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1)
只有这种妥善的解决办法,才能在一方有过失的时候,仍然保持夫妻关系的和谐,保证爱情更长久。
要有积极、正确地追求快乐的强烈意愿
要有积极、正确地追求快乐的强烈意愿
《塔木德》上写道:“人死后,站在神的面前时,神讨厌那些规避他所赐予快乐的人。”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必须充分认识到快乐的巨大意义和巨大价值,有积极、正确地追求快乐的强烈意愿,培养强烈的快乐意识、快乐观念,把快乐作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快乐,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实际;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认知、思维方式。如果觉得不幸福,就会感到不幸;相反,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很多时候,快乐并不取决于你是谁,你在哪儿,你在干什么,而取决于你当时的想法。两个人从同一个窗口往外看,一个人见到的是泥土,一个人见到的是星星。有一个囚犯,当法庭宣布判处他5年徒刑的时候,他竟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他一直以为要被判8年。所以,莎士比亚说:“事情的好坏,多半是出自想法。”伊壁鸠鲁也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如果掌握了乐观思维法、光明思维法,人生万事万物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快乐。
约瑟和曼代是一个小村庄酒铺的合伙人。这一天,他们卖完存货,便一起驱车去城里买了一桶威士忌。
在回家的路上天气渐渐冷起来,还刮起了大风,两个人互相开玩笑说对方想喝威士忌。但要真那样做可就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事前他们装酒的时候就曾约定,谁也不能先喝一口,那是他们一周的生活来源。
约瑟可是个聪明的家伙,他翻了翻口袋,找到了5毛钱,于是他对曼代说:“给你5毛钱,从你那份酒里卖给我一点儿喝。”
曼代是个生意人,他回答道:“既然你付现金,那我自然是要卖给你的。”
于是他舀了一杯酒给约瑟。约瑟喝了酒以后不久暖和了起来,而且变得很兴奋,而曼代的鼻子因为冷而变得更青了。
他真嫉妒该死的约瑟能那么幸运地找到5毛钱!但是,突然他碰到了口袋里的那枚5毛硬币。
“现在,这钱可是我的啦!”他自言自语道,“为什么我不能拿它买酒喝呢?”
于是他对约瑟说:“约瑟,给你5毛钱,从你的那一份里给我倒点儿酒喝。”
约瑟应声道:“有现金就行。”
他给曼代舀了一杯酒,收回了他那5毛钱硬币。
就这样约瑟和曼代用那唯一的5毛钱互相买酒,你一杯我一杯喝了一路。等他们到酒铺时,两个人都喝得暖烘烘的了。
“真是个奇迹啊!”约瑟嚷道,“想想看,整整一桶威士忌才花了5毛钱!”
犹太人认为,赚钱是为了生活,但生活并不是为了赚钱。生活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快乐,不要把贫穷当成不快乐的理由,为了快乐,我们不妨也为自己找个借口。
在生活中,性格好的人总能看到生活中好的东西,对于这种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因为他们即使在灾难和痛苦之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正如在最黑暗的天空中,心灵总能或多或少地看见一丝亮光一样。尽管天上看不到太阳,重重乌云布满了天空,但他们还是知道太阳仍在乌云上,太阳的光线终究会照到大地上来。
这种使人愉悦的性格不会遭人妒忌。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他们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愉快的光芒,他们总显得欢快、达观、朝气蓬勃。他们的心中总是充满阳光。当然,他们也会有精神痛苦、心烦意躁的时候,但他们不同于别人的就是他们总是愉快地接受这种痛苦,没有抱怨,没有忧伤,更不会为此而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而是拾起生命道路上的花朵,奋勇前行。
尽管这种愉快的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但正如其他生活习惯一样,这种性格也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来获得或得到加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充分地享受生活,也可能根本就无法懂得生活的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究竟是经常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还是黑暗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任何人间生活都是两面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怎样去审视生活。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意志力量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养成乐观、快乐的性格,而不是相反。乐观、豁达的性格有助于我们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能看到光明。
具有乐观、豁达性格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感到光明、美丽和快乐的生活就在身边。他们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使整个世界都溢彩流光。在这种光彩之下,寒冷会变成温暖;痛苦会变成舒适。这种性格使智慧更加熠熠生辉,使美丽更加迷人灿烂。快乐的心情像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有人把快乐的心情称为蔚蓝的天空,快乐的心情就是一首没有歌词的永无止境的欢歌。它使人的灵魂得以宁静,使人的精力得以恢复,使美德更加芬芳。人的精神、灵魂、美德都从这种愉悦的心情中得到滋润。
快乐来自于活在当下,当你突然明白周遭微风拂过树梢、枝头弯折、山坡顶的薄雾,和明亮的天空全都是你的延伸之时,你就会感受到快乐。
尽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处境
尽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处境
《塔木德》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折断了一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两条腿;如果你折断了两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的脖子。”
历经磨难的犹太人,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总是能够尽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比尔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机器故障导致他的右眼被击伤,抢救后还是没有保住,医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
比尔原本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为总是有那么多人看他的眼睛。
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长,妻子苔丝负担起了家庭的所有开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个职,她很在乎这个家,她爱着自己的丈夫,想让全家过得和以前一样。苔丝认为丈夫心中的阴影总会消除的,那只是时间问题。
但糟糕的是,比尔的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比尔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问妻子谁在院子里踢球时,苔丝惊讶地看着丈夫和正在踢球的儿子。在以前,儿子即使到更远的地方,他也能看到。
苔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走近丈夫,轻轻抱住他的头。
比尔说:“亲爱的,我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我已经意识到了。”
苔丝的泪就流下来了。
其实,苔丝早就知道这种后果,只是她怕丈夫受不了打击要求医生不要告诉他。
比尔知道自己要失明后,反而镇静多了,连苔丝自己也感到奇怪。
苔丝知道比尔能见到光明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她想为丈夫留下点什么。她每天把自己和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还经常去美容院,在比尔面前,不论她心里多么悲伤,她总是努力微笑。
几个月后,比尔说:“苔丝,我发现你新买的套裙那么旧了!”
苔丝说:“是吗?”
她奔到一个他看不到的角落,低声哭了。她那件套裙的颜色在太阳底下绚丽夺目。
苔丝想,还能为丈夫留下什么呢?
第二天,家里来了一个油漆匠,苔丝想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让比尔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新家。
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一边干活还一边吹着口哨。干了一个星期,终于把所有的家具和墙壁刷好了,他也知道了比尔的情况。
油漆匠对比尔说:“对不起,我干得很慢。”
比尔说:“你天天那么开心,我也为此感到高兴。”
算工钱的时候,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苔丝和比尔说:“你少算了工钱。”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等待失明的人还那么平静,你告诉了我什么叫勇气。”
但比尔却坚持要多给油漆匠100美元,比尔说:“我也知道了原来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生活得很快乐。”
油漆匠只有一只手。
当我们觉得不开心的时候时,不妨分析一下自己认识上的偏颇,摆脱顾影自怜的思想,更客观、更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尽量含着微笑生活,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受外界情况的支配。
驾驭和摆脱痛苦
驾驭和摆脱痛苦
《塔木德》认为:“痛苦之中蕴含着一种力,而且痛苦是一笔财富。”
痛苦,不管愿不愿意,几乎每一个人总会遇到。况且,痛苦是客观的,具有存在的必然性。痛苦有其特定的空间局限性和时间变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摆脱,可以战胜,以至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并非一切不幸都是痛苦,一切痛苦也并非都是不幸。问题是怎么控制和利用,也就是驾驭痛苦。正如犹太教牧师古许纳在他的畅销书《好人遭受不幸时》中所说:“我们必须摆脱那些以过去的痛苦为中心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之类的问题,改为提出展望将来的问题,例如‘既然这件事已经发生,我该怎样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