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一百个人的十年 > 第3章

第3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神秘的舞蹈 楼下那个大叔 别找巨星当媳妇儿 这倒霉催的 此生从此各西东 来往烟波 流光飞舞之思情 那又怎么样 百分百情人 S·F杂货店

后来我复员回到老 家安徽,省委调我到岳西地区去搞落实政策,真没想到那个小小县城里,冤案也是堆积如 山。含冤抱屈的人都是连夜排队找我,从我来到我走,也没间断。而且再没一个和李老师那 案子一样容易办。各种稀奇古怪的冤案很难插进手,插进去就把你的手缠住。我才知道,凭 我个人力量,无力解决这时代创造的无比巨大的悲剧。我每天只睡几小时的觉,凡可能解决 的就决不放过;难以解决的,我回去时一一向省委组织部门作了汇报。

以我的感受,大人物的经历不管多悲惨,也不能和小百姓们相比。大人物的冤枉总容易 解决,小百姓们如果没碰对了人,碰巧了机会,也许很难得到命运的晴天,就像梁山的李老 师正好碰上我读过使他冤屈的故事那样。我想,至今天下还有多少人含冤未平,无论是活着 还是已经死去的?

人民的经历,才是时代的经历。

(附件l)《浏阳遇险》

谢觉哉

一九二七年准备秋收起义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资格并受湖南省委的委托, 到铜鼓去领导驻军起义。一块去的共有三个人,走到浏阳时,被团防军逮捕了。

团防军押着他们走,毛泽东同志在路上故意装作腿痛,一步一步地拐,落在后面。他掏 出一把钱来,对团防军说:“朋友,拿去喝茶吧!”那些人接了钱,他就定。没有走出几丈 远,那些人喊起来,其中有一个人追到了他跟前,他只得站住,又给守追的人一点钱,并且 说:“没有了,朋友,再见吧!”等他定上前面的岭上的时候,追他的那个人才大喊起来: “跑了,跑了!”跟着大队就从他后面追来;毛泽东同志急忙走下岭,躺在一个水沟里。他 听见追的人在喊:“明明看见他向这里跑,怎么不见了?”到处搜寻,只是没有找到他躺的 那个地方。

人声听不见了,他爬起来,徐了些泥在腿上,装作农民的样子,走上一个高岭,这已经 是江西地界了。看见有个打柴的,他对打柴的喊:“喂,下面打仗!”“什么事打仗呀?” 两个人于是走到一起,交谈起来。谈到农民协会,打柴的说:“农民协会好,只是不该打菩 萨!”他回答说:“不错,我就是农民协会的委员长,我在农民协会是反对打菩萨的。今天 下面喊捉人,就是捉我,朋友,请救我一救吧!”打柴的很惊讶:“怎么救法?”他说:“这 是两块钱,一块请你买一双草鞋,一块请你买一点饭,并且请你带路,把我送到江西地 界,”打柴的说:“可以,你就在这里等着!”

天快黑时,打柴的来了,拿来了草鞋和饭。并且从偏僻的小路上把毛泽东同志送到江西 地界。毛泽东同志问他姓名,打柴的始终不肯说出;他哪里梦想到他所救的是一位伟大的人 民领袖呢!

麻烦还并没有完。走了一天,到了一个市镇,那地方情况也有些紧张了。毛泽东同志没 有行李,身上穿一件短褂,一个汗衫,他便把短褂脱下来扎成包袱模样,横背在肩上。每走 到一家店门口时,就问:“老板,歇得客吗?”老板眼睛一睁:“歇不得!”连碰了几个钉 子。定到街尾最后一家店时,他索性不问了,定进去坐下,大声喊:“老板!打水来洗 脚!”老板无可亲何,只得由他住下。第二天,到了准备起义的驻军里,于是轰动世界的 湘、赣、闽、粤的工农革命运动,就从此开始了。

(原载《秋收起义和我军初创时期》)

崇拜的代价

1967年女21岁 B市某大学毕业生

1967年男25岁 B市作家协会干部

托李敏送给毛主席的生日礼物——在两种崇拜之间痛苦的抉择——一连十天参加他的批 斗会——结婚之夜抱头痛哭——他是从五楼窗户跳下去的——竟然是革命样板戏救我一命— —逃离魔掌——崇拜的毁灭和毁灭的崇拜

上部分:崇拜的痛苦

我并不怎么钦佩作家,作家们都自我感觉很深刻,但常常会写出很肤浅的话。比如,有 位作家写道:崇拜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我料定他根本就没崇拜过谁。

崇拜是把自己掏空了,交给人家。如果人家拿过去随手一扔,或在人家手里丢失了,你 呢?你就光剩下一个空壳,整个完了!人生是一次性的。你便永远像个空纸盒那样被遗落在 世上,无法挽回。

崇拜是人生顶冒险的事,要拿生命做抵押的。所以,我不大爱看书,宁肯相信自己的人 生经验,不信作家们那些假深沉,哎,我这话有没有冒犯你?什么,我说得对?你是说真话吗? 反正我顾不上你是真是假,我有话讲给你。

我曾经最崇拜的人是:毛泽东。

不单是我,你去问挝我们一代人二十岁时候他崇拜谁?担保会板上钉钉子地告诉你—— 毛泽东!举个小例子说明那种崇拜有多么纯: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我大学同班。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生日。二十三日晚我们同宿 舍九个女同学商量,托李敏送件什么礼物绘毛主席。有的说织条大围巾吧,上边绣“毛主席 万岁”五个大字;有的说一起用彩色丝线绣束花吧,每人绣一朵,大家叽叽喳碴,兴奋得眼 睛宣冒光,直议论到十二点多,还是找不到一样礼物能把我们心中一腔火全捧出来。崇拜是 很难表达充分的。

李敏说:“我们照张像,再写封信送给爸鞍吧。”

大家一同拍手叫好。让毛主席看见我们每一个人,他才会知道我们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天下课我们一个个溜出学校到照相馆集合。为了不声张,不把事闹大,幸福的事也 是愈保密愈幸福。照相馆不给照快相,但听说我们这张相片是送给毛主席的,就像接到重大 政治任务一样,第二天就洗出来。大家叫我起草给毛主席写信。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写的一封 信,几句话写了整整一夜,满地都是写坏的纸团儿。直到把信交给李敏拿去后,我才把更美 好、更真切的话全想起来。

一周后李敏回来告诉我们,毛主席看见照片很高兴,还指指我说,这姑娘年龄不大嘛! 据李敏说,当时郭沫若去拜寿,毛主席就把这照片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边。无比幸福的感觉 呵!真的天天和他老人家在一起了!他天天都会看到我的!我再看教室黑板上面悬挂的毛主席 像时,就觉得他那温和慈祥的目光像阳光一样照着我,多大的精神力量!你甭问就知道,我 大学时学习成绩为什么一直名列前茅。

这期间我还崇拜过另一个人是:他。

那是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我们都是派到国棉三厂去搞厂史的学生。去写资本家的发 家史和工人的血泪史,加强大脑里阶级斗争这根弦吧!我和他不是一个学校,我在北师大二 年级学化学,他在北大,正经八百学中文的,又是毕业班。他个头不高,穿着朴素整洁,绘 我的印象是稳当可靠,头脑清楚,清瘦斯文,在我这个理工科学生眼里颇有点文人学士的味 道。他是我们这厂史写作组的组长,言语不多却很能体贴人。晚上大家写东西肚子刚有点 俄,他不声不响把早准备好吃的东西摆在面前;周末才觉得有点闲,他笑眯眯掏出一叠电影 票一人一张。他像个天生的大哥哥。我那时摸样很小,人又单纯,为他把我当做小妹妹而快 活。可写完厂史,他送我回校,把行李替我扛到宿告放下肩时,眼神有点特别,忽然说:

“我还能看见你吗?”

我挺奇怪,傻乎乎说:

“怎么不能见呀,随便来嘛。”

我傻吧!这就是当时的我。

可尽管我那时把从书本上看到的爱情,当做迷人却陌生、遥远、与自己无关的事,不知 为什么,这个人竟然很自如地一步步走进我的心里。

从他谈话中,我知道他很穷。他家在苏北南通,当年陈毅新四军的老根据地,叔叔们都 是老地下党,父亲被日寇杀害,母亲守寡把他和几个兄弟姐妹拉扯大,他行老三。从上中学 到念大学都靠着国家助学金,一个月十九元六角……他的家史叫我钦敬不已。这家史不但使 他特别受重用,一直担任北大留学生的指导员,还使他天经地义构成一个革命青年纯正的抱 负和形象。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他把填写的“毕业生志愿书”给我看,都是激奋人心的誓言 呵!他要到原始森林,到荒僻的山村,到没有人烟的边疆和草原,去开拓,干一番事业,献 出一生,真叫我感动呀。我心里默默地说,你无论去哪儿我都一准跟着你。

真没想到他被分配的地方竟没离开我一步。当他告我要去的地方是“王府井”,我居然 不知道王府井:在大西南还是大西北。他笑了,说:“除去北京哪儿还有王府井?”原来他 的单位是王府井的中国作家协会。同学们都羡慕他,后来才知道像作家协会这样重要的意识 形态部门,只能派他这样政治可靠、业务优良的学生去。

为了不叫我俩的关系影响自己的学业,我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半个月只见一次面,地点 都是在北海。每逢约会,几乎整整一天都在听他说话。他知道的东西那么多,我感觉每次见 面自己的知识都在增长,幻想着今后的生活多么充实。我的政治理想、他的形象,全都有声 有色有血有肉地融在一起。

目 录
新书推荐: 大秦:始皇大大是我爹!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离婚后,我权势滔天,你哭什么 剑修,狗都不谈 开局红警基地,你却让我拍电影? [红楼]升官发财娶黛玉 引诱清冷权臣后 人在现实,但有鼠符咒! 亡妻回归的方式不太对 主母生存指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