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九十四章:徐永宁在南京

第九十四章:徐永宁在南京(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乌鸦像写字台 棒球之魂 修仙的我被全人类直播 离歌鸢 重生之后多财多艺 美漫之开局一把斩魄刀 九耀神王 斗罗之千寻疾知道了剧情 重生八零黑心小辣椒 孤女怨

自土木堡大战后,年轻的宋诚很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个问题——

眼前的富贵不是重点,

重点是你跟没跟对一个好领导!

瞧瞧他爷爷,活了那么久最后摊上土木帝,死的只能让后人给他立衣冠冢了。

而且南京这边再富,中间阶层吃吃扣扣的,给主家的增幅也不会很大,还不如舍弃掉一部分。

徐永宁简直想翻白眼。

这么聪明干嘛?

这家伙凑过去了,自己还能成为太子最信任的人吗?

他哼哼唧唧的捏了把八哥,把鸟痛的开口骂人。

“傻了屌了!”

“放手!”

宋诚终于笑出声。

徐永宁果然还是个活泼的少年郎。

除了自己家的一些东西,宋诚还把南京其他勋贵的情报交给了徐永宁。

对方怎么办是一回事,反正自己是做出贡献了的。

回去把这事一说,太子殿下岂不是要在自己出征的时候,多给点军费物资?

连穷和惨都不用卖了。

宋诚主动跟徐永宁打完了招呼,申明了一下团队精神后,离开了魏国公府,第二天就启程回北京了。

他赶着去五军都督府那儿报道,同时见识一下被老爹夸赞不已的东宫六率。

而在仝寅那边,

来自京城的大师在得到充分宣扬后,早就被南京的贵人放在了心上,于是仝寅也得到了他们的拜访。

徐承宗本是不参加这种迷信活动的,但看着有一些著名知识分子都递来邀请函想跟仝寅约一约,便也跟着一块敬重起了大师。

他一个在家族辉煌路上惨遭嘎嘣脆掉下去过的勋贵,已经在紧张刺激的靖难中忘掉了祖宗的“儒将风度”,几十年来没读过多少书,光顾着担心爵位问题去了。

所以要徐永宁来评价一下他这个叔叔,只能说当代魏国公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上钩的人。

而仝寅自然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除了口出狂言说过太子脸大之外,很多时候他都能通过摸骨说准点事情。

不过几次,仝寅就被南京的贵人奉为上宾。

就连一些在人前嘲讽“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士大夫,转头就偷偷的摸上了仝寅的房门,与其一对一的倾吐心语。

徐永宁在田间地头收集关于土地兼并和私藏人口的资料时,仝寅正发挥自己从小学到的“坑蒙拐骗”本领,从某些人口里掏话。

没必要用什么话术,那些人随口一炫耀自家的丰厚资产,他想知道的东西就跟滚豆子似的出来了。

而且被请去对方家里,仝寅借口自己是个瞎子,偶尔伸手摸到了什么贵重物品,也会有人主动解释。

当然,谁都不会说些“你的官位和你的收藏不匹配”的屁话。

仝寅只需要记下这些事情就好。

因为金刚鹦鹉最大的作用是靠口活忽悠客户。

朱见济也不想让他们打草惊蛇。

目前而言,朱见济最需要的还是信息——能够被他控制的,随时“闻寡人之耳者”的信息。

以他此时的环境,大伯去凤阳坐牢了,不会再有人贪图从龙之功而贸然掀起大变,皇位必然能坐到他的屁股底下。

朱见济注定成为大明主宰。

但能不能名副其实,那就得靠他的本事了。

军队,可以慢慢训练。

人才,可以逐个提拔。

钱财,可以努力积攒。

以朱见济的各种操作,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个空头皇帝,跟崇祯似的被隔绝在民间官场外的另一个世界。

他为自己规划的人生之路,最重要的不再是“孤能不能当好皇帝”,而是“谁会是孤的敌人”。

从后世而来,朱见济深知“大数据”的厉害。

等他长大,枪杆子和钱袋子都不缺的时候,举目四望,如果找不出自己的对手,那才叫可笑。

蒙古在外,以大明的综合国力而言,只要统治者调度得当,追亡逐北是迟早的事。

朱见济现在连织布机都搞出来了,那距离草原人民都去放羊为大明提供羊绒羊毛还会远吗?

可内部……

到底是容易灯下黑啊。

民情做不到上达天听,那么谁都不会是朱见济的敌人,谁都会是朱见济的敌人!

到那个时候,太子爷再怎么笑得像福娃,也只能请出祖宗成法,施展雷霆手段了。

比如说这次商税在江南的推行不利,到底是谁在搞鬼?

又如果有人对强制推行心怀不满,在底下搞扩大化,怎么办?

所以,徐永宁和仝寅来了南京。

锦衣卫带着出鞘的雁翎刀去了衡州府。

只留下朱见济站在咸阳宫中,望着窗外的飘飘落雨,沉思着。

—————

在了解了下南京的风土人情后,徐永宁跟仝寅对完了各种情报,就压制不住骚动的心,想要试着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好不容易来一趟南京,总不能就搞个信息收集吧?

想他堂堂定国公,就算使唤他的人是皇太子,也不能这样大材小用。

再者出行之前,太子都说了他能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的!

只奈何徐永宁是真的年轻,自以为掌握了各方动向后,就能学着胖太子那样,直接出手,一击致命,却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

朱见济那是什么都不缺了,只等罪证一到,就能光明正大的拿人。

如果没有足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算知道了某些事情,那又能怎样?

猪不肯下崽了,养殖户又拿不出钱给它们修整猪舍换精品粮吃,除了天天念叨催生,还能如何?

亲自上阵给猪配种吗?

要真如此,那就乱套了。

可徐永宁就是这样没能耐修场子却又想抓猪崽的狠人。

他直接带着人冲了上去,打着朝廷的名号,企图扼制南京官员坐轿子的风气。

对面的官员比较尴尬,因为当场被定国公从轿子里揪出来,还用朝廷大义压人,着实丢人。

于是就真不坐了,步行去了上班处继续摸鱼等下班。

除此之外他还让人下乡对着商户跟农夫宣扬朝廷政策,别傻乎乎的就听士绅老爷的话。

太祖时期可是会派人走基层讲解法律和朝廷动静的,怎么这么些年过来,地方上说话的就成了当地土豪了?

徐永宁最初洋洋得意,以为能重复下当初带人围了孙家的场面。

结果过去几天,就变成了他被人围了起来。

一群自称轿夫的家伙堵在了魏国公府的大门前,也不找事,只是哭诉着自己不能失去工作。

“我等为老爷抬了半辈子的轿,养家糊口都靠着这事儿,哪里能说不干就不干?”

“朝廷不了解民情,立这样的规矩,坏了咱们的日子,也坏了老爷们的方便啊!”

他们说的徐永宁一头雾水。

搞鬼了,

这群人看着都是壮汉,怎么就抬轿半辈子了?

就这么想早死?

而且要说了解民情,跟胖太子混到一张饭桌上的徐永宁完全可以肯定,没有别的统治者比他更关心老百姓了。

你们这些人都是青壮,怎么离了轿子,就喊活不下去呢?

一般人也许会在哭诉下心软或是怕麻烦,丢了自家脸面,同意了轿夫的请求不在多惹事。

徐永宁却是让人把轿夫们轰走了。

随后,他还在被这群人纠缠,搞的徐永宁有时候都选择直接翻墙而不走门了。

直到仝寅找到他,说有几位和大师谈心的官员抱怨了“整天步行上班累人”“都怪徐永宁这个小子”等话,定国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有人来针对自己了。

徐永宁让仝寅把那几位的姓名记下,明白这就是胖太子让他找出来的敌人。

那么接下来,就是反针对了。

徐永宁牢记胖太子让他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知道要对付地头蛇,他得找帮手。

而魏国公估计是不行的。

叔叔还在舔侄子呢,一看就没足够的能耐。

所以徐永宁想来想去,拿出朱见济给他玩的烧废了的玻璃球,故意摆在了南京的众多权贵面前。

他联合仝寅编了个剧本,串通了口风,开始演戏了。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