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营救汪精卫(三)(1 / 1)
“子任,这位宋四是谁?”从张学杰给自己看的各种报刊杂志、信息资料来看,张学杰对这位叫宋四的作者非常赞赏,宋四的文笔非常辛辣,该尖锐的地方没有丝毫圆滑,猛烈得攻击让人喘不过气来,但却让人心怀舒畅,重重地吐出心中的怨气,该平和的地方,却又显得那么心平气和,娓娓道来,犹如一位邻家好友在向你倾诉,宋四的名气随着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大,读者对他的认同度很高。
而看张学杰手中的很多文章思想都和宋四类似,□□不得不怀疑难道张学杰就是化名的宋四。
“宋四,宋家四小姐宋怡龄,目前在日本和她大姐宋霭龄一起追随在孙中山先生左右……”没有丝毫的隐瞒,张学杰将宋怡龄的一些情况告诉了□□,宋怡龄的行为举止让□□大为佩服,竟有如此奇女子,如果有幸和她相见,亲眼目睹奇女子的风采,领略她的才华该多好呢!
张首芳和张学良对这位还未曾见过的宋四小姐也非常仰慕,特别是首芳,她的钢琴还是宋四小姐送的呢!
“报告!”
“进来!”
“这是北平传来的最新电报!”警卫员递上一份电报。
“汪精卫已获救,秘密送往东北,已通知怡龄,她答复下个月将至!祖庭”拿出密码本翻译完电报之后,张学杰大喜,面带笑容地看着□□和自己的弟弟,“宋四小姐下个月就要到东北来了,你们可以和她见见面了。”
“真的?”
“哇,太棒了!”
“报告,这是日本传来的电报!”警卫员又送上来一份电报。
“据悉汪精卫获救,革命党人不便前往,怡将随陈璧君前往东北,下月将至,甚念!怡龄”
*****
坐在前往东北的火车上,陈璧君显得格外焦急,但又掩藏不住那一丝兴奋。
“壁姐姐,休息一会吧,不要担心,汪先生一切安好,我们很快就可以和他见面了。”正在看书的宋怡龄不得不放下书来安抚她。
“我知道,我知道,我……就是想见见他!”陈璧君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她对汪精卫的情意众人皆知,特别是此次汪精卫入狱之后,她为汪精卫的事四处奔走,甚至不惜冒死前往北平打听消息,这一切都让在狱中的汪精卫非常感动。有一件让同盟会员都津津乐道的事是陈璧君冒死前往北京活动营救汪精卫,给汪精卫寄了一封信,对于陈的来书,存之不能,弃之可惜,汪最后竟嚼而吞之。两人深情可见一般。
如果说以前怡龄对汪、陈两人多有防备和鄙视,但现在对他们的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位伴侣生死相伴,有哪个男子不值得骄傲呢?对于后世对陈璧君飞扬跋扈,而汪精卫妻管严的评价,怡龄现在只是浅笑视之,或许汪精卫不是怕自己的夫人,是真正地爱吧,在这个时候结下的这种深厚情缘。
想起陈璧君的家世,从小生活富裕,一呼百诺,被人众星拱月般地呵护着,其父更是因为生财有道,富甲一方,被人称为“陈百万”,在这样家庭长大的陈璧君居然会有如此坚定的革命信念,确实让怡龄有点不能理解,却又心下赞同,这个年代追求革命的人不都是出生富贵、家世殷厚的吗?没有好的家庭背景,没有出过国,没有深刻体会国际上中国的苦难,又如何去了解这些革命思想呢?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陈璧君会成为一个声名狼藉的大汉奸,但是现在看她的样子,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啊!
现在的陈璧君就是一个心怀情郎的小女人而已。
想了想,怡龄微笑着,轻轻吟出一首诗“落叶空庭夜籁微,故人梦里两依依。风萧易水今犹昨,梦度枫林是也非。入地相逢虽不愧,擘山无路愿何归。记从共洒新亭泪,忍使啼痕又满衣。壁姐姐,汪先生对你的情谊可是异常深厚啊!”
这首《怀故人》一诗,是汪精卫感慨陈璧君为他奔跑营救一事感动所写,袁家文暗中帮他转了出来,这首诗自然落到了怡龄的手中,也成为了怡龄打趣陈璧君的最好把柄。
“怡龄……”陈璧君脸上是无限的娇羞,但眼中却是满满的笑意,很难将眼前这个小女子和那个愤而撕毁英国护照的刚烈女子联系在一起。
没有再打趣她,怡龄笑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壁姐姐,你说到了东北以后,我们这边立刻筹备为你们举办婚礼,如何?”
“这,合适吗?目前我等皆有大业未尽,如果顾及儿女私情,我……”和汪精卫的成亲是陈璧君衷心盼望的,但是当前的革命形势却让她却步。
“壁姐姐,难道革命一天不成功,你们就一天不成亲吗?在怡龄看来,经历如此众多磨难,你和汪先生能够共结连理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我想孙先生还有胡先生他们都会赞成的,不是吗?而且现在汪先生的身份说的不好听点是钦犯,以后必须要隐藏行踪,避免被清廷发现,在汪先生隐藏行踪的时候壁姐姐能够陪伴在他的身边,这不是很好吗?”
怡龄的话让陈璧君本就不坚定的心开始迟疑了,最终点头同意,实际上她的内心是雀跃着欢呼,终于能够嫁给汪精卫了。
看着眼前低头看着书的小小女孩,陈璧君是万分的感激,他们同盟会成员一批批地前往北京设法营救汪先生都没有成功,在同盟会内部募捐的时候,同盟会成员冷淡的反映让人伤心,可是眼前这个不是同盟会成员的小女孩,仅仅因为对革命的钦佩,对孙先生和汪先生的崇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营救汪先生,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对比之下高下立见,同盟会的同伴还不如一个外人,这多少让陈璧君有点失落。
宋怡龄慢慢地翻阅着手里的《君主论》,心里在想着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是否有任何的漏洞。让汪精卫渐渐地远离同盟会高层,淡化他的影响,强化自己在同盟会里的名声,为以后的行事张目,同时将子任和祖庭也都引进了同盟会高层的视线,在辛亥革命之后,他们三人手里多少能够得到部分的实力吧!
细细的琢磨,仔细地算计,心中思索着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漏洞,有些时候,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全局崩溃,而宋怡龄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犯这样的错的。
宋怡龄估计得不错,她成功营救出汪精卫,让她在同盟会里的声誉大涨,很多成员都千方百计想要接近她,拜托她救出自己的亲人,宋怡龄的大姐宋霭龄也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众人的关注让宋霭龄的虚荣心得到大大的满足,让自己的小妹再成功救出几人之后,众人对宋霭龄的尊敬态度让宋霭龄大为得意,对自己的小妹是大为疼爱。在给家人写的信中对自己这个妹妹是大力称赞,这个妹妹现在真是厉害,不但能够赚钱还有如此的能力。
“小妹真的很厉害呢,居然能够将汪先生救出来!”远在美国的宋庆龄看到自己大姐的来信,开心地和自己的三妹交流。“孙先生、汪先生皆是革命之人,现在大姐和小妹都在为革命努力,我恨不得立刻回到国内参加革命。”
“小妹现在的性格变了好多,你说小妹喜欢的那个人是什么样子?”美龄和怡龄不一样,对革命的事理解得还不够深,现在她感兴趣的是小妹信中提到的那个子任。从去年开始,小妹的信中就开始不断地提到两个男性的名字,当然提得最多的是那个子任,什么子任字写得好啦,文采很好啦,智谋过人啦,还会打仗啦等等,虽然她也提了很多袁家文,但是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小妹中意这个张府公子。
张学杰是东北省总督张作霖之子,也挺有才华的,配自己的小妹也算配的上了,将这件事给父亲说了之后,父亲宋耀如并没有任何的表态,不过听家中其他人的谈话,似乎父亲对小妹性格渐渐地开朗也是感到比较满意的,那父亲应该会满意那个张子任吧!
宋庆龄放下大姐的信,再次拿起自己小妹写的信,还有小妹寄来的国内报纸,看着小妹在上面发表的文章,宋庆龄对自己这个小妹妹是越来越满意,越来越为她而骄傲了。