。
负责人说,既然他对
“希望红”学校那么关注,他就去那所学校赠书好了。他们说,其实很简单,把书送到,然后交到老师手中就行,不会耽误他很多时间。
即便这么说,王飞扬也觉得麻烦,他第一次捐书自己都没去,这次捐给
“希望红
“学校的书还没有上次多,倒要跑一趟,他做这件事的目的不是为了名,也就不想出这个头。可那位负责人劝他说,这也是献爱心的一种方式,这次他捐的书最多,孩子和老师们也想见到他,他去一下,才能显示出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关注。王飞扬听听有道理,想想也许还能趁机见到周逸丽,能看到周逸丽的反应也好。王飞扬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