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做秀(1 / 1)
……
晕!
我忍不住又打了一个喷嚏。“抱歉。”
揉揉发红的鼻头,拱手道:“去年蝗灾再添水患。儿臣愚见,此属天之意,人力所不可及也。何不借祭天之时请示上苍,拜会祖先再作定夺?”算算时间,也该时候了。我的文章也要开始了。
“太子何出此谬言?国之强盛,乃是在于我皇的英明领导,臣民的共同努力所得。”一官员向龙椅上一做拜,质问我道。
“呵。杨大人莫忘了,我国之君,虽是台辅所选,却受着天的审视。自古凡举国之动荡、天降灾星之时,都是由王位问题引起。杨大人,天如若怨愤而降灾于我国,造成的后果怕是你我都担当不起啊。”不慌不忙的挡过去。
“这……”杨大人一时噤了声。
“祈天有必要,但我们也需要有人为防范吧。”又一官员提问道。
“这是当然,严大人。可是蝗乃天灾,岂可制以人力。我实在是无可能为之。至于水患,”我转身一跪。“恳请吾皇恕罪。”
“你现在才想起吗?轸儿。”
“儿臣不敢。”一拜,“只是未见成果既告知,恐有邀功之嫌。吾皇英明,早已洞察一切。”
“你倒是想得好,联系江湖中人处理朝廷要事。又私自征民开河凿渠。”一拍案。“你好大的胆子!”
“吓的”我忙低头跪拜。“臣知罪!臣不该于野林人士勾连,借助其力量赈济灾民;臣不该私作主张,私征艾县与其他受灾地方的百姓到冥江筑堤建坝,开渠引流。臣有罪,还请皇上重罚。”低着头,不知道上面下面的人听了,是怎样的表情啊呵呵。
“嗯。轸儿所言有理。那朕就罚你…罚你择日迎娶太子妃。”
什么?!我一惊。原以为是让我操办祭天仪式,这样才方便我准备。没想到竟是要我远离祭台。事情又有了变化。
“父皇,祭天在即。儿臣如果这时娶妃,会有藐视天地之嫌。于神明之不敬。望父皇收回成命。待祭天结束,儿臣自当尽己孝道。”递一个眼神给他们。
手下的人立即会意帮腔。好容易将这件事压下去,皇帝暂时不再追究。祭天的事宜在五部的共同商议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我呢,也在慢慢进行着我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祭天当日。
陵都东南五十里有荥山,内葬历代皇帝的陵墓。山顶建有祭台。此处山高云淡,仰首伸手,仿佛即可及顶。
问天,最好不过。
我淡淡的环视四周,祭坛四角立有四神兽,南边苍天古木直耸苍穹。再过去就是皇室陵群。
咧嘴。腮帮子好疼。手抚上胸口。里面有一处突起。呵,时间到了。
开春,一群刚刚破卵而出的幼虫潜伏在田间。春分,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春天,虽是万物复苏,百象更新的好时节。但在我的手里,它将有不一样的意义。
一切全部就绪。
卯时已到,祭天仪式开始。
皇帝身着祭祀白袍,手握乌青龙杖。缓缓登上天台。面朝东方,叩三礼。……
一切看上去都井然有序。
可是渐渐的,有人忍不住私语起来。
“什么声音?”
“是什么,嗡嗡的作响?”
“什么东西?”
……
声音越来越大,大家不约而同的停下手中之事,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张望。
远处,不知何时出现一大片乌云。阴沉沉的不祥颜色,而且迅速的逼近荥山山顶。有人眼尖,转即大喊道:“虫!虫!蝗虫!!!!”
骤时,山顶一片混乱。官员们你踩我,我推你的争相逃窜。虽有人大声呼叫企图维持秩序,但成效甚微。
我不慌不忙拿出自制的昆笛,吹起来。悠扬的曲声夹杂在惊恐声中,显得格外鲜明。加上我一身素装,引人注目。有的人不自觉的停下,呆望着我。不知我有何意图。
我却不管,闭着眼睛自顾自吹奏着。这可是我好不容易练成的唯一曲子。不吹多对不起我发疼的两腮。
吹啊吹啊,吹来一阵风。呼啦啦驶过去,又出现几团云朵,加上“扑扑”的声音。
有人眯着眼瞧清楚了,又是一声:“鸟来了!”
只见成千上万的雀鸟从四面飞来,在空中捕食蝗虫。还不时发出叫声吸引远处的鸟类。一时间,鸟虫大战。看得所有人目瞪口呆。
待到蝗虫多数已驱食干净,我又是一吹笛。又是一阵风过后,鸟群四散开去。整个祭天台,只剩下被这场变故惊得脸发青发白的一干众人。祭天自然被迫中止。
而我,作为这奇观的缔造者,被后人称为凤上仙。(古语云:凤凰,百鸟之王,雄为风,雌号凰。予火焚而得重生。)直到很久以后,也没人可以参透这一切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
此时,还有他们所不知道的事在发生。就在这一天,零国的各个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电闪雷鸣的天气,有些地方还遭受雷电的袭击。受到雷击的都是省县的主祠堂。祠堂内供奉着皇室祖先和各路神明。不过,雷电发生都只在无人的地方,所以并没有任何人受到天降之罪。
不用想,一切都是我的安排。
我要提前登基,没有合理充足的理由是不会被人接受的。没有理由,就算朝上的人都帮着我说话也无济于事,加上七皇子的党羽定会从中作梗。要登基,难。所以,我要造个理由,我要皇帝自动提前让位给我。
书有王乃天定之说。天谴,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它引起的反响,正是我要的:舆论压力。
朝廷官员不消说,民间的言论我早让沅珷瑀和新月联系颜家散布开去。效果在于增加人们对我的关注。今日此事,不消半柱香的时间便会在街头巷尾传开。
结果完全符合我的料想。几天后,进谏皇帝退位的褶子据说堆有半人高。
正当大家都在忙的时候,我独独以患病为由窝在府中,谁也不见。
直到,皇帝一纸传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