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秋猎事宜(1 / 1)
朝堂上,女皇坐在大殿中央,看着底下的一帮大臣,威严地道:
“对于今年的秋猎事宜,众爱卿有何见解?”
此话一出,胡琪胡大人立马上前禀告道:“回女皇陛下,微臣认为今年的秋猎像往年一样举办即可,虽然今年我国的收成提高了两倍,但是也不可太过于铺张浪费。”
女皇赞同地点了点头:“朕也正有此意,一切从简。”
毕竟百姓生活安定才是最重要的,过于铺张浪费,百姓劳役赋税就会增重,那么她长久以来建立的稳定局面就会土崩瓦解。
胡琪的提议正符合女皇之意,只是这秋猎负责的人选着实令她犯难。
于是,女皇继续问道:“那这件事应该交由谁来负责?胡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针对女皇问的这个问题,胡琪也想了好久了,但是除了陈真之外,她实在是的想不出别的人选了。
于是,胡琪为难地无奈道:“回禀女皇陛下,每年的秋猎都是交由陈真陈将军负责,可是,陈将军至今仍然幽禁在府中。除了陈将军之外,微臣实在想不出其它能够担任此事之人。”
女皇听到胡琪的话后,微微皱了皱眉,看着底下大臣们正在窃窃私语,女皇道:“其他人呢?朕想听听你们的见解。”
胡琪听到女皇问其他大臣的意见时就明白了女皇对她的意见不是太满意,于是,在得到女皇的默许后,她就自觉地退回到了朝列之中。
听到女皇问话,这时,李瑜李尚书站了出来,她一本正经地禀告道:“女皇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交由高大人负责甚为妥当。”
女皇看到李尚书站了出来,瞬间提高了警惕,疑惑地问道:“李爱卿,那就说说你的见解。”
李瑜有条有理地回道:“高大人做事严谨,思维缜密,经常出入各种场合,所以微臣认为,高大人比朝中任何人都清楚秋猎的事宜,况且,高大人与郭统领素有来往,秋猎期间,她们相互配合,秋猎时必定能够保护在场所有人的安全。”
李尚书此话一出,朝中诸臣一时间纷纷议论。
群臣中,高大人不时地看向了李瑜,见她刚刚义正言辞,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高大人心中甚是不解。
她与李尚书在朝廷上向来政见不合,针锋相对,如今,这李瑜怎么推荐起自己来了?
李瑜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女皇知道,朝中两股势力暗潮涌动,李尚书势力庞大,为了平衡权利,她赋予了高大人很多特权,目的就是为了钳制李尚书。
不仅如此,她还封高大人的儿子为皇后,目的就是打压李瑜。
女皇如今深深地懊悔着,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是她自己,她愿不得别人。
那年,她的弟弟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邵欣,使本就甚得人心的邵欣如虎添翼,一时间邵家权势滔天。
而这很快引起了有心之人的嫉妒,甚至有人上书说邵欣手握兵权,大权在握,威胁到了皇权,若是有一天邵欣起兵造反,她便犹如待宰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自此以后,她便觉察到朝堂之上隐隐出现了一股势力,一股与邵大将军敌对的势力。
女皇起初非常信任邵欣,加之那是她弟弟选择的人,她当然不会怀疑邵大将军的忠心。
可是自那天以后,她却这份信任产生了动摇。
那天,她去微服私访,在路过一个村子时她无意间听到了两个小孩的对话,至于对话内容,她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其中一个孩子道:“邵大将军勇猛威武,在战场上以一敌百,我长大后想当像邵大将军那样的人。”
“我要当这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最厉害的人?你说女皇和邵大将军谁厉害?”
“当然是邵大将军了。”
“要是邵大将军是女皇就好了。”
“……”
女皇听此,心中狠狠地道:原来百姓们是这样看待她的,她堂堂女皇还比不过一个邵将军,那要她这个女皇还有何用?
那天听到这段话后,她就结束了那次微服私访,回到皇宫后,她就借机把邵大将军支去了边疆。
后来,在有心之人的一次次谏言下,她最终动摇了。她听从了有心之人的建议,开始逐渐削弱邵欣的兵权,每次边关告急时她几乎都会让邵欣前去,目的就是让她远离朝政。
再后来,另一派的势力逐渐强大,慢慢地发展成了一股不可控的力量,而李瑜当初就是这股敌对势力的一员。
最后,邵欣战死边疆,尚书府一手遮天,为了打压尚书府,女皇开始了分权制衡,除了刘丞相外,高大人亦她提拔的是一股与尚书府抗衡的势力。
但是今天,李瑜竟然推荐高大人负责秋猎,女皇甚是疑惑,这是怎么回事?
这李瑜葫芦里到底卖了什么药,她一时间看不清楚,如今眼看秋天秋猎时日将近,当下之急还是先找到这负责秋猎的合适人选为首要。
于是,女皇开始往刘丞相那里看去,在见到她一副考虑成熟的样子后,她便点名道:“丞相,你如何看?”
刘丞相沉思了良久,听到女皇问话,立马站出来回禀道:“女皇陛下,微臣以为李尚书言之有理。”
女皇听后一震,怎么连刘丞相都站在了李尚书那边?
只听高大人接着道:“只是……”
女皇听此心里缓缓松了一口气,“丞相但说无妨。”
刘丞相继续道:“只是高大人从未有过办此等大事的经验,所以微臣认为秋猎期间可以暂且解了陈将军的幽禁,让他从旁协助高大人。”
此话一出,众朝臣瞬间沉默,现在谁不知道,对于陈将军那件事,女皇已经不愿提起,现在刘丞相说竟然要放出陈将军,恐怕会惹来龙颜大怒。
此刻,众臣都在等待着女皇的怒火。
女皇则沉思着,放陈将军出来?
过了好久,众人等待的怒火没有到来,等来的却是女皇的一句话“朕准了。”
李尚书听到女皇的话后,心里笑了笑,她就知道女皇还是信任陈将军的。
这把她赌对了!
接下来,她就是要利用女皇的这份信任置陈将军于万劫不复之地。
陈将军,这么多年了,我们之间的恩怨也该好好算算清楚了。
高大人知道,这次秋猎事宜她是不做也得做了,但是她隐隐觉得李尚书不会那么好心,白白送给自己一个在女皇面前表现的机会。
于是,她现在心里充满了担忧。
……
下朝后,一封圣旨就来到了陈将军府,陈将军虽然不知道什么事,但是她可以肯定的是女皇不是来给她定罪的。
因为她知道郡主的作风,答应过的事她一定会做到。这也就是这么多年郡王府横行霸道整个京城,但是却不会引起众怒的原因之一。
果然,那太监宣读完圣旨,不是为她与郑将军的那件事而降罪于她。
但是,让她吃惊的是,女皇竟然让她协助高大人主办秋猎事宜。
陈真接到这份圣旨后满是震惊,她的幽禁解了,还获得了这么一个在女皇面前表现的大好机会!
此刻,陈将军的心里充满了感动,这是女皇陛下对她的信任,她陈将军为国尽心尽力,能得到女皇的如此对待,就算赴汤蹈火她也在所不辞。
陈将军跪在地上,把头重重地磕了下去,无比忠心地谢恩,“女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陈将军如此,那个太监心想,陈将军果然是忠臣呐,他把圣旨交到了陈将军手里,把陈真扶了起来。
陈将军接过那份圣旨,紧紧地把它攥在了手里。
待扶陈将军起来之后,那太监恭敬地对陈将军说道:“老奴恭喜陈将军,时候不早了,老奴就先回宫复命了。”
陈将军派人送走了那太监之后,紧接着就回到了书房。
被幽禁在府的这几天,陈将军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因为他那里也不能去,就只能埋头在书房整理书籍。
有一天,偶然间她在一本书上发现了几行大字,她觉得甚是熟悉,就反复看了几眼,突然,她记起了那是她夫人的字迹。
自发现那本书起,陈将军几乎养成了每天翻看这本书的习惯,因为见到了这字迹就如同见到了夫人一般。
自陈子为的父亲去世后,陈将军每天就使自己处于忙碌之中,从不愿停下,因为她知道,每当她停下脚步的时候,她就会想起以前的种种,她就会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伤痛。
这些年来,陈将军每天都在想,如果回到当初,她定不会放手,哪怕和他一起赴死,她也不愿独自一人活在世上。
现在,她更无颜面对他了。
因为他们最爱的女儿,陈子罗已经死了。
她不知道百年之后再见他时,她还不能得他的原谅。
经过这几天的深思熟虑,陈将军的信念更加坚定,在她最后的几年里,她一定要查明真相。
她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就这样无辜枉死,她不能对不起她已逝的夫人。
陈将军又打开了桌子的那本书,在仔细地看过那个笔迹之后,他便开始筹划起秋猎事宜。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李尚书正在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