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五)(1 / 1)
三十三
(五)
暑假到了,王飞扬知道周逸丽喜欢旅游,他就和她一起游玩,看山看海看古迹,山的巍峨,海的壮阔,古迹的典朴,都让周逸丽惊喜。在她的情绪感染下,王飞扬也兴致勃勃。王飞扬发现她看景也如此特别和新奇,和一般人的看的景点不一样,大家都看景区介绍的著名景点,而她总大眼一看那些人头攒动的地方就走开了,而去选择看那些不怎么知名的地方。在泰山,她没有为看不上日出而遗憾,而是感受泰山云雾的美。
“烟蒙蒙,雨蒙蒙,云蒙蒙,形成蒙雾的泰山。
烟雾,雨雾,云雾,凝成迷雾的泰山。
汗水,雨水,雾水,结成湿雾的泰山。
这就是雨中登泰山时,泰山给我的最深刻最独特的感受。”这是她写的句子。
“烟雾,雨雾,云雾在此交汇,互相穿插,凝聚成雾泰山。由淡而清而浊的雾,由香而嫩而重的雾,让雨中的泰山烟蒙蒙,雾蒙蒙。雨中泰山,雾里泰山,亦真亦幻,朦胧隐晦,多了阴柔多了仙气。那种重而浊的感觉慢慢从心中隐去,空灵的感觉梦幻般的感觉在心中升起,雨中的泰山,雾中的泰山,让人忘却了人间烦忧拥有了神仙的脱俗之气。”这是她的体会。
在八泉峡,她不看瀑布,而是欣赏水的颜色。
“那浓得化不开的绿打造成了一块流动的翡翠,镶嵌在大山的胸前,熠熠生辉。浓浓的绿色跃动着大山的生命,水以绿色给了山生命的灵气,给山抹上了亮丽的一景。”是她对八泉峡水的描绘。
“八泉峡以翡翠的品格,水的性情浸润着、滋养着红尘中的心灵与思想,它会让生活变得简单而深刻,平凡而高雅。这翡翠的水啊,永远流淌在我心底,这水的翡翠啊,永远镌刻在我心深处。”这是她对八泉峡水的感悟。
在龙门石窟,她不看那些重点的高大佛像,而是很有兴趣地研究那些边壁上的小石窟里的小佛像的造型。还像一个女孩子似的惊奇地叫喊,“快来看呀!飞扬,你看这些小像雕得多么栩栩如生,你那他的表情多调皮,简直不像佛,像人呀!”
“本来他就是不重要的佛,是个小人物,没必要摆出什么代表身份的脸谱的。”王飞扬说。
“对,你说得太有哲理了。”她高兴地说,“那个大佛就得摆出佛的样子,太像佛,所以我不喜欢看他。就像现实中的某些领导、某些名人、某些明星,非要摆出某种派头,让人知道他的身份和小人物不一样似的,我不喜欢这些带有身份人的表情和嘴脸。”
王飞扬感觉,逸丽甚至比他还有青春活力和朝气。好奇心能让一个人心灵永远年轻,而心灵的年轻就能从身体上折射出来。岁月没带走她的年轻,大概就有这份好奇心在里面起着作用吧!
去少林寺,周逸丽不去寺院,不去看武术表演,不去塔林,而选择让他陪她去看达摩洞。就是因为很少人去,她才选择去的。因为那不是景区介绍的重点景点,也因为很少人不愿再去走3000m的山路。而她就让他陪着她,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踏着小径,登着石级,累了一身汗,去寻访那个洞口,去接触那山顶上俯瞰众生的达摩石像。
为了她的好奇,王飞扬不得不陪她。这条山路上确实人很少,一路上他们几乎没碰到人。去少林寺,很多人都会选择一张有特殊意义的留影,比如和那些方丈或和尚照一张合影。可她偏偏不找和尚,她非要找尼姑合影。少林寺会有尼姑?他没听说过,也怀疑。而她确信有。还别说,从达摩洞下山回来,他们还真碰到两个尼姑,他看她开心得到了不知所措的地步了。她向人家请教了不少有关佛的问题,人家告诉她要有善心,多行善事,她连声说是。本来她就是这样的人嘛!然后她就向他挤挤眼。她一边向他不停眨眼,一边不停地喊人家师傅,他明白她的意思。果然,她向人家提出了愿望,师傅很顺利地答应了她。她就有了一张在少林寺和尼姑的一张合影。
王飞扬发现,和周逸丽在一起,连游玩也具有意义,玩不再是玩本身,而是一种深度,一种修养,一种哲理,一种体验,丰富而又有内涵。王飞扬也觉得,和她在一起,层次也提高了,不知不觉就会高尚起来,高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