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定位 > 第7章

第7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公爵的契约情奴 大冲击 星辰变之异界纵横 本科散仙 邂逅神话 碧血溅京华 雁血飘香 秋恋圆舞曲 麻辣顾问 追爱症候群

“非可乐”定位法

另一个典型的定位战略是悄悄进人由别人占据的梯子,就像“七喜(7-UP)”公司那样。这个主意的高明之处,只有在你了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消费者头脑里占据的巨大份额之后才能体会到。在美国,人们消费的每三份软饮料里有两份是可乐类饮料。

“非可乐(Uncola)”定位法通过把产品与已经占据预期客户头脑的东西联系到一起,把“七喜”确定为可以替代可乐的一种饮料。(可乐类阶梯可以看作是这样分的:第一层是可口可乐,第二层是百事可乐,第三层就是七喜。)

采取了非可乐定位法,“七喜”的销量果然陡升。自从1968年非可乐宣传启动以来,七喜公司每年的净销售额从8870万美元增加到了19亿以上。如今,“七喜”成了世界上销量第三大的软饮料。

为了证明定位概念的普适性,麦考米克通信公司(McCormick Communications)买下了美妙音乐电台 WLKW(这家设在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市的电台乏善可陈),并且把它变成了当地第一大音乐台。他们的主题是:WLKW是一个非摇滚音乐台。

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你必须放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认为,你要在你自身或你的产品当中找到你的观念。

不对。你必须做的是,到预期客户的脑子里去找。

你在“七喜”饮料罐里是找不到“非可乐”定位理念的;但 你会在喝可乐的人的头脑里找到它。

F.W.M.T.S.陷价

最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定位需要始终如一,必须坚持数年 如一日。

然而,每当一家公司打赢了一场漂亮的定位战后,它往往

会掉进我们所谓的FWMTS陷阶:

“忘记了使他们成功的根本。”Fnrget what made tnem successful.)

艾维斯在卖给ITT公司后不久,认为自己再也不能满足于屈居第二了。于是它打出广告说:“艾维斯要当第一(Avis is go to the NO I)”

那是在宣传你的愿望。从心理学上说,这是错的。从战略 角度说,这也是错的。

艾维斯公司除非能找到赫茨公司的弱点并且加以利用,否 则它注定当不了第一。

此外,这家公司原先不仅在预期客户头脑里的梯子上把排 名第二的艾维斯同排名第一的赫茨联系到了一起,还充分利用了人们与生俱来的对弱者的同情心。

新的广告宣传纯粹是老一套的自吹自擂而已。

说话要诚实。在过去的20年里,艾维斯公司搞过许多形式 不同的广告宣传,如:“奇才艾维斯(The wizard of Avis)”、“你用不着跑遍整个机场(You don't have to run through airports”等等。

可是,如果有人提到艾维斯,你脑子里冒出来的主要印象是什么?

当然是“艾维斯只位居第二,”云云。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艾维斯一向忽视的是,它在人们头脑里留下的只是这个概念。如果有一天全美租车公司的销量超过了它,它才会认识到失去的老二地位的价值。

你如果想现在成功,就不能忽视竞争对手的地位,也不可离开自己的位置。用若昂·迪迪翁(Joan Didion的不朽名言来说,就是“球在哪儿,就在哪儿打。”

另一个落人FWMT石 陷讲的广告主是七喜公司。它通过“非可乐”宣传成功地把“七喜”饮料定位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替代饮料。但是,它现在的广告却称“美国处处有七喜(America is turning 7-Up)。”

美国没有这样的事。“七喜”也是在宣传自己的心愿,这和“艾维斯要当第一”的口号在概念上没什么两样。

而且起不了任何作用。

5你不能由此脏

有这么个老故事,说的是一个旅行者在向一位农夫打听怎么去附近的一个镇于。

农夫回答说:顺着这条路走一英里,见到岔路时往左拐。不行,这样走到不了。”

“你先掉过头来开半英里,见到‘不许前行’的标志后往右拐,”农夫又说。“不好,那样走也到不了。”他想了好长时间后看着满面狐疑的旅行者说:“要知道,年轻人;从这儿是到不了那儿的!”

许多普通人、政客和产品的命运恰恰也是这样的。他们恰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

美国不是处处见“七喜”。艾维斯当不了第一。愿望不会成为现实。大量做广告也无济于事。

“我能行””精神不死心

从许多方面来说,美国在越南的经历是美国人“我能行”精神的一个典型例子。

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任何事情都可能办到。但是,R论我们怎样努力,无论我们投入多少兵力和金钱,这个问题总是不能通过外力来解决。

我们无法由此及彼。

尽管有好几百个类似越南的反倒,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我们能行”的状态里。然而,不管你如何努力,许多事情还是不可能做到的。

例如,一个55岁的副总裁决当不成第一把手。等首席执行官过几年到了的岁退休之际,董事会将任命一位48岁的接班人。

这位55岁的副总裁已经没有当总裁的机会了。要想得到这个提升机会,他必须比现任总裁至少年轻10岁才行。

在抢占大脑的战争中,没有竟争机会的产品往往也会落得个相同的下场。

如今,公司可以推出一个了不起的产品、拥有一支了不起的销售队伍、发起一次了不起的广告宣传活动,但是,如果它恰好处在一个“无祛由此及彼”的位置上,照样会一败涂地的,无论它打算花多少钱也无济于事。

在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RCA公司在计算机业的遭遇了。

不样之兆

1969年我们为《工业营销(Industrial Marketing)》杂志 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直截了当地叫“定位是人们在如今的仿效市场上玩的游戏”,并且把RCA公司当作一个主要例子来谈。 我们在文章里用了一些新名词,并且作了一些预测,依据的都 是一种叫做定位的游戏规则。(这是“定位”这个词第一回用来 描述这样一个过程:即如何应付人们头脑中已经被一个规模更大、资格更老的竞争对手占据的地位。)

其中有一个预测的结果准确得惊人。我们写道,就计算机 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 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

这句话里的关键词当然是“直接”。同市场中居领先地位的 对手展开竞争固然有取胜的可能(我们在文章里提出了几个方法),但定位规则说,“直接”取胜是不行的。

这话在当时引起了一些异议。这两位是何许人也,竟然敢 说像RCA这样财大气粗的公司别想在计算机业有出头之日?

于是,到了1970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商 业报刊上连篇累犊地报道了这件事。

"RCA向龙头老大万炮齐发,”《商业周刊》1970年9月19日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标题如是说。

“RCA 与IBM 势均力敌,”《财富》杂志1970年10月号上一则新闻的标题如是说。

“RCA计算机大促销是对IBM的当头一棒,《广告时代》1970年10月 26日刊登的一篇报道用的是这样的标题。

正是为了不使世人对公司的意图发生误会,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罗伯特·萨尔诺夫(Robert W Sarnoff)作出了一个预测,说是到 1970年年底,RCA在计算机业“稳居第二”。萨尔诺夫先生说,他的公司这次投入的资金“远远超过了我们以往为开拓任何业务(包括彩电)所做的投资,以期在计算机业取得一个坚实的地位,”并指出他们的目标是在70年代初占据一个利润丰厚的地位。

“我能行”精神终究得死

不到一年的时间,灭顶之灾出现了。“2.5亿美元的灾难袭击了RCA,”《商业周刊》 1971年9月25日一期上刊登的一篇报道的标题如是说。

那是好大一笔钱哪。有人设想道,如果把那么多钱全换成百元大炒,码在洛克菲勒中心的人行道上,那摞钱的高度能超过萨尔诺夫在RCA大楼53层上的办公室的窗口。

那是个计算机制造商倒霉的时代。由于公司的计算机业务多年来总是不能盈利,通用电气终于在1970年5月放弃了它,把剩下的烂摊子卖给了霍尼韦尔公司。

看到两家主要的计算机制造商相继无功而退,有人忍不住会说出“我早就对你说过”的话来。

目 录
新书推荐: 海贼:从永生的洛克斯海贼团开始 隋唐:从护隋到万界称帝 我宗门弟子都在种梗 重生七零:老太靠造谣一路狂飙 诸天从神雕娶妻赤练仙子开始 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 港片,开局找巴闭借五百万 穿成恶女,搬空全京揣孕肚去流放 下山第一天,千金大小姐逼我领证 影帝高冷捂不热?那就离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